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虹
摘要:动态生成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问题和动态生成性,强调教学结构的动态生成性。总体上而言,高中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具有动态性、生成性、情境性、开放性,在教学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升课堂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信息生成,即强调学生在与自身之外的事物接触作用过程中会生成信息理解并发展智能,从中构建起自己的“经验现实”。这种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对知识实现建构。受这种理论思想的影响,动态生成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思考,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高中化学是实验性的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这一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得以体现呢?这是广大一线化学教师要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此外,化学探究的有宏观的物质问题,也有微观的特质反应,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所以,化学教学过程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最能让学生有各自的思想,并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对于这样的特色的课程,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最为合适的。
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对话与互动,要求教师不能总是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而要根据课堂现实情境变化,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围绕某一问题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发扬其个性,从而生成一堂有效的课堂。
总体上看,中学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动态性
生成教学是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多种要素间的多边交互活动而不断生成的,受多种课堂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可能总停留于某个状态的。由于动态性这一特点,它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的预设上,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来对课堂进行弹性的预设,要突破学科壁垒,向所有的相关学科知识开放。在教学方法上,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各种教学方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教学评价上,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加作为指标。
二、生成性
“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但其进行过程的全部丰富性及动态相互作用过程,使其具有新的、超出原计划的目的和可能。”生成课堂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充满生命的气息,所谓生成性在形式上表现为预性的静态生成和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在主体上表现为学生生成、教师生成和师生共同成;在内容上表现为显性的学科知识、技能等生成,隐性的学科能力、学科意识等生成。要使课堂具有生成性,就需要强调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交互性。活动性是因为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生动活泼的生命得到发展;主体性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卷入整个过程,自发地参与,这必能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交互性是指课堂实质就是主题体间多元互动的结果,教学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教学活动与社会其它活动也相互依存。
三、真实性
由于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只关注极少数所谓的优生,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这些仅仅是“虚假的交往现象”。理想的教学交往是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为目标。平等性、开放性、差异性、独特性,是交往的要素,这些是课堂教学真实性所在。只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投入情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不是光讲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充分“暴露”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动态生成”教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意愿,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教”。
四、情境性
动态生成教学的情境性意味着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生成的,离不开具体的师生活动与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情境由具体的课堂环境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教学活动组成。由于他包含了教师、学生、时间等因素都在变化,所以教学情境也显得复杂多变。就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及时地捕捉、适时引导、灵活调整进行课堂教学,脱离了情境,就没有动态生成课堂可言。
总之,动态生成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问题和动态生成性,强调教学结构的动态生成性。总体上而言,高中化学动态生成式教学具有动态性、生成性、情境性、开放性,在教学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汲晓芳.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蔡子华, 吴克勇.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误区分析与对策思考[J]. 教育科学论坛,2009(10):47 ~ 48.
[3] 童葆华.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及对策[J]. 化学教育,2010(3):43.
[4] 丁文楚.高中生学习化学调查[J].化学教育,2000,21.
[5] 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23.
[6] 杨仲发.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化学教育,2007,28.
[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第二中学 贵州 凤冈5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