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娟
摘要: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会学习;自主探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把握发现真理的金钥匙,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我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进行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探究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兵教兵”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环节1——学案导学。
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导学案,通过预习导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导学案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基础为主。导学案编制的内容要按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
(2)难易适度。导学案所涉及的内容应难度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导学案上大约3/4的内容。另1/4的内容是适当的拓展,A、B层同学经过思考可以完成,其它同学小组合作基本可以完成。
(3)学生在完成学案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来,以备小组讨论。
环节2——合作讨论。
合作讨论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学生用红笔标注的疑问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难点问题。
比如学习等边三角形这节课先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四人,再在小组内分层(可分成A、B、C、D四个层次:A层指优秀学生 ,B层指中上档学生,C层指中下档学生,D层指学困生),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对于A、B层学生来说都不是问题,而对于C、D层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我采取的是一对一讨论,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C层的问题,B层重点帮助解决D层的问题,“拓展应用”这一环节,对于B层学生也有困难,则A层先解决B层的问题,C层与D层先旁听学习;然后A层帮助C层解决,B层帮助D层解决;在这一环节提醒学生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分享。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写到黑板上,以备全班共同解决或老师点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巡视、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学生讨论时出现的亮点,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备针对性点拨。
合作讨论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全组同学集思广益的过程,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学案中的内容经过这一环节基本得以完成。
环节3——展示分享。
(1)分组展示: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选取重、难点试题,抽签选取一个小组的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展示,总体原则是C、D层展示,A、B层点拨评价。问题较易时抽取小组中的D层同学,问题较难时抽取小组中的C层同学,本组的A、B层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评价。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及评价修改情况给予小组加分鼓励。未参加黑板展示的题目,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及简单的内容检测。
(2)老师负责控制展示进度,调节好课堂氛围,并及时记录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新生成的学习目标,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老师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形式以小组记分为主,口头表扬为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节4——精讲点拨。
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由代表展示到黑板上,展示完毕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解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分享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环节5——练习与评价。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可先进行组内一对一互查,然后由教师抽查检查,主要抽查C、D层的同学。
(2)对于非记忆性内容,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展示,重新编制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让学生练习巩固,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
比如在二次函数复习这一节课中,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模糊,在经过讨论点拨后,针对本节课内容,由学生根据各知识点编制一道小题,每组派一个代表写在黑板上,(各组出的知识点不能重复)然后师生根据学生所编题目进行整合重组,把知识点穿成串、连成面,编织出一道能够覆盖这一章知识点的一道大题,进行变式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老师以课堂检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课堂达标检测题编制要遵从课标,分层评价,当堂达标,使每个层面的学生获得成就感。
(4)课堂最后由学生小结课堂内容,教师布置适量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精选;要有拓展提高;要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个性化的作业;比如C、D层完成基础知识部分,A、B层完成拓展提高部分。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经过实验,现已证实,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我想这种学习数学的方式将会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会越来越多的受到教师的肯定。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十六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