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江
摘要: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作为大兴安岭重要成矿带之一,已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现已发现的岔路口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内。通过对岔路口钼矿床成矿系统的研究,为今后在该带内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矿床类型 地质特征 成矿亚带 大兴安岭
一、区域地质背景
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额尔古纳——兴凯增生带中,中亚——蒙古复合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地块和北兴安地块之间的大兴安岭早中华力西造山带北段。受区域构造格局控制,主要构造单元与构造方向总体趋势为北东、北东东向。以北东向主干断裂为主(得尔布干断裂、头道桥——兴华断裂、嫩江断裂)。其背景上叠加发育了低序次的断裂构造为特征。这些断裂构造往往成为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界、喷发中心及潜火山岩体侵位的控制构造(见图1)。
根据成矿带划分Ⅰ级成矿带属古亚洲成矿域;Ⅱ级成矿带划分为大兴安岭成矿省;Ⅲ级成矿带划分为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成矿带;Ⅳ级成矿(亚带)主要依据已知矿床、矿点空间分布、形成时代、成矿规律等特征进行划分。
大兴安岭成矿带位于得尔布干断裂南部,嫩江断裂的北部。由北向南可分为两个重要成矿亚带,即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和多宝山成矿亚带。这里仅对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进行介绍。(见图2)
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沿伊勒呼里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区域上地层出露不连续,大致可分为4类:(1)前寒武系变质岩基底,新华渡口群片麻岩类、大理岩类;(2)上元古界-下寒武统片岩类、浅变质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细碎屑沉积岩的变质岩;(3)古生代沉积岩系生物碎屑灰岩、砂岩、页岩和板岩;(4)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
侵入岩较发育,分布较广,岩石类型复杂,代表性岩体有海西晚期石英闪长岩株、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和燕山晚期浅成酸性侵入体。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并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其中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并控制主要岩体的展布方向,而后期叠加的次级断裂主要呈北西、北东东及北北东向。相伴随超浅成像侵入的次火山岩(斑岩)系列及引爆作用与有色贵金属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伊勒呼里山脉中西段(大白山——塔源)被北东向源江-塔源断裂带分割为南东和北西两大部分。南东部以前古生代地层残块和大面积出露各期岩浆侵入杂岩体为主,局部叠加有中生代火山岩(隆起区——岩浆侵入杂岩带);北西部则为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区,局部出露有少量的老地层(凹陷区——火山盆地)。(见图3)
该带主要典型矿床有: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塔源浅成热液铜多金属矿床、环宇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等,因此该带找矿潜力巨大。
二、主要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
岔路口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境内。经过5年的勘查,截至目前共探明钼金属量247万吨,伴生铅锌23万吨,银2,000吨。矿床规模已达到特大型。
岔路口矿区主要由河东和河西区两部分组成,东西长约8km,南北宽约5km,河东区地表蚀变面积约5km2,河西区地表蚀变面积大于10km2。这里主要介绍河东区矿床地质特征。(见图4)
1 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以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大网子组和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为主。大网子组为一套浅变质沉积岩及变质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以石英绿泥片岩、变安山岩、变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白音高老组主要以火山岩为主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英安岩和安山岩。
2 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及环状的火山机构较为发育,断裂主要呈北东向、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系统。1,029高地火山构造为晚侏罗世白音高老期中酸性火山旋回形成的中心式火山。火山除发育典型的环形构造外,还有数条北西、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断裂、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的交叉部位,控制了超浅成像斑岩体的侵入活动,也制约着成矿斑岩-花岗斑岩体侵位和钼多金属的矿化富集。
3 侵入岩
侵入岩按矿化的时间及空间关系,划分三期侵入岩:
(1)成矿前侵入体:中侏罗世深成相岩基状产出的二长花岗岩,为赋矿火山岩层的基底,也是深部矿体的含矿围岩之一。出露于南东侧和北西侧。
(2)主成矿期侵入体:晚侏罗世浅成像岩株状含斑细粒花岗岩;岩枝状花岗斑岩,以及超浅成像的(岩脉状)石英斑岩。其中含斑细粒花岗岩呈隐伏岩株产出。该岩体是主成矿期的岩体,是连续厚层状富矿体的主要围岩。
花岗斑岩呈隐伏状岩枝产出,岩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斑状-多斑结构,斑晶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组成,石英斑晶常发生溶蚀。基质一般为显微花岗结构和霏细结构,由石英和少量的长石组成。蚀变常见硅化、绢云母化,也有伊利石化、水白云母化,长石斑晶常被绢云母交代。围绕花岗斑岩体,常发育厚度2-10m不等的热液隐爆角砾岩,其胶结物中常含大量辉钼矿,是主要的成矿斑岩。
石英斑岩为超浅成像成像的岩脉状侵入在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中,与花岗斑岩是相变的关系,属于成矿同期或略晚期的侵入体。
(3)成矿期后侵入岩:早白垩世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辉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岩脉。属于成矿后脉岩,对矿体起一定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成矿前、中、后期各类岩石进行年龄样品测试,建立了岔路口矿区岩浆活动时代顺序表,成矿前地层为岔路口矿区的主要成矿围岩;成矿期含斑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形成于约146-147Ma。成矿期后脉岩在143-124Ma形成。(见图5)
4 矿体地质特征
钼矿体总体形态呈拉长的穹隆状,主体隐伏。穹隆顶部于地表断续出露有低品位矿化体,随深度矿体向外侧伏,矿体宽度迅速增大。现已控制沿长2600m,控制宽度360-1260m,最大宽达1,760m;矿体延深大于1,500m,垂直厚度一般200-900m,最大为1,097.48m。矿床工业品位Mo 0.087%。赋矿岩石主要为白音高老组的中酸性火山岩、含斑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矿体在空间上划分三层结构:上部主要为薄层状工业矿体及低品位矿体;中部厚层状矿体,伴有低品位矿;下部巨厚层矿体,以厚度巨大、连续性好的高品位工业矿体为主体,该层一般厚度140-360m,最大连续厚度809.08m,最高品位2.10%、平均品位0.091%。(见图6)
铅锌矿化赋存在穹隆状钼矿体上部及外侧,呈脉状发育,规模不大、连续性很差,矿化强度不高,多为低品位矿化。矿脉走向30°-50°、倾向北西,倾角30°-40°,控制长度100m,平均真厚度1.69-7.76m,平均品位Zn0.66-1.07%、Pb0.01-0.25%、Ag2.268-12.71×10-6。矿体呈脉状,产于大网子组变质岩地层中,受构造带及蚀变带的控制。
岔路口钼矿石主要呈细脉-网脉状、浸染状,分布于岩石裂隙和热液隐爆角砾岩体中,其组合类型可分为石英-萤石-辉钼矿脉、石英-钾长石-碳酸盐-萤石-辉钼矿脉、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钼矿脉等。方铅矿、闪锌矿主要以团块状、浸染状、细脉状分布,组合类型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岔路口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以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次为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少量黄铜矿和斑铜矿等。
5 主要蚀变类型与矿化关系
岔路口矿区蚀变分布范围大,分带明显,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垂直分带特征,由深到浅依次为钾硅酸盐蚀变带、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蚀变与矿化作用在时空上相互叠加,密切相关:强硅化与硅化-钾长石化带叠加部位,赋存高品位巨厚层状;石英-绢云母化带叠加石英-钾长石化的部位,常产出品位变化较大厚层状钼矿体;强硅化叠加在青磐岩化带-泥化带的部位,赋存有独立脉状铅锌银矿化;硅化叠加了泥化带的部位,产出薄层状钼矿体与铅锌银矿脉。(见图7)
三、找矿方向
通过对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总结研究,为继续对伊勒呼里山成矿亚带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该带的西部和北部是铜钼成矿的有利部位,也是寻找斑岩型矿床有利部位;中部和南部是寻找铅锌银铜矿床的有利部位;东部是寻找金矿床的有利部位。此外还要对其他成矿带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