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范畴日益扩大,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这种新情况,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再拘泥于课本,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从人性角度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满足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教师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去满足学生这一需求。
一、正确把握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人文教育的内容多、范围广、形式多样,学校人文教育的任务应该由相关课程共同来完成的。语文课程在实施人文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教育优势。与自然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决定其应承担而且可能承担较多的人文教育任务。如选入教科书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它可以感受和领悟到其中蕴涵的人文美。就汉语言本身来说,它一直传播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语言本身就具有“文化”的功能。同时,语言又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人文教育完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彰显它的本色。语文教育应该培养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把人制造成会搬运语言文字的机器。
可以这样说,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如果舍弃了人文,活生生的语文将变成一潭死水,学生也就无法理解语言的表现力,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学好语言去表情达意。
二、树立大语文观,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拓展阅读面。读古诗读古文,读时文读名著,读传记读人生。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
首先,诵读古诗词。唐诗宋词中,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友好和睦、忧国忧民、建功立业、坚持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和投降、英勇献身、鞭挞黑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热爱自然、珍重友谊、珍惜时间、人生哲理、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这些思想精神,与学校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学习唐诗宋词能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
其次,关注当代名家名作。当代作家如贾平凹、莫言、叶辛、苏童、刘震云、史铁生等,大都显示出大师或准大师的手笔。他们的一批代表作品,视角独特,主旨深邃,语言鲜活,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近年中高考选用了许多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随笔等作为阅读材料,这些作品关注人文,颂扬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贯注进文学的当代性,树立当代意识。
第三,涉猎其他著作。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除感性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外,还须拓宽视野,阅读纯文学以外的书籍。《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列出的书单,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等,此外还提及“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推荐的倾向性是明显的偏重文学。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谓“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只能是残缺不全的。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凸显人文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很多的教师为了体现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在课堂上以讲故事、引用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无意记忆。这种适当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或一两个引人深思的典故的做法,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但如果忽视课堂结构的科学性,则会因为时间比例严重失调,而使学生兴奋点不在所学内容。其结果自然是“乐而不学”。这种做法,说到底,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导致“教”与“学”脱节。
要体现人文精神,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勇敢参与,从而产生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进而达到学会的目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相互作用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只有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才能在强化无意识记忆的同时,强化有意记忆。强化乐学的同时,强化刻苦学习精神的发扬。要使外在“刺激”唤起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四、强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放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教会了学生写那些八股的作文,却没有教会学生真正的用自己的脑子读文字作品,一个中学生如果他连鲁迅的小说都看不懂、读不顺,能写作文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语文教会中学生的应该是文学欣赏力,应该让他们学会读――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老舍、鲁迅、周作人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爱好这些作品,自然会掌握好中文,但是,有的老师恰恰是本末倒置,教了他们太多的写作方法,教了他们太多的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教了他们肢解范文的方法,例如:中心思想,写作大意等等,却恰恰没有教他们什么是文学,如何读文学作品,怎样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和生活经验去和作品的描写呼应,去受作品的感染,许多初中毕业生甚至读不了一本电子产品说明书,我看这样的学生,即使有了初中文凭,其实还是文盲。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要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倡导人文化评价。要让语文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就要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总之,要以学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程度为衡量教育的标尺,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语文评价新观念,使语文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发挥作用。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响水滩乡新汉初级中学333115) 于质疑,修正、变化和 创新。学生也会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活跃的思维,激发并强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不怕犯错,乐于表现,由“学会”为“会学”,由“想学”为“乐学”。促使学生有意义接受新知识,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迁移实际生活中去。“Jenny's Family”这一课时,我提前安排每个学生画一张家谱画,画上要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学生自己,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了自己的家谱图。我展示了几个同学的画,然后把一张比较大的画粘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请各小组谈谈这副画。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话题,我面带微笑地看着,仔细 聆听着,又几个学生补充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引入了新课题:This is a family tree. This is Li Ming's family.请学生讨论家谱方面的知识,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理、心理状况,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先从自己身边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导入新课题,帮助学生开脱视?野,提高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加强鉴别、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也可以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理解与认 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学生在了解了李明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我请几个学生详 细地介绍 Li Ming's Family: 包括每个成员的年龄、职业和喜好等。学生都理解本课的重点后,我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利用多媒体电脑呈现Jenny's Family, 并回答几个问题,以情境创设问题,实施有灵动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再展开调查活动:My Family. 不断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和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中去,从而使学生能从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最后,我请学生以“My Family"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成长、发展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接近日常交流的活动中通过丰富的玩、演、视听的方式熟悉、练习和实践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交给学生一种能力——一种认知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一种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能力;一种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温泉镇初级中学7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