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书店的调查

2014-04-29 00:44石书蕴
大学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书屋书店校园

石书蕴

如果对学校的学习、办公、生活场所的重要性进行选择并排名,你的列表上想必会有:教室、图书馆、办公室、宿舍,或许会有食堂、小花园……

那么,书店,你会写上吗?

有书店吗?想要书店吗?

记者做了一个关于书店的小调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的301名大学生中,有62%的学生明确表示校园里有书店,但教辅、考研类书籍占校园书店经营主项的7成以上。而且,44%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不去校园书店,认为校园书店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不到15%,超过8成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去图书馆看书。

如此看来,曾被标榜为“校园精神”地标的校园书店,其根基已动摇。

北京大学45号楼物美超市地下一层,“藏”着三个书店,分别是博雅堂、野草和特价书店。其中的博雅堂书店才刚搬店铺没两天。“原来占地小,最近刚扩大。”老板杨姐介绍。

“物美超市啖山东杂粮大煎饼一张、饮冰青提汁一瓯、博雅堂书屋赏书一页。”北大学子对这个经营了11年的“老字号”书店感情深厚。“许多毕了业的学生回学校都会来问候我们,我们当然也挺激动,这是对我们服务的肯定。”杨姐说。博雅堂基本上是根据北大老师或学生的推荐来进书,以保证货源的高品位和高质量,人文社科、古籍类的书籍较丰富。

20平方米左右的书店,顾客寥寥无几,杨姐在收银台逗小女儿玩。“租金涨、工资涨、营业额没见涨。”谈到博雅堂的现状,杨姐面露难色。“这两年确实太难做了。”

中国农业大学的五色土书店,由农大毕业生延鹏等人创办,既卖二手书也卖新书,虽然经营初期有声有色,2012年却突然关闭。创业几年,最终剩下一屋子书无处售卖。他们曾发微博,引来100多名同学帮忙转发,也曾为销库存在校门口摆摊,最后被城管赶走。延鹏觉得做实体书店过于沉重,他目前把重心放在网络上。“我准备做和公益结合的网络书店平台。”

对于书店没落的原因,大家也谈了一些想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院的周青萍认为大学没必要有书店,在她看来校园书店是高中的“标配”。“那个年龄段的学生,看书都是兴之所至,哪怕节衣缩食也要把喜欢的全买回去。而大学生看的书大多与专业或者就业有关,如果硬买会让人感觉压力好大。我们学校没书店,但图书馆完全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北京语言大学的吴茂梅对当下的校园书店颇为不满。“在校园书店没什么感觉。”吴茂梅觉得北语书店的书品种不多、不经典、书价贵,她去过一次后就不再去了。她理想中的校园书店,是一个二手书的买卖平台,少些商业化的氛围,多点文学上的性质。吴茂梅买书大多是网购,“折扣大,还有定期满减活动。”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王森同样觉得校园书店可有可无,“现在的书店没有看书的环境。”

中国林业大学的铁铮老师觉得校园书店遇冷,可以理解。“在浅阅读、恨阅读的时代,究竟有多少人看书?即便是有人看书,书价这么贵,又有多少人买得起书?”铁铮说,“在网络时代,书本已经不是获取信息的第一媒体。起码不是唯一媒体。”

但是,我们的调查中72%的同学认为校园还是应该有书店。北大地质系2011级的叶小萌(化名)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她觉得学校需要书店,她说:“我们得买教材啊,校园没书店会不方便。”她同时希望校园书店不要太古板,书的种类尽可能多,书店的陈设也需有创意。

咖啡+书店?

也许是摸到了同学这样的需求的脉搏,一些新书店开始出现,不少书店走上了“咖啡+图书”的道路,但很多也不是一帆风顺。

清华大学校园影响力最大的独峰书院是老牌书店的转型者之一。这间位于北门主干道二楼的书院,在2006年由原来的8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书店的一部分开辟成了咖啡馆,用一扇小门连通,咖啡馆的顾客以研究生、博士生居多。“租金一年大概30万,书店从2009起开始不断收缩面积。”负责人魏权说,“清华以前有六七家实体书店,现在只剩3家,其中两家是学校自营,我们是唯一一家没和清华直接挂钩的书店。”

虽然进行了转型,但独峰书店境遇仍很尴尬。店里门可罗雀,原本豪爽的魏权无奈地笑了笑,他不知道几年后独峰是否还能存在。“从2008年后书店就举步维艰,营业额每年以10%比例往下掉,去年总销售额较往年下滑了30%。”在经营者看来,如果学校能对书店像食堂一样补贴,成本会降低很多,继而书的价格就能更加优惠。

独峰书院2000年开始做网络经营,2006年后网上营销成为主阵地,并通过和当当、卓越、京东等电商合作,来扩大经营渠道。学生们在亚马逊上下单的教材往往就是独峰供货的,“我们的教材不比网上贵,甚至有的还便宜。”独峰在学生中还起着中转站的作用。魏权介绍:“独峰书屋和学生是很好的协助关系,学生会给书店送旧书,我们再转赠给其他人。”

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地下阅读广场,“所以然书屋”4月刚刚开张,由人大的7位在校生创办。201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芦艺洋是创业者之一。“书屋最大的意义是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读书平台。所以然书屋试营业一个月以来,共卖了六七十本书,而且都以5~6折的超低价格卖给学生的。”芦艺洋强调,人大是人文社科类学院,书店以出售哲学和经济类图书为主,他相信这样的定位能提高书屋的知名度。

所以然书屋也是目前流行的“咖啡书店”模式。创始人之一的2012级法学院的徐沛宁说:“选择书店作为创业项目,算是我们的一种‘迂腐的知识分子情怀吧。我们希望借‘咖啡书店打造一种读书氛围。”在芦艺洋看来,现在的书店已远离单纯卖书的形式,大多要走体验经济之路,但他仍然觉得校园书店应是研究型大学的“标配”。他说:“图书馆相对是一种应试氛围,书店更能让学生放松地阅读、思考。”也许时因为刚开张,书屋在校内知道的学生并不多,盈利微薄,还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但是,创业者之一的徐沛宁倒是对未来颇有信心。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需要书店。

“需不需要”和“有没有”是存在差别的。

除了“咖啡+图书”的方向,校园书店还有哪些发展方向?铁铮建议:“首先出版社要提供资助,其次是学校必须支持,对校园书店给予补贴。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社会企业的赞助也是可以的,当然书店还可以和校园超市等捆绑发展。”

一直关注书店的北大图书馆肖珑馆长眼看着北大周围的书店一个个倒下,为此而感伤。从个人喜好来说,她喜欢校园有环境好的书店,她强调这样的书店非常需要学校在经营上提供租金等优惠条件。“书店的作用在变化,图书馆的作用也在变化。”肖珑透露,北大图书馆将要进行扩建和改造,希望以后能在图书馆里给学生提供像书店那样比较自由的环境,能够让大家在那里享受读书,“我们在方案里有设计研讨空间,方便学生开展小型讨论、交流,也设计了类似咖啡间的地方,也许能代替书店。”

猜你喜欢
书屋书店校园
篽箖·上野书屋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梦幻书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最美书店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在书店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