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性学习示范课有多趣味

2014-04-29 00:44:03陈晶晶
大学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同学实验老师

陈晶晶

清晨七点半,清华园里的自行车流开始涌动。八点,第一节课的铃声在各大教学楼准时响起。

航天航空学院N402的教室里,一堂清华大学里别开生面的课正在进行。这堂课没有公式和笔记,没有课本和讲义,连坐着听课的机会都很少。这门名曰“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的选修课在2012年成为清华首批4门挑战性学习示范课程之一,任课老师高云峰是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黑边框眼镜、淡蓝色衬衫和西装裤,高云峰看起来与清华多数老师并没有区别。但他还有着多个身份,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幕后策划者……

第一节课,高云峰请来了一位长期习武的“高人”,为同学们表演“徒手穿玻璃”的绝技。正当同学们目瞪口呆时,高云峰宣布了这门课的第一个任务:3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器械,完成发射钢针穿越玻璃的目标,最终的对决将在五周后进行。高云峰接着预告了课程安排:“没有考试和论文,自己动手做三个小玩意。每五周做一个。”

“用一个词形容这门课,我觉得是‘好玩,玩游戏嘛。”高云峰微微一笑。而同学们的评价是:“高老师的课很酷!”

教室变作坊

我来到航天航空学院N402教室,看见这宛如一个工作坊,巨大的玻璃柜里摆放着各种设备,地面铺着一层薄薄的木渣,激光切割机工作的时候,所有人都默契地将声音放大一倍。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围在桌子旁边,对着桌上散落的木板苦苦思索——这可是他们制作器械的原材料。偶尔有人拿起游标卡尺仔细测量尺寸,并汇报给负责制图的同学。

工作坊里不见高云峰老师的身影。同学们抬起头,乐呵呵地说:“高老师负责给我们切木板呀!”并用手指屋子一角,只见高云峰笑眯眯地站在轰轰鸣响的激光切割机旁,接过同学们的U盘,再按照同学们设计好的图纸切割木板。

来自航天航空学院2013级的安同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他是这次实验项目的总设计师。他们组的任务是做出一辆能自动行驶的小车。目前,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齿轮的制作。

“书本上的公式解决不了实际中的很多问题。”安同学说。他们组第一次切割出来的模型就因为尺寸大小不合适而无法拼装。

“传送轴的大小是多少?”安同学再次向“绘图师”确认尺寸。

“报告总设计师,是2.55毫米!”

安同学不停地转动手中的传动轴,比划着齿轮的尺寸。大一的他在两周之前就带领组员完成了“诸葛连弩”的制作,他是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

组员们都在等待安同学做出决定。

“再扩大0.05毫米试试。”安同学深吸一口气。负责绘图的同学仔细修改了图纸,拿着U盘朝高老师走去。最后切割出的木板不负众望,成功拼接在了一起。但这只是整辆小车制作的很小部分。他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2010年,高云峰首次向清华申请开设“趣味力学试验与制作”课程。在课程目的简述一栏中,他写道:“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 (我听,我忘记了。我看,我记住了。我做,我明白了)”课程内容也与众不同,这门课没有艰深的理论,也没有一板一眼的实验室操作,而是代之以丰富有趣的实验任务。每学期约18个课时的课程,每节课都会安排学生做小实验,每5节课再把这些小实验整合,完成一个较大且有挑战性的任务。

“眼高手低是众多同学最大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来自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高云峰将目光锁定知识的最终产出,他反复地强调:“要能让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制作“木制投石器”时,许多同学在中学时就把弹性变形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除了考试,基本不会用到它,也谈不上兴趣。而在高云峰的课上,学生不能使用弹簧、橡皮筋等弹性变形材料,只能利用木材本身的变形,达到反弹目的。耳熟能详的公式就这样“活”了起来。

创意转换工厂

来自航天与航空学院的李成林,站在激光切割机边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设计的小台灯将在三分钟后完成切割。他的灵感来源于高云峰的一个设计,在此基础上他做了许多改进。李成林从小对飞机抱有热忱,不久前他自主设计了一款飞机模型。

“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动手做飞机模型。”李成林兴奋地说。

而高云峰最想达到的,就是把同学们的“想”变成“现实”。N402教室也就是他和同学们的“创意转换工厂”。

李成林的小台灯完成了切割。在外壳的木板上刻着一行小字“made by log”,表明设计师的身份。这个添加字符的软件是高云峰研发的。此前,他并没有接触过AutoCAD等计算机设计软件,也不会操作激光切割机。但当高云峰第一次接触到它们时,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十年磨一剑,我们现在却是几分钟磨一剑。”高云峰坚信,快速看到自己的创意转变为成果能维持同学们动手实践的热情。高云峰告诉同学们:“只要你们想得到,在这里就能做出来。工科生也能做艺术品!”

李成林的这盏小台灯将作为礼物送出去,他把好友的名字刻在了木板上。此前,凭借一台电脑和一台切割机,班上的一个女生在母亲节前夕,给母亲定制了一个相框;一个男生做了一个玩具盒子。这个被称为“useless box(无用盒)”的盒子在淘宝上售价100多元,而清华男生耗费的实际成本不到10元。当然,这些成本都是由高云峰掏腰包的,他自己也要偶尔“加班”,帮女儿切割她设计好的小礼物。

创意,是高云峰最常提到的一个词。他常常鼓励同学们动手做礼物——送父母,送女朋友。同学们总跟高云峰打趣地说:“老师,重点是没有女朋友呀!”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尝试,“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课的男同学们秉持着信念——“学好AutoCAD,就能找到女朋友!”

高云峰给每一个课程任务都取了朗朗上口的名字,“诸葛连弩”“投石车”“水漂机”……两年来,“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课”上有趣的实验成果数不胜数。高云峰像“孩子王”,带领同学们去完成儿时天马行空的幻想。有一次,高云峰将最后一堂课安排在了紫荆操场。因为同学们要用自制的“投石车”进行投水球大战,都披上雨衣,较量着谁的投石车做得更加精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

有同学在期末的课程反馈中写道:“学期结束竟然有失落感,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大家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和团队协作的乐趣。”

埃及石画是真的

早在10年前,高云峰就带领清华学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实验——纸桥过车。

这个设想来源于央视“异想天开”栏目提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云峰和学生们仔细计算后,只用2吨报纸就做出了6米长的纸桥,并成功地承载了一辆吉普车。2010年,一段名为《中国大学生用手机吊起冰箱》的视频在网上引发轰动。两名清华研究生通过变速装置,将一部普通手机马达所产生的牵引力放大10万倍,用一个半小时吊起一台冰箱。实验主设计师就是高云峰。

十多年来,高云峰一直致力于带领同学们亲自动手,解决身边的问题。“研究学术很枯燥,动手做实验很有趣。”如今,高云峰依托网络、电视等媒体推广自己的教学理念。他与央视《异想天开》《走进科学》等栏目合作,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推广寓科学知识于手工小发明、小游戏。

“我希望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怎么用学到的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能为素质教育所作的贡献。”高云峰说。

目前,高云峰正精心设计他的MOOC课程。在一堂讲解摩擦力的课中,高云峰把自己设定成“侦探”,要用摩擦力原理判两个古代公案。其中的一个是判断一幅埃及石画的真伪。石画的内容是100多个奴隶拉动一尊巨大的法老像。高云峰通过法老像和人像的比例,估算出法老像的重量,再运用简单的除法,计算出每个奴隶需要承担的力以及地面的摩擦系数。高云峰得出结论:石画所刻画的内容基本符合力学原理。

在高云峰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枯燥”,他总是知道如何把一件事变得有趣,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高云峰在“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课上极少用PPT,他更喜欢和同学们直接交流。但在同学们做完“飞针穿玻璃”实验后,高云峰做了一个总结的PPT。在这份PPT中,有丰富的视频素材,有“李广射虎”的故事,唯独不见密密麻麻的公式。高云峰像在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不断地抛出包袱,再逐一揭开谜底。实验中的每一个挑战在高云峰的口中都变得充满玄机,而这些故事都有着相似的结局:实验获得了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云峰不动声色地说。而这句话,包含着他教学思想的精髓。

采访手记:

用一个词形容高老师,“童心未泯”恐怕再合适不过。

初次见到高云峰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高老师的办公室极易辨别,因为门上有他亲手设计的木质浮雕。高老师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形形色色的小玩意。之后,两次去高老师的实验室采访,总会意外收到小礼物。比如,高老师为我“私人定制”的生日卡片,以及同学们做的小灯台。高老师颇有“工科男的浪漫情怀”。作为创新教育的开拓者,他总是面临艰难,而他却从中探寻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猜你喜欢
同学实验老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