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近日诸家新闻媒体都爆料了全国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引起了不少的热议。北京的方案是,从2016年起,中高考的英语分数都会降至100分,语文的分数都会有所上升,彰显母语地位。江苏的方案是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每年两次,取最高分纳入高考总分。面对新方案的出台,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纷纷表示喜闻乐见。一部分媒体打出“高一考了100分,再也不用学英语了”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标题,还有些网站调查中90%以上的网民选择了“高考不考英语了,更有动力学英语了”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选项。英语在高考总分中从最初只算参考分到加入听力,分值也升至150分,和语文一样。有幼儿英语、少儿英语、职业英语等等,一时可谓全民英语。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迎来了高考的再一次改革。
一、由高考一次应试到社会化多次应试
高考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每年两次考试,从高一开始就能考,取最高成绩。这无疑将原本只有高三一年的英语应试需求放大到整个高中三年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考试考好了一次,就不用再考了,但事实上,高考英语要取得满分并不容易,只要不是满分就有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更高分的可能性。在高考录取中,“高一分就能压过一千人”的重大心理压力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会错过一次给自己增加分数的机会。更何况每次考试的难度难以保持恒定一致,不断参加高考英语试图碰到一次难度较低的试卷而取得更高的分数将会成为多数学生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一次性的应试需求会在整个高中阶段被人为放大到六次。
二、冲击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秩序,引发校外社会化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高考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后,必将严重影响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秩序。众所周知,高考乃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而各学校的高考成绩和大学录取率乃是这些学校的生命线。改革完成后,高中英语教师必将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学校和学生都有取得优秀高考成绩的诉求,另一方面教师又有完成高中英语基本教学任务的自我要求。如果教师坚持自己的行业道德,按照教学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应试水平必然会遭到来自渴望迅速取得成绩的学校、家长、学生的三重压力。反之,如果教师只针对高考英语考试进行授课,那么高中英语教育将会成为真正的不断重复的应试教育,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质将会进一步下降。而且如果真有学生在高一取得了满分,就不再参与英语学习,且不说学校对这样的学生难以管理,若在两年的时间内完全不碰英语课程,英语能力和素质几乎可以跌破初中水平。虽然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考英语了,更有动力学英语了”,但是看看文科生对于理化生的态度以及理科生对于史地政的态度就能知道“意愿”与“行为”之间永远都有一道美丽的鸿沟。高中公立教育秩序的破坏,必然使得有英语学习需求的学生和家长转向课外培训,这会使得那些以英语能力和素质为培训目的的机构获得大量新的生源,并逐渐取代现行公立学校高中英语课堂的作用。
三、即使是高考英语考试总分降至100分也很难动摇其在高考成绩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是由其总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整体成绩分数的方差(即分数的分散性)”和这个学科的“努力程度与提分分值的性价比”所决定的。同样是150分的英语和语文,为什么总感觉英语比语文在高考中更重要。这是因为高考语文成绩主要分布在90~110分的范围内,差别不大。而高考英语成绩主要分布在60~120分的范围内,具有更大的提分价值。而相反,理综的分数无论在总分上还是分散性上都要比数学更占优势,但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理综比数学更重要。因为理综实际上包含了三门学科,要想提分比数学可能花的努力更大,因此在学生看来应试学习的性价比不一定更佳。所以,即使英语只有100分,如果学生的成绩分布在40~100的范围内,这个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没有丝毫的下降。反之如果学生的成绩分布在一个极窄的范围内,则无法满足重点大学的选拔要求,如同之前第三点提到的那样,必然出现替代性考试。
四、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高考语文的成绩分布方差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考语文考试与高中语文教学脱节
学生努力学习课堂上的语文知识不一定能大幅提升成绩,反过来学生不努力学习课堂上的语文知识也不一定会使高考语文分数大幅降低。这使得语文学习的考试“性价比”大幅下降。如果高考语文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做调整,即使语文改成180分也很难提升学生在校内学习语文的热情。反过来,由于课外辅导机构更加重视语文考试的研究,更清晰了解语文考试的规律,机构的课程更加“功利化”但是更加针对考试提分,去除了那些对考试没有直接帮助的内容,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考试“性价比”很大程度上提升。所以,此次语文考试分数的提升将使得语文教学墙里开花墙外香,语文课外培训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北京和江苏等地的高考教育改革的春风又将吹绿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学教育从业者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热烈拥抱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方案,让神州大地的学子们在教育改革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让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的美好,并在此中找到让自己发展的机遇。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2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