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何要当全能战士

2014-04-29 23:36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4年18期
关键词:供货商国美苏宁

相比其他巨头“差什么就做什么”的发展路线,京东“能做什么做什么”的思路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说其他巨头在有计划、有节奏地做属于自己的软硬件服务乃至支付“闭环”,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生态体系,那京东从3C到旅游、金融服务和通信,又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回顾京东掌舵者刘强东,从2012年家电大战时高调宣布“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并称“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到内部培训时口出豪言“赚取千亿元利润才叫赚钱,一年三四十个亿也能叫赚钱?”多少透出一些江湖气息,而其崛起的过程中,江湖地位决定了全面发展的可能。

品牌厂商认可京东庞大的用户群和流量以及不错的转换率,于是京东可以化身媒体收取品牌厂商广告费与服务费。京东“JD-Phone”计划的成功,无疑体现了智能手机厂商对其的认可和大力支持。而电子书、数字音乐、虚拟运营商与金融管理等业务的推出,都是各行各业对京东的认可。当然,这认可的根本是京东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京东上市前夕,腾讯的加入无疑是对京东江湖地位的肯定,两大巨头的携手,更使未来京东流量和潜在消费者数量让人充满期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有钱就可以当老大,手握上亿用户和多轮融资以及上市募集而来的巨额资金,京东绝对可以在江湖上成为老大一般的存在。不奢望友商们能跟着自己指哪儿打哪儿,但“能做什么做什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毕竟,互联网原本就是一个以流量为尊的地方。

巨头崛起的必经之路

从中关村普通代理商起家到国内电商巨头,刘强东和他的京东以IT切入市场并逐步涉猎家电、服装、箱包、办公与母婴等领域,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自营电商企业。自营可以说是京东的一大特色,出售标准化产品、依托自建物流,京东凭借质量与可控的服务,在进入整合期的电商业占据了一定优势。而在京东崛起的过程中,通过横向和纵向联合,从而实现大平台化发展成为其未来盈利的关键,这也注定了京东必须扮演全能战士角色。

单纯的产品销售利润无法让京东完全崛起,其盈利的预期在于其重模式,即投入巨资去实现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了“前端”和“后端”两大体系,这些才是京东未来盈利的秘密。

京东通过高投入,首先构建起一套电商基础设施来。这些后端体系包括物流网络、技术系统和售后体系等,它们专门为电商的目的而构建。除了京东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将剩余能力开放给其他小伙伴,为京东创造额外的利润。

以快递为例,京东快递每日承接的外部包裹早已超过10万个,而其本身技术系统也可以对外开放,实现类似亚马逊云计算AWS的盈利,而京东推出的电商云和智能云,无疑就是奔着开放获取营收去的。而在通过高投入获得一套后端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借助更好的用户体验,获得了庞大的用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这才是京东立足的根本。

坐拥上亿用户,让京东推出其他业务成为可能,更成为必然。无论是基金理财还是旅游,都是京东拓展业务的尝试。

盈利模式决定了京东不得不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不单单要扮演好经销商的角色,更要熟悉并熟练地使用物流技巧。再加上自营模式的特殊性,让京东能够向供应商提供包括金融、销售、营销和广告等各种服务,来获得收入,这又使得京东能够顺利地转扮演媒体角色。通过电商平台凝聚大量用户和商家,然后推出众多产品。无论是广告、服务,还是金融与通信,以客户为核心的拓展帮助京东快速成长为电商巨头。

京东的危机

正所谓危机和机遇总是携手出现,堪称华丽的成长履历背后,难掩京东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危机,他们需要面对来自以下三条战线的挑战。

定时炸弹般的供零矛盾

B2C电子商务平台是京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从2004年试水至今,10年成长过程绝对离不开供货商们的鼎力支持。但当京东渐渐成为3C电商平台巨头时,原本传统实体卖场经常出现的“店大欺商”情况同样出现在京东和其供货商身上。早在2012年便有供货商炮轰京东四大霸王条款,其中少供货商更是决定从京东商城撤出。就连华硕这样的品牌,也因京东过低的促销价扰乱了其渠道定价体系,在2013年的京东十周年“6·18”大促之际决定暂时停止对京东的供货。

低价,是电商平台惯用的手段,但过低的售价和面向全国销售的形式,无疑会让品牌供货商在同京东合作的时候犹豫。一味支持电商渠道,也势必扰乱其辛苦多年建立的实体渠道。

京东在追求低价讨好客户的过程中,却是以牺牲供货商利润为代价的,不少京东供货商反映—“伴随过去2年京东商城不断的强势,我们在京东商城的盈利空间逐步被挤压,毛利率空间低至10%,而净利润空间只有2%不到的水平,一年做2 000万元的生意却只挣到不足50万元”。然而,京东方面却依旧会向品牌厂商征收进场费(服务费)、保底范例和广告费,并要求品牌厂商以最低价向京东供货。

失去了众多供货商支持的京东,还能在品类繁多的产品体系里,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选择吗?消费者从京东购买的产品,能够享受售后软性等一类“足额”的产品附加值吗?

单拳难敌四手

从IT领域起家的京东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首先将目光放在了家电领域。2012年终于从大家电入手,8月与苏宁易购展开了贴身肉搏。但其结果恐怕并未让刘强东如愿。初涉电商的苏宁,在这场围绕家电的战役中打得有声有色,旗下苏宁易购网站更在随后实现了快速成长,而随着电商价格大战的越演越烈。随后,淘宝天猫、国美和亚马逊等平台纷纷被卷入其中……

涉足家电或许让京东扩大了其业务规模,但也引来了苏宁与国美两大3C实体卖场巨头加入了电商渠道。而在2014年的二季度财务报表中我们发现,京东第二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5.825亿元,上半年总亏损43.775亿。苏宁虽然第二季度亏损3 153万元,但幅度却在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苏宁和京东都放弃了以低价为主的市场策略,而国美却屡屡使用价格战抢占市场,当京东失去了价格优势,如何面对实体店遍地开花的苏宁和国美?

京东进入家电领域的动作或加速了苏宁和国美的觉醒,从而为自己制造了两个难缠的竞争对手。而当其将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展到服装、箱包和零食等产品领域时,面对的不单单是淘宝天猫、亚马逊这样综合性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更得在细分领域面对聚美优品与酒仙网等电商平台的挑战。

危险的资本游戏

教育求稳,资本求快—还记得新东方俞敏洪的例子吗?新东方多少能够盈利,但京东近年来却动辄十数亿元的亏损,巨大的资金压力让其IPO被外界成为“流血上市”。电商业务近10年来持续亏损,京东靠着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终于撑到了上市,可境内外资本真的就是不求回报、甘于安心等待“美好的未来”?

或许,京东的PE们已陷入“传销”式困局,明知已经“被骗”或已不可能,也不得不拉来更多同伙,继续这个危险的游戏。资本市场没有人会给你讲情面的,成功上市或许让众多资金们找到了撤出的可能,但要安全撤出,盈利将是重中之重,可近十年的亏损真能因为上市就实现逆转吗?当资本泡沫被戳破时,美好的电商梦还能继续吗?

猜你喜欢
供货商国美苏宁
5000亿元“小目标”国美能否实现?
5000亿元“小目标”国美能否实现?
黄光裕还未归来,国美先与京东交好
苏宁极物旗舰店
苏宁并购亦喜亦忧
简单车:争做汽车界的“国美”
苏宁通“网”简史
销售管理及供货商选择
our children
芯科成功收购全球ZigBee模块 领先供货商TELEG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