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理念与方向

2014-04-29 00:44易纲
中国市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摘要: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农业所有制改革和引入非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指出了以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代表的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过程的重要意义,并梳理下一步贯彻三中全会决定要落实改革的部分关键领域,包括产权保护、要素市场价格改革、社会安全网的完善等。

关键词:改革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现代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

过去36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开启和推动这一奇迹的就是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改革为主线的。历届三中全会层层推进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过去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有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改革开放;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框架;1993年秋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汇率并轨、财税体制改革、外贸重大体制改革、成立政策性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和处理金融风险等做了全面规划;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并做出了关于商业银行改革、汇率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决定。(图1)历次三中全会决定都以经济改革为主。2013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决定,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占了一半篇幅。

改革开放是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十一届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我们处于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GDP低于975美元。到了2010年左右,我们虽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处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低于4000美元。2010年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左右,已成为中等收入偏上国家。作为13多亿人口的大国,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跨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改革开放是探索完善土地制度、促进三农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件大事对中国产生了历史性、长期性的影响,第一件大事是建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件大事是引入非公经济。这两件大事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两项重大改革是中国取得30多年来伟大成绩的基础。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契约”掀起了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家庭承包制的“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改变说明经济制度带来的激励机制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农村插队经历是我认识中国社会、理解激励机制的启蒙课,让我理解并相信人们的行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着巨大差异。插队时我发现农民对生产队大田和家里自留地的用心程度有着巨大差异:天黑收工后或者天刚微亮时农民在家里的自留地工作有限的个把小时,其单位产量是白天劳作一天的大田产量的2~5倍。我代理生产队长时思考过如何让农民像对待自留地那样去对待大田,但后来意识到从激励机制的角度讲这不可能。只有改变农村生产激励机制、改变吃大锅饭的体制,才能提高生产率,解决温饱问题。

近年来,国家仍在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制度改革。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深刻基础。与20世纪80年代一样,近些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其中土地制度和农村激励机制仍是改革核心。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至今仍是观察中国农村制度改革、理解经济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人民行为影响的重要参考案例。

(二)改革开放是不断为非公经济松绑、释放经济活力的过程

除了农村改革,改革开放的另一件大事是引入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在中国的引入包括外国资本和国内私人资本两条主线。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国家就很重视引进外资,比如改革开放出台最早的法律就是1979年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来还出台了《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中国引入外资的一个独特优势是我们有香港、台湾同胞和数千万怀念旧土、怀念中国文化的海外侨民,他们心系祖国,愿意回来投资,他们的投资也容易和中国的劳动力、制度、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追赶,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成功引入外资是分不开的。

引入非公经济的另一途径是允许国内个体私人资本创业,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容易,引起了很大争议。一个经典案例是傻子瓜子。从1980年的注册商标问题,到1983年的雇工问题(按马克思的说法雇工超过8人算资本主义剥削),再到1992年注册成立有限公司问题,傻子瓜子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至少三次得到了邓小平的直接关注。突破性的案例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一系列突破性案例的出现,才使得中国的私人企业坚定了信心,迅速地发展起来。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化浪潮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发展,推动私企、外企数量不断增长。

非公经济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显著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2012年,非公经济吸收城镇就业近3亿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80%。2012年,私人控股企业法人超过655万个,占全部企业的79%。非公企业工资总体较高,特别在改革初期,拉升了居民收入。非公经济促进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流入和产业流向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产业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随着中国市场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外资企业正在加大在华研发投资,以契合中国市场需求。截至2013年10月,363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日益活跃。2012年,上海的企业专利授权5万余件,其中民营科技企业专利授权占42%,这一比例较2003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

(三)改革开放是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

改革开放也是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汇率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两个典型案例。

改革开放平稳有序地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浮动的转变。在1949—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先后实行了单一盯住英镑(1972年6月前)和盯住一篮子货币两种汇率制度(1972年6月后)。1979—1993年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实行了两种双重汇率安排:1981—1984年的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并存、1980—1983年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1994年1月1日,我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之路,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并轨使中国告别了外汇短缺。

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已经超过3.8万亿美元,储备已经足够大。外汇储备有多方面好处,比如稳定预期、增强信心,使得货币投机者望而生畏,对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有正面意义。但凡事都有一个量,超过这个量以后好事可能变成坏事。我的判断是现在储备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其边际成本已经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对储备我们要看到它的必要性和好处,同时要意识到外汇储备不是越大越好。我们希望藏汇于民,希望中国的企业个人都有一些分散的投资,这样可能在资源配置上更好。管理这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所坚持的理念和实际的情况是分散化的:在币种上分散、在资产上分散、在国别上分散、在行业上分散。分散化可以起到分散风险,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另外,我们的外汇储备管理团队经受过多次危机的考验,包括次贷危机、雷曼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这支队伍是非常优秀、非常敬业的。总体来说,外汇储备的收益在同行业中相当不错。希望将来能够逐步地提高储备经营的透明度。现在至少可以肯定的就是我们的收益率远远高于我们所投资国家的CPI,做到了保值增值。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截至2013年末,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累计升值35.7%,人民币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分别升至32%和42.2%。

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人民币升值有多方面好处,首先是加快了中国经济总量的追赶速度,提升了综合国力;第二是降低了促进发展的进口产品成本;第三是降低了惠及民生的出境旅游、留学等产品、服务的成本。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进口量快速增长、出境旅游人数日渐高涨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币汇率升值确实给出口企业带来困难,但国家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进行产业升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成果说明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能够化解风险,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改革开放成功地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消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外普遍认为中国国有银行已经资不抵债,在技术上破产。但之后几年,我们抓住历史机遇期,成功完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四部曲(图6),包括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用外汇储备充实资本金,和创造条件上市。

目前,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已成功转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总资产、总市值和净利润都排名世界前十。中国银行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达到151万亿元和141万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4倍。(图7)2009年起,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图8),银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单一的状况得以改变,银行业公司治理也显著改善。2011年,上市银行资产占我国银行总资产的66%,上市银行透明度也得到普遍认可。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稳健运行,进一步彰显了银行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二、改革开放的理念

改革开放的理念是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保护产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保护产权是为了让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更加稳定,实现“恒产恒心”的效果。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市场经济要保护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在内的各种产权,这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最关键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此说得非常清楚。不保护好产权,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基础,就好比如果偷盗抢劫合法了,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孟德斯鸠讲的“所有权是道德神”就是这个意思。

三、下一步改革方向

下一步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素市场改革,二是完善社会安全网,保护私有产权,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要素市场改革

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产品市场上已基本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差距主要在要素市场上,包括劳动力市场、能源市场、资金市场和土地市场。

最重要的要素市场是劳动力市场。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接轨、劳动力跨省转移等,都关系到劳动力市场改革问题。如图12所示,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然落后,2012年城镇户籍人口不足35%,但城镇常住人口已占5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方面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求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能源市场方面,煤炭价格已经基本市场化,但在煤电油汽运领域的行政干预仍然较多,比如石油、天然气等的补贴价格导致资源取得和开采的成本低,鼓励了过度消费,浪费严重。(图11)下一步能源市场价格应该进一步市场化,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资金市场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还要进一步推进,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另外,土地市场也是重要的要素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坚持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制的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二)完善社会安全网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完善社会安全网。一个没有同情心、不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制度是没有希望的。改革要保护好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图12),完善社会安全网。

(三)保护私有产权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保护私有产权。一个无法留住掌握各种资源的人的地方或社会制度也是没有希望的。改革要留住掌握各种资源的群体,包括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医学、艺术等人才,保护好他们的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让他们有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用武之地。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资本和城乡居民私有财产迅速增加,投资主体多元化、各种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类财产权都要求有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四)注意培养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稳定的基础,保护他们的利益应该是我们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下一步改革过程中,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只有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中等收入人民不吃亏,形成正向反馈机制,才能中等收入的群体不断做大,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公平稳定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着发达国家和法制社会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易纲,陈昕.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易纲著,译.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货币银行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易纲,张磊著,译.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国际金融[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 .金融研究,2009(1).

[7]易纲.我国应对QE2的最佳选择是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J].中国外汇,2011(1).

[8]易纲.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外汇管理“稳中求进”[J].中国外汇,2012(1).

[9]范剑平.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J].中国市场,2013(43).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