寻个《行者》,结伴去旅行 一个和旅行有关的创业故事

2014-04-29 00:44曾捷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4年14期
关键词:结伴行者旅行社

曾捷

亲身经历带来的灵感

说到《行者》和它背后的团队,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沈沛君,《行者》的创始人。

当被问及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他产生了制作《行者》的灵感时,沈沛君说:“产品的灵感源自我的真实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行者》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创业,他应该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很久以前,沈沛君曾在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担任销售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不甘寂寞的他决定自己创业。之后,他辞了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他选择了在天音控股工作时接触到的移动通讯行业,做移动运营商的咨询业务。由于对行业比较了解,他很快赚到了一些钱。可是,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换个行当。谈及原因,用沈沛君说,他始终觉得这个行当格局太小,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于是开始积极地寻找新的项目。

iPhone推出后,出于创业者的敏感,沈沛君察觉到真正的移动互联时代开始到来,便开始转型策划了一个新的项目—My车位网。那是一个闲置车位共享的平台,他说自己应该是最早的一拨O2O的实践者,但后来发现链条上环节太多太重,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遇到了瓶颈。那段时间,他带着团队一直在找突破方向。

在寻找突破方向的过程中,时间缓缓来到了2012年。沈沛君记得那是在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他上网寻找灵感时看到了一条很短的帖子:“一女、一车,深圳周边自驾游,求搭伴,懂驾驶优先。”同样身为旅行重度爱好者,他想起了早些年去新疆游玩的经历。由于不小心错过了旅行社的大巴,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前往长途车站。在语言不通的异地,沈沛君感受到了特别的寂寞和惶恐,当时他就有一个强烈的渴望,希望能遇到一个同伴,“哪怕找到有一个能说话的人。”还好,他运气不错,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外地女孩,也是一个人,于是他们搭伴一起旅行。故事到这儿还没完,随着时间的深入,两个人相知相恋,再后来,他们结婚了,那个一个人旅行的外地女孩成了沈沛君的太太。

正是由于有了这段经历,沈沛君敏锐地意识到旅行社交应该是个突破口。一个人的社交不可能只限于公司、餐厅、咖啡厅和附近的人,即使是远行,即使在旅行的途中,人依然有社交的需求。在充分分析了当时互联网上的旅行和社交相关产品后,沈沛君确定这是个空白市场,于是他带着团队决定做一款旅行社交软件。

在巨头横行的市场中找到突破点

虽然经历了严密地市场调研,并确定旅行社交的确是互联网旅游市场中的的一个空白点,可真正开始执行项目的时候,沈沛君却发现前面有着重重的艰难险阻。

在当时,互联网旅游生态圈经过许多年地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这三个部分都已经被携程和去哪儿等巨头所掌控,市场空间极为有限。

在一个巨头横行的行业里,如何处理与巨头的关系是创业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经过反复讨论与慎重的思考之后,团队内部达成了一致:不和巨头直接竞争,要做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为什么要做差异化?沈沛君认为,从其它同行业产品如《蝉游记》等成功的轨迹不难看出,携程和去哪儿等大公司专注的是海量市场,产品更多的是去满足大众型和通用型的需求。但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是由无数细分市场组合起来形成的,大公司专注于大众型和通用型,那么小公司和创业团队就应该去做这里面尚未被巨头关注到的某个细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大公司反而不如创业团队灵活犀利,这也是团队的突破点。

在经过讨论之后,团队将产品的目标定位于为用户提供旅行社交服务:在旅行前或旅途中找到并认识计划去哪或已经去过哪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结成社群。在确定目标之后,沈沛君告诉团队成员,他们只做旅行社交,这是他们的全部。

产品的开发开始了,由于目标明确,功能定位清晰,这个被取名为“行者”的项目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比较顺利。团队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基本不开会、不写报告、没KPI、没考核,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而且鼓励大家多去旅行。由于团队成员基本都是死忠的旅游爱好者,为了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在《行者》开发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充满了热情和激情。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团队成员都把自己当成了用户,通过自己的旅行经历去考虑《行者》需要什么。

经过不懈地努力,在2013年4月底和5月初,基于LBS的出行线路互动社交和旅行踪迹攻略的分享等功能的《行者》分为iOS版本和Andriod版本先后上线。

我们不是旅游界的《陌陌》

产品上线了,团队面临着如何将《行者》推向市场的问题。由于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这个问题一点也没难倒沈沛君和他的团队。

在前期的计划中,团队对《行者》的推广主要集中在线上。首先通过在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等产品上对《行者》进行介绍。其次,他们在各大渠道的覆盖上下足了功夫,几乎所有的应用商店、下载站点和应用论坛等都能找到《行者》的下载链接。由于《行者》这款产品本身具有交互性的基础,团队还策划一系列活动,让《行者》的用户把产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当然,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团队还会定期给用户推送行者故事以及注意事项小贴士等,让用户真切地感受到《行者》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由于推广措施得当,在加上《行者》功能定位清晰,产品上线后迅速获得了用户们的欢迎。尤其是 2.0 版本发布后,用户数更是突飞猛进,目前已经过百万了,月活跃用户数十万,私信数据也非常可观。不过,在用户数飞速增长,前途大有可为的时候,团队还是遭遇到了麻烦。随着《行者》知名度的提升,有科技媒体在介绍《行者》时,说它是旅游界的《陌陌》—旅行的“约炮神器”。

说到这个问题,沈沛君很不赞同:“《陌陌》强调的是 LBS 近程的交友,而我们注重的是远行的同好。”他介绍到,陌陌 CEO 唐岩曾说:“有人总喜欢简单粗暴地把《陌陌》用户整体定义到约炮人群,这是很偷懒的一种智力判断。《陌陌》就是一个社交大杂烩,各式各样,一应俱全。”或许,不同的用户在使用《行者》时可以找到不同的乐趣:交友、结伴旅行、欣赏美照、需求帮助和分享经验等,一千个用户心目中有一千个《行者》,仁者见仁。

很多人认为,社交或者交友类的APP一定是牵手或者相伴,甚至是其他的那些事儿。但沈沛君却说,《行者》的用户用事实教育了团队,让所有团队成员明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见面也可以是一种结伴。《行者》有个很活跃的美女用户,有次她由成都进入西藏自驾游,有个同样自驾游的男孩在《行者》上发现了她,于是主动和她聊天。男孩不断在《行者》上提醒她,在哪有家餐厅,在哪有个客栈,在哪些路段比较危险。女孩听从了他的建议,顺利完成了自驾游。他们虽然在旅途中有某个交汇点,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面。结伴不一定要手拉手,这个概念太狭隘了,不拉手也可以是结伴的,帮助和提醒亦是结伴。

未来,培养一支小而精的团队

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行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面对未来,沈沛君很有信心。在团队建设上,他希望能培养一支小而精,能做事,人人是股东,人人有激情的团队。

沈沛君说,对旅行的热爱是现在他们寻找团队新人时的首要标准。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们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简历,来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都有,但是在他看来,兴趣要远远大于背景。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沈沛君也有自己的顾虑和担心。他真正担心的是后来者,那些85和90后们。他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竞争者,这一代人熟悉互联网,思想开放,创意不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游刃有余,他们是未来真正创新者和颠覆者。而这也在时刻提醒着他和团队: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产品能不能持续地给用户带来价值和良好体验,因为这始终是团队最需要重视的环节。

猜你喜欢
结伴行者旅行社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跳房子
最美逆行者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自愿结伴抱团养老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