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名园”的神姿风采

2014-04-29 00:44周安庆
收藏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界画金陵

周安庆

清初以后,水陆交通便利的江苏扬州成为我国工商业重镇之一,社会经济发达,商贾骚人云集,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都会景象。正如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所谓的“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发展,一些商人开始追求文化情趣,逐渐附庸风雅起来,琴棋书画、歌舞愉悦、休闲雅集,不亦乐乎。人文鼎盛的扬州,因此还活跃着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等一批职业画家,艺术氛围颇为浓郁。而堪称清代画坛“界画第一高手”的袁江,当时也活动于这一带。

一、画家袁江生平事略

袁江(?-1746年以后),字文涛,号岫泉,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因其乃民间职业画家,主要依靠鬻画为生,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人画盛行年代,不为士林所重,以致现存史书对他的生平事迹记载很少,清代佚名《画人补遗》和李斗《扬州画舫录》等典籍文献中,尚有一些简略介绍。袁江曾赴南京、绍兴等江南地区旅行、写生,与当时画家高其佩有过交往。他还应在扬州经营的山西蔚姓盐商聘请,前往晋地太原绘画多年,创作了不少令人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

从袁江的绘画作品来看,可知他不仅善于描写山水、楼阁,亦偶作花卉、蔬果和动物画等。学习丹青初师明代“吴门四家”之一仇英的画意,进而承继李思训父子、李唐、阎次平、郭熙、刘松年、赵伯驹兄弟等唐代以降的名家风格,同时又受到生活于扬州的清初画家李寅、萧晨,以及颜峰、颜岳兄弟等人的影响。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续录)还提及:袁江中年时期曾“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画技)遂大进”。因为他重视实地写生,勇于探索艺术实践,博采众长而又加以融汇贯通,构图胸有成竹,布局严谨有致,笔墨凝练深厚,随类赋彩考究,故而在传统界画创作方面卓有成绩。

袁江具有深厚不菲的艺术造诣,在丹青创作中所用粗豪、细笔皆有,技法风格精到,但毕生尤以工整细致一路的风格为主,也有一些兼工带写、小写意之类的画作问世。在其后期的作品中,时常呈现出有些粗放的笔墨意态。据清代谢《书画所见录》记述:袁江“工界画楼观、仙山道院,极其工细,苍古不及李寅,秀雅过之”。

综观袁江的存世绘画,其中一类为客观写生作品,笔法娴熟老到,不失精致逼真,具有较强的客观写实性,譬如像他描绘扬州的《东园图》、金陵的《瞻园图》等;另一类则为现实中并不存在、依据古代传说或历史记载中的景物想象而绘的画作。如《海上三山图》《汉宫秋月图》《梁园飞雪图》《骊山避暑图》《沉香亭图》等。所作雄浑大气、富丽堂皇,而且有着较高的审美观赏性;还有一类是临仿前人笔意、或表达个人主观感受的画作,如《仿李昭道山水图》《仿马远山水图》《仿王蒙山水图》《荷净纳凉图》《寒山万木图》等。其中也有一些略显粗笔的画作;袁江的某些作品还蕴涵着不少出世的情怀,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大凡通晓中国绘画史的朋友都较清楚,传统界画至少在晋代就已经开始出现,隋唐时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宋代遂进入一个高潮期。但随着元代以后文人画的不断兴起,法度严整的界画艺术受到冲击而逐渐式微,从学者不断萎缩,名家高手屈指可数。入清之后,袁江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将青绿山水与前贤界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终于创造出一种工致妍美、艳而不俗的界画风格,作品呈现出生机郁勃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民族特有的画科形式,在流派纷呈的清初画坛异军突起、独标一格,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袁江被誉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佼佼者。尽管满清以来画坛上出现过一些界画名手,但是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却尚无人能出其右,故也有评论赞誉袁江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大家。

袁江长期生活于江南民间,毕生潜心研艺,绘画创作活跃,不少画作具有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年间的时代特征。尽管历经沧桑变迁,然而其画作仍有一定的存世量,散见于海内外的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个人手中。在其存世的绘画代表作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幅《瞻园图》画卷(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254.5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就是他对当时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瞻园风光的客观描绘。

二、山水卷《瞻园图》品览

根据文献记载,位列金陵古典园林之首的瞻园,与现今上海的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及留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瞻园之名取自宋人的“瞻望(一说“顾瞻”)玉堂,如在天上”诗意,原为明代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府邸之西圃,在徐氏后裔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终于将之建设为一座精致典雅的著名园林。清初期,该园曾为江南布政使等衙署所在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帝第二次南巡驻跸金陵,曾经莅临题额“瞻园”二字,此外还吟咏了《寄题瞻园》等诗篇多首。而北京西郊清代皇家长春园内五座园中园之一的“如园”,正是乾隆皇帝南巡后,让人按照南京瞻园而仿建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依秩展卷品览,参照袁江所绘瞻园周遭的人文地理状貌可知,画家通过东南方朝西北向俯瞰视角布景,由东而西逐一展开描绘,比较细腻地勾勒出这一“金陵第一名园”的规模布局与风物景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瞻园东侧杂处的官署、民居,与该园之间以一条南北走向的巷弄为界;瞻园围墙高大而雄伟,东墙南北两侧各辟一个园门,其中南边一侧的似为正门,额上绘有“瞻园”字样,门外有走廊与官署相连,而北门较小且无廊庑及门额。园内景色可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堂阔宇深,广庭回廊,奇峰叠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东区一泓清池碧水,风中垂柳拂波,泛起阵阵涟漪,虬松、老梅傲然挺立,葱郁的杂树散落于楼阁亭台和叠石假山之间。池南驳岸上建有月台,月台南面还有一座单檐歇山顶附前后卷棚的厅堂,此乃园中的主要建筑“移山草堂”,另有走廊连接该堂东西两侧;池北假山上的二层歇山顶“一览楼”,居于全园的最高处,一群绅士墨客正在其中悠然雅集,楼西南的单檐卷棚敞轩为“钟山来青轩”,轩东南的临池处还各立一座六角亭和方亭,一人正在亭旁执杆网捞鱼虾。

东、西区域之间,是一片突兀起伏的峰岩、幽深曲折的洞壑、错落掩映的树木,充满了山林野趣;西区地势相对平缓,瞻园西墙一侧建有廊屋,中间往东有三开间卷棚歇山顶厅堂“籁爽风清”堂与走廊相连,堂南平庭置有花坛、盆景,另有三两骚人驻足游赏、谈论正酣,堂北凿有一池,池畔种植竹林、堆有湖石……远处山峦沉浸于云蒸霞蔚中,起伏绵延,风光无限。而夹道内几个仆役正在打扫卫生,为隽秀雅致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

根据清代《金陵待征录》等载,瞻园尤以湖石取胜,陡峭峻拔,幽深自然,千奇百怪,玲珑剔透。镇园奇石“倚云峰”、“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代(1101-1125年)“花石纲”遗物,这些在画中似乎隐约可见。整个园内景物琳琅满目,小桥流水、奇卉草茵分外诱人,亭阁轩宇、峰峦叠石等既别具特色又互为映衬,并与远方的山峦、塔影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定的浓淡虚实对比,显现出娴雅舒适的诗画情境。

《瞻园图》的作者在该画卷尾以楷体款识“袁江图”,随后钤有阳文“文涛”和阴文“袁江之印”印章。款识中虽未注明具体的创作年代,但也有专家参照袁江不同时期的画风演变状况推测分析:此作大概绘制于康熙末年至雍正初期阶段,画家绘画风格逐渐趋于成熟。而该画卷拖尾的跋文,则为民国文人何宾笙在民国十年(1921年)品览时的感叹题笔,随后又吟诗三首抒怀表意。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亦藏有其侄(一说“其子”)袁耀的一幅工笔山水《瞻园图》画卷,除了视角略微偏低外,构图布景基本相同,由此比较可见,两者从不同角度较为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瞻园的基本风貌。数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卧游画中,再睹昔日瞻园的秀美风光,顿觉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不忍掩卷……

三、创作风格及补史价值

袁江在《瞻园图》画卷创作中,主要采用“平远”法和“散点透视”构图布局,将该园内的一池碧水作为“画眼”,经营位置疏密有致、繁而不乱,远近透视关系协调,空间层次分明,物象比例恰当。用笔流畅秀美,还借用界尺引线,勾写皴染相融,设色清幽淡雅,画中点景人物刻画入微,自然传神有趣,形象栩栩如生,亭台楼阁美轮美奂,与山水、树丛和谐相融,颇具宋代大家郭熙的画法遗风,而假山坡石的表现也饶有古趣,明显受到宋人阎次平“鬼面皴”等技法的影响。竹深处、石坡、平台、抱石轩、梅花坞、老树斋、木香廊、薇亭……美不胜收的昔日“瞻园十八景”大多可见,令人流连感悟。处于金陵城南闹市中的瞻园,因此亦显得更加蔚然壮观、耐人寻味。

《瞻园图》虽然是一幅精美绝妙的实景丹青佳作,但并非完全逼真意义上的具象写实,而是不脱离物象,又不完全拘泥于物象。袁江将中国山水的自然美、园林的建筑美和绘画的艺术美,有机地统一于该图卷中,凸现了承平盛世年代金陵园林的幽美风貌,同时还融入了画家心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可谓是山光波影,逸趣横生,气韵生动,意境深邃。该画卷既有较强的图像装饰性,同时亦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的浓厚韵味,堪称瑰丽奇绝、雅俗共赏,艺术魅力诱人,从而激发起人们对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的无限眷爱。尽管传统界画的创作过程相对费时费力,但从中也可以窥见,袁江认真细致的观察写生作风与提炼概括能力,以及毫不草率马虎的绘画创作态度。

此外,袁江在《瞻园图》中所表现的建筑样式比较丰富,其中一些楼轩亭阁匾额上还绘有当时的具体名称,所挂楹联文字依稀可见。如“案无俗事心常静,庭有梅花梦亦清”、“每看孤云招野鹤,频携樽酒封名花”就是“籁爽风清堂”中的两副楹联,“一览楼”上还挂着“秋霁闲情伴竹叶,春寒有韵守梅花”的楹联。试想如果袁江从未来过瞻园,仅凭道听途说虚构想象,这些细节恐怕都是难以精细描绘出来的。而园中建造规制和人物服饰,也较符合特定的时代风尚……由上可见,《瞻园图》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富有历史图像的补佚作用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随着沧桑变迁等种种缘故,“层台累榭,甲于东南”的金陵瞻园因为年久失修,逐渐趋于残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角度出发,数度投资修缮、扩建该园,有关方面以袁江的《瞻园图》作为参考蓝本,在汲取中国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堆山理水,复兴园墅,让不少已经消逝的旧时风貌得以重现。1983年,“瞻园觅秀”入选“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昔日南京的古典名园因此再度熠熠生辉、绽放光彩。(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界画金陵
传统界画创作价值与当代发展研究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指画」与「界画」 画家高其佩与袁江
界画:远去的辉煌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浅析“西方建筑画”与中国“界画”——欧洲建筑表现与古代中国建筑表现之对比
《张祜 题金陵渡》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现代陶瓷界画山水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