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与跨界融合

2014-04-29 16:51彭中天
投资北京 2014年2期
关键词:财富金融文化

彭中天

在后工业化时代,行业壁垒已经形成,只有跨界才能更好创新

文化创新与跨界融合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其产生的背景大概与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有关。

在后工业化时代,行业壁垒已经形成,只有跨界才能更好创新。

“文”有余而“化”不足

文化不是一个词,而是文和化的合成,文指的是内容、思想与表现形式,化指的是转化与教化。文静如水,化动如烟,文化之精在文,文化之妙在化。文而不化文无后劲,文而化之化成天下。所以古人对文化的解释是到位的:文而化之,化而文之,文物化成,方称文化。

而反观今天的现实,差之远矣!以艺术市场为例:尽管中国的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大关,号称世界第一,但充其量是一个物权市场,而且是把五千年的家底翻了个遍,既没有充分的话语权,也没有完全的市场定价权,在业态创新上更没起到引领作用。但看看美国,它的艺术市场总量远不及中国,可它的艺术授权总产值是艺术品实物市场的三倍以上。无形大于有形,转化大于实物。难怪人家叫版权经济。中国是文有余而化不足,美国是文不足而化有余。这就是差距,这既是转化的差距,也是创新的差距,但更是观念的差距。

再以电影市场为例:当我们还在苦苦追求票房收益,并以此定成败之时,美国的电影衍生品收入已是票房收入的四倍。当我们守着五千年的文矿苦于没有好剧本时,美国人已经把你的花木兰、功夫和熊猫化出了几十亿美金。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是文化产业小国。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种差距,不尽快从文化转化和文化创新上迎头赶上,文化产业想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跨界融合是文化创新核心

从市场角度看,消费需求提升,对精神层面需求明显增加,人们看到的画面是:我们用卖牛仔裤赚的钱去买别人的奢侈品,因为我们自己的高档品牌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产品空缺!

从资源角度看,我国文化底蕴深厚,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无人可及,亟待转化和运用,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独有优势。盘活存量,转化能量是明智的选择。

从产业角度看,我国的产业基础现状是资源消耗,量大价低,处在产业链底端,且不可持续,如何通过文化导入,增加附加值、提高竞争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文化要素与传统产业对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文化角度看,大众化是方向,也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围绕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可以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文化与产品的结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近年来美国率先抓住科技与金融两条主线,把华尔街和硅谷牢牢捆绑在一起,硬是催生出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引领全球新经济的发展方向。

纵观全球,中国在科技与金融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但文化却是我们的优势资源,也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需求。如果我们把文化、科技、金融三者结合起来将形成我国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筑底,科技驱动,金融创新,跨界融合是历史的选择,是一次跨越式革命,也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核心。

解决财富观和产权问题

文化创新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二是理论与体制的创新,三是工具与模式的创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可从专业文化从业者的工作实际中演变而生,创新的重点在于理论与体制,以及工具与模式的创新。

在理论创新层面,一是财富观问题,二是产权问题。先说财富观,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那么财富的构成也应是物质与精神。如果说物质构成硬财富,精神就应构成软财富,只有软财富才能对应软实力。财富标志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是不断变化的,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只有从理论上确认了软财富的地位,并从实践中提炼出价值体系,才能真正让文化资产登堂入室,进入财富的总盘子,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政府考核体系(美国已将文化价值调整为GDP的构成)和银行的指标体系才能实现跨越式革命和催生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土地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软财富只要和市场需求挂上钩,通过专业服务和公开市场是可以产生数据和形成价格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问题一旦解决,社会总财富会极大增加,是会成为继房地产之后又一个巨大的吸金池!政府的唯GDP观点也会极大扭转,文化资产抵押再不是天方夜谭。

第二个重要理论是产权问题,这是中国一直没有理清也没有做好的现实问题。当文化遇上市场,这个问题就不可回避。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文化经济亦不例外,如不从源头理清,作为产业链末端的市场必定乱象丛生。因为没有产权就没有道德,而没有道德的市场焉能不乱!文化产权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和市场的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金石,必须引起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文化腾飞的“双翼”

金融是百业之首,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推动。金融是财富传递的工具,是信用流转的手段,是价值转化的中介,是产业发展的动力。金融只要选对了产业,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会迅速壮大,房地产便是个现成的好例子。但只盯着房地产,风险只会与日俱增。现在多家银行的房地产抵押所占比重已经太大了,大有与房地产共存亡的架势,这是不明智的。聪明的银行家一定是分散风险,在经济转换的变局中,在未来消费的趋势中,在社会发展的演进中,找到新的财富标志。文化一定会成为继黄金、股市和房地产之后新的财富标志。

但在实际操作中,文化与金融的结合依然是困难重重。这是因为金融理性,而又按部就班,只认硬财富不认软财富。而文化恰恰轻资产、非标准,充满不确定性,二者完全不兼容。如果不创新,在现有体制下,二者的结合只能是个案,无法复制与推广。而创新势必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

对于金融创新,个人认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通过金融内部的变革,主动与文化对接。这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大改,就是改变现有的财富观念和指标体系及流程,针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特点和规律重新解构。二是小改,即套用现成的金融工具,直接服务于文化产业,只是应用和变通,如艺术基金、艺术品信托等。

第二条路是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将金融导入文化产业,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案例:它是在专业文化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版权质押为核心反担保,通过利用设立的“文化无形资产质押处置周转金池”及担保、再担保机构,形成三方对银行的联保。当文化无形资产质押债权融资出现不良时,由“资金池”及联保机构实施赔付,所质押文化资产及相关合约交由交易中心设立的“文化资产托管处置平台”进行处置,处置收入回填周转金池及联保机构。此项服务在短短一年时间已帮助40多家中小文化企业实现6亿多贷款,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固定资产抵押的文化无形资产融资。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管怎么做都有一定风险,改革就是试错,要有这种勇气,一旦走通,收益将是长远,对金融的资产构成与风险分散将起到积极作用。

再说科技创新。如果说金融创新是文化腾飞的一支翅膀,另一只翅膀一定是科技。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也是巨大的商机。

当今社会,以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先导的科技创新使传统产业正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对文化的传播和转化运用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文化的特点是量多面广小标的,分散隐蔽难管理;海量非标轻资产,流转、定价皆不易。而移动互联及大数据为文化资产的聚集,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全新商业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文交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信用认证的基础地位)。所以作为传统文化产业一定要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主动去对接和适应,否则将会被无情的淘汰。

文交所不可或缺

谈及文化创新,便不得不提文交所,尽管曾经出现过天津文交所的创新过度,但却不可因噎废食,应充分认识一个监督有力、并承载政府公信力的文交所,在文化创新中体现的五大作用:

一是平台的作用。文化企业小、多、散,创新成本高,只有公共服务平台,才能帮助文化企业专注创新与发展。文交所就是一个代表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专项服务的平台。

二是信用的作用。文交所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管理风险。是向社会提供第四方服务的公开平台。主要功能就是构建信用体系,维护交易秩序。

三是对接的作用。文化要素向产业和市场转移,需要金融的对接、科技的对接,要通过一个特殊的转化平台,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的养分去滋润传统产业,才能最大化地体现文化的价值。

四是监管的作用。一个规范的市场离不开监管。文交所就是政府引导市场、监管市场的工具。尤其在产权认定与流转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定价的作用。交易所的逻辑告诉我们,定价是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创造合理的定价机制,去发现文化价值,并通过增加交易密度来获取交易参数,形成数据库,将对文化价值评估和价值体系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

文化资产的定价、流转和数据累计是构成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这就要求具备专业、独立并集中的交易平台来保证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来完成确权、确质、确价;来实现增信、增量和增值。通过国家认定的公开平台集中竞价发现价格,通过数据积累找到规律,形成价值体系和相应指数,并作为评估的参考(没有数据参考的评估是一个伪命题)。通过科技手段和金融工具引导大众进入、拓宽投资渠道、固化闲置资金,促进文化消费,促进文化要素向产业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人民群众了解文化、享受文化。

当一个新机遇来临时,如果没有理论化的思考,结构化的布局,制度化的安排和体系化的创新,就有可能错失良机。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我们都应该成为有准备的人。

文以载道,艺以弘德,文化兴国,唯有创新!

猜你喜欢
财富金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谁远谁近?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