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博园中的一枝独秀

2014-04-29 00:44魏佩
收藏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医学

魏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医学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巨大,但医学遭受社会的指责越来越多,医学或者医疗实践中的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身处杏林中的以青海红十字医院张建青院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更是把这些矛盾看在眼里,于是就有了建立医学历史博物馆的想法——通过博物馆展陈的医学文物、文字以及图片说明,使医者明白:作为医者,要始终以“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和诚挚、善良的心态以及博学多才的进取观念从事医学职业;同时,也可让社会大众、就医群体知晓世界医学、中国医学知识,了解先贤们在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中经历的挫折与磨难、艰辛与奉献,从而能够以一种相对正确的视角和心态看待医学,正确地理解医学、医院和医生。

2008年,经青海省文化厅批准、在青海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依法注册登记的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成立了。馆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55号,面积近400平方米。馆内展陈按医学史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五种医学模式):原始医学砭石外治医疗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经验医学模式、现代西方生物医学模式、未来医学模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世界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以及阿拉伯医学、维吾尔医药学、藏医药学、蒙医药学、苗医药学等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学知识和青海省特色、贵重药材知识等。每个阶段以“医”字的演变来展现,即从“”(yi)到“”(yi)到“医”再到“医”。整馆采用图、文与文物实物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医学文明、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独特魅力。

馆里展出有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哺乳动物化石、海洋动物化石,也有距今8000年左右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果壳形陶釜,各种文化类型的黄河彩陶、青铜舫、青铜质炼丹炉、青铜医用针;有藏传佛教的药师佛唐卡、经卷、清代藏文医学经典著作、伊斯兰教的羊皮卷古兰经、古代阿拉伯医学手稿和书籍、圣经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青铜医疗器械,也有4600年前高大、威武的“半山将军”骨骼,柔美娇小的唐代吐谷浑“千年干尸”……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文图介绍展陈中有为了藏汉和睦而义无反顾远嫁藏区吐蕃藏王的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带到藏区的汉医药书籍,也有孙思邈坐虎炙龙的传说,神医扁鹊、伊尹创制中草药汤液的传说……馆内陈列文物种类繁多,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闪耀着其独特文明的光辉。通过展览可以让观众浏览千百万年的历史,似乎脚下踩着穿越时空的魔毯,每一步都是百年千年的轮转,而每面墙的图片与文字都好似一部正在放映中的医学历史纪录片,令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医学的发展历史最能体现人类社会以往的发达程度,因此“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可以称之为一座“医学人类学博物馆”。

博物馆建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存有价值的医学文物,为医学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参考、借鉴、交流的平台,实施实物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素质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截止目前,博物馆馆藏医学文物已达万件之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目前国内陈列品种最多、最独具特色的专题民营博物馆。

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每周二、四免费对外开放。目前为止,馆里共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万余人,已达到向社会大众展示古今中外优秀医学文化、普及医学科普知识、进行社会宣教的目的,并赢得有关专家的好评和赞誉。2009年5月16日,博物馆被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科协评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当你推开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大门的那一刻,一定会被眼前的文物所震撼。这里的一切不管是图片文字抑或文物,都让人久久沉迷其中……

图1 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果壳形陶釜

此陶釜是人类早期泥陶时代的煮食器,距今约8000年左右,极为罕见,填补了人类陶制煮食器发现的空白。自从有了陶器,人类便开始经常吃熟食和热食,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不但增强了体质,而且还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文明开始逐渐趋向飞速发展。

图2 清代郎中串铃

这是乡村郎中走村行医的信号器具,这种手铃能发出一种独特且能远距离传播的声响,患者可闻讯就诊。

图3 清代藏文《光明解脱经》

此物为清代珍贵文物,是用金粉一行、银粉一行相间手工写成,共计159页。梵夹装,长40厘米。

图4 贝叶经

用贝多树的叶子装典成书籍的一般统称为“贝叶经”,贝多为树名,译自梵语Pattra。贝多树,亦称“贝多罗”,古印度人多用其叶子来写佛经。相传贝叶经发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后传于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贝叶经可代表这些地区地域文化的古文献典籍,记载佛经、天文、历史、法典、医学、文学等多种内容。现今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与图书馆无不将其视为亚洲经典形制之代表而作为镇馆之宝。

图5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红十字纹彩陶罐

此器质为泥质橙黄陶,上口径13.5厘米,下口径11.8厘米,腹围112厘米,高34厘米,通体磨光。器表施明显半山特征的黑红双彩,七大圈纹内饰红十字纹,构图规整,线条流畅。

图6 清代木质铜扣药柜

此清代木质铜扣药柜保存完好无损,与当时民间的“百子柜”相类似,每一格都能装医疗器具或自配中成药丸、散、膏等,有门可上锁,顶部有铜制提梁,可手提或挑担行走。

图7 唐代吐谷浑绫纹织锦

此织锦为盛唐时期的绫纹织锦,出土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吐谷浑古墓,实为稀有之品。

我国唐代的丝绸工艺高超卓绝,风靡世界,品种结构、图案纹饰、织造工艺、印染技术都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品种有各式绫、罗、纱、绢、锦、绣、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织品,其中尤以绫纹织金锦工艺精绝,捻金线细密厚重。

图8 清代藏文《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是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于1743年完成,1745年木刻版问世,是继《四部医典》和17世纪问世的《四部医典蓝琉璃》等藏医药著作之后最重要的医药著作。此书集藏草本之大成,是作者帝玛尔·丹增彭措对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研究的一项独特成就,成为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晶珠本草》收载药物种类多、内容丰富、考证全面、其所收录之药绝大部分是青藏川高原主产和特产药物。书的纸质为草本纸,由塔尔寺医学经院印。

图9 汉代青铜凤首把三足炼丹炉

此丹炉为青铜质,2008年出土于青海民和县境内。三足高4厘米,有一足脱落后焊接,炉高16.5厘米,直径14厘米,把长12厘米,为弯形凤首状,形态高雅美观,为炼丹实用器,有明显火烧痕迹。

图10 明代铁药碾

药碾因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碾磨粉碎的药物种类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使用。此药碾为铁质,长80厘米,槽宽25厘米,高22厘米,轮直径28厘米,重约12千克,板足有环状纹。

图11 各类小瓷药瓶

以瓷器贮存中成药,自宋代起医药文献中即有明确记载,主要因此时中成药生产增多,而瓷器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可使药性稳定。

图12 清代藏式黄铜质外科手术器械

此医疗器械共65件,是一套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人畜兼用的外科手术器械。

猜你喜欢
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写作的概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模拟教学中Debriefing的认识与实践
医学写作的概念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