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倒闭了,职工作鸟兽散。本可以一心一意打理自己的小生意,但徐家尧毅然地站出来,当起一分钱工资也没有的留守厂长。
近日,徐家尧苦寻失散19年的职工,目的只是给他们送钱——服装厂拍卖残存的厂房和土地获得的163万元。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厂长坚定地说。
6月底,徐家尧从江夏区劳动部门复印了当年服装厂在册职工名单,7月8日至17日,在江夏区电视台连打了10天的公告,并制作了55份寻找职工的公告单,走街串户张贴在显眼处。
公告发出后,找徐家尧联系登记的电话不断,徐家尧的妻子郑兰芳帮忙登记,并逐一上门核实。
7月13日,有熟人提供线索,老职工郭都娣住在区电力宿舍。郑兰芳冒雨骑车赶到电力宿舍,谁知77岁的郭都娣以为是骗子,坚决不开门。幸亏邻居认出郑兰芳,老人这才相信:“没想到,19年了,单位还记得我啊!”
到8月底,185名在册职工,徐家尧已经找到了127人。127人中,有30多人是徐家尧和妻子辗转上门找到的,其中20多人已离开了江夏,7个人远赴外省打工。
1. 勇于担当,肩负责任和使命。服装厂倒闭了19年,但厂长的信念和精神没倒。留守厂长苦寻失散的职工,只是为了给他们送钱。如果对自己要求稍微低一点,发个公告就完事儿,甚至也可以像很多倒闭的厂一样,公告都不发。但是,徐家尧没有,他选择了敬业和诚信,选择了最难走的路。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厂长的担当,对职工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该担当的事情,艰难之时,请不忘留守厂长的担当;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标杆。做企业就如同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忘自己的担当。
2. 本职工作,不必大肆渲染。服装厂倒闭了,留守厂长还在。既然是厂长,既然是大家选出来留守的厂长,在职工利益分配时,就理所当然地担当服务职工的义务。武汉市江夏第一服装厂徐家尧厂长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厂长是称职的,甚至是好样的。
然而,媒体却对这件事进行大肆渲染,甚至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这有点过了。人之于社会和群体,有着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徐厂长的角色是“留守”。留守的职责之一是上传下达,徐厂长做好了本职工作,值得表扬,但不应该拔高。
拔高徐厂长的事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当下,道德滑坡,做好事和做好本职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
3. (补写新观点,并添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