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能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像同步,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探究、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得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一节好课的开始,可以说是老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课的开始就撒下求知的种子,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伊始,首先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可以展示故事、电影片段等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特殊的考试》一课时,首先播放动画,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文本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可使文本再现,让学生观察感知
多媒体动画的运用,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如我利用了IP远教接收的动画和课件《小马过河》使同学们对小马如何过河的情境一目了然、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文本。《比本领》一课,以动态的课件,具体形象地展现梅花鹿摘果子、金丝猴过不了河的急切的动作,让学生观看画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得意洋洋”“跳了又跳”“团团转”等,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画面的感受,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梅花鹿、金丝猴为摘到果子的急切心情。这样把课文内容以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卡通形画面,深受学生喜欢,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入境感悟,梅花鹿跑得快、金丝猴能爬树,可是他们的都摘不到果子,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摘到果子呢?学生换位思考,很快就想出办法,让梅花鹿驮着金丝猴去摘,从而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进一步深化主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三、信息技术为理解文本奠基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对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或关键之处的教学有时学生不得要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难点或关键处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在文本和学生理解之间搭一座桥,就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特别是对学生不熟悉的课文内容,教师尽量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读通、读懂,最后读有所悟。如:蒲公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不一定知道,让他们看一看,体会一下,会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课文场景,也会学得更愉快。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城市陌生,对外界事物人知面狭窄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四、多媒体在练习、扩展中的运用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如:在教学一年级象形文字时,我设计了几个拓展环节,第一个是去动物园,看看象形字,猜一猜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接着是叫号游戏说说以下象形字代表哪个身体部位,接着是圈一圈、连一连。最后是猜象形字,说说古人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模仿形状造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记住汉字。
总之,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会生动多样,用它作为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7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