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20天左右,中熟品种25天左右,晚熟品种30天左右。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管理措施如下。
一、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3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可采取带土移苗补栽的办法,以减少株间苗势的差异。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要及时浇水,缩短缓苗时间,确保成活。缺苗3株(穴)以下,在缺苗处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补种。
二、间苗、定苗
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玉米生长快,应适时早间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开叶时间苗,2-3片展开叶时定苗。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间苗、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的下午进行,因为此时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植株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应彻底剔除。旱地、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要早间苗、定苗。病虫害较重的地块,要晚间苗、定苗。双株留苗时两苗间距5-10cm。套种玉米虫害多、伤残苗多、草害重,保苗难度大,应适时间苗、晚定苗。一般2片展开叶时间苗,3-4片展开叶时定苗。
三、蹲苗促壮 蹲苗是根据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人为地进行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它包括控制浇水、中耕深锄和扒土晒根一整套措施,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使茎秆下部节间变短,穗位降低,以增强抗倒性。同时,还能促进穗分化,有效地缓解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为穗大粒多打下基础。玉米蹲苗要视品种、密度、土壤肥力灵活掌握,一般叶片深绿、地肥、密度大、墒情足的旺苗进行蹲苗;不蹲黄瘦、地薄、干旱的弱苗:所以有“三蹲三不蹲”的农谚,即“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蹲苗一般应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时间过短无效,过长影响幼穗分化,形成“小老苗”。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浇水,促进生长。套种玉米生长条件较差,苗,而应抓好水肥管理工作,以促弱转壮。
四、中耕、灭茬
中耕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据调查,玉米苗期中耕2次比不中耕的次生根增加5-6条,根深增加6-7cm,增产10%左右。一般中耕2-3次,第1次在定苗前,深度3-5cm,此时幼苗矮小,要避免压苗、伤苗。第2、3次在定苗至拔节期,深度10cm左右为宜。中耕的原则是:苗旁浅耕,行间深耕。
五、追施提苗肥
苗期追肥具有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等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三类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低洼潮湿的地块和套种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后;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可追施腐熟有机肥。
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20-30%,中产田用50-60%,低产田用60%以上。
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离苗10cm以上,不要烧苗。
六、病害防治
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对细砂混合条施防治地下害虫。对发生玉米旋心虫、蛀茎夜蛾的田块,用50%敌敌畏4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根,或用90%敌百虫300倍液喷根防治。发生蚜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
七、防除杂草
主要是:化学除草和中耕除草。化学除草要严格选择除草剂,准确控制用量。方法:茎叶处理
1.玉米3-5叶期:50%乙草胺乳油80-100ml/亩,或33%除草通乳油100-150ml/亩,对水40-50kg,喷洒行间地表。
2.玉米4-6叶期:40%莠去津胶悬剂150-200?ml/亩,或72%2,4―滴丁酯60-80?ml/亩,80%草净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克/亩,20%使它隆乳油70-90?ml/亩,75%阔叶散(阔叶净不太安全)干悬浮剂1-2克/亩,对水40-50kg定向喷雾。阿特拉津300克/亩,对水40-50kg定向喷雾。
(作者单位:150900黑龙江省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