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治国
摘要:机械是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硬件,其稳定运行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难免出现各类故障,通过机械维修和保养,可以修复设备缺陷,改善设备功效,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可以说,机械维修与保养管理对机械的运行状态和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提高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水平,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机械;维修;保养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的次数越多,使用的时间越长,机械的磨损老化就越严重,特别是零散配件的磨损老化更容易被忽略。所以定期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防范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
1.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内容
首先,由于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摩擦,摩擦会使机械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还会降低机械的使用年限,那么就要采取润滑措施,这是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管理内容。机械上凡活动的部位,包括转动的和往复运动的零件,绝大部分需要保持良好的润滑,这样才能保证机械正常工作。其次,机械设备还要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因为机械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金属制品的保护层脱落,对此可进行喷漆或涂油脂等防腐措施,对一些非金属制品也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如洗净橡胶制品上的油污等。此外,如果周围环境过于潮湿,无论机械是否在运转中,都要对机械的底盘部分进行更加认真的清洗保养,以防止底盘的各部位生锈、腐烂。第三,机械的维修要更换相应的零部件,以使机械正常的运转,这样也可以使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的几率降低。第四,紧固保养。机械上有很多用螺丝固定的部位,由于机械工作时不断振动,会导致有些部分的连接部位易出现松动情况,必须及时检查,予以緊固,否则可能发生漏油、漏气、漏水、漏电等现象,甚至造成机械事故。
2.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具体措施
2.1做好机械维修前的技术准备。①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机械的运行状态,要在维修前安排停机检查,通常称为预检。预检工作由主修技术人员负责,使用单位的机械人员和维修工人参加,并共同承担。②预检既可验证事先预测的机械劣化部位及程度,又可发现事先未预测到的问题,从而全面深入了解机械的实际技术状态,并结合已经掌握的技术状态劣化规律,作为制定修理方案的依据。③通过预检和分析确定修理方案后,必须以维修技术文件的形式做好修理前的技术准备。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文件有修理技术任务书、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修理工艺和修理质量标准等。
2.2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①振动检测。这是一种新型的以机械设备运行时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变化规律为基础,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成因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诊断技术具有实时性、直观性和精确性等特征。②对油液磨屑的分析检测。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从机械设备中采集油液样本,通过油液分析技术观察油液介质的物理形态、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以判断出机械运行状况的好坏。③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伤被检对象的前提下,完成对被检对象内外缺陷的检测工作。运用无损检验技术时,首先要明确检测手段,然后针对检测对象的材质、缺陷的成因等内容进行严谨分析。
2.3重视RCM模式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RCM是英文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的缩写,其译意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视情维修。RCM模式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并推广的先进设备维护模式,它是在一般视情维修的基础上,吸收了RCMA(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法)的优点,并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可靠性原则与先进的设备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维修模式。它的主要精神内涵在于把部件(或零件)工作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实施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与先进的诊断技术手段相结合,以达到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可利用率,延长大修周期,进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标。在机械的维修管理中引入RCM服务,可以利用先进的动态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与经济思想,使之贯穿于“管、用、养、修、供”五个环节之中,从而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使机械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RCM服务适合国家科技进步政策,可以促进机驾操作人员水准的提高,这对机械本身的维护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2.4保证机械维修与保养的专业化。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造成一定的磨损,此时,机械维修和保养很重要,如果失去定期的检修,机械会出现很多事故,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必须充分重视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并保证其专业化。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通过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化修理厂,或者是专业化的地区维修中心,这样能够做到技术共享,还能保证寻求到及时可靠的修理技术。另一方面,确保留住修理人才。近些年来,机械修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机械设备层出不穷,因此,留住掌握机、电、液和微机监控等多种技术的复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相关企业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保留计划,并实施相应的培训,保证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满足现代化机械维修与保养的要求。
2.5建立详细的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建立详细的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保存每台机械设备的种类、型号、采购时间、维修次数等信息,为后续使用、维修管理做指导。这些技术参数应在设备购入里建立,做到“一机械一档案、有机械有档案”。同时,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归档。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信息化,缩短维修信息查询步骤,降低机械维修管理成本,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的生产工具,其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再加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压力很大。因此,为了确保机械日后使用时不出现故障和意外,我们应注意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这样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使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卫和.刍议矿山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2](美)史密斯,莫布利.机械维修实用指南[M].吕川等译,2006
[3]张雷,王玉峰,张新亮.浅析工程机械的维护与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3)
[4]尚占军.关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