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清理等
所谓俑,是以陶、木、青铜等材料制作的小型人像,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从而出现以茅草等扎束成人形来代替真人殉葬。这可能就是最早的俑。
以后,这种以人形模拟物随葬的方法日益普遍,并开始用泥、陶、木来制作模拟人形,这就是俑。因此,俑的出现本身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俑在制作上尽量如实地模仿真人的面貌,引起一些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孔子在看到当时制作的俑太酷似真人时,仍认为采用作成人形的俑来殉葬是极不人道的行为,以为俑“不殆于用人乎哉”,惯怒抨击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后,人们常常用“始作俑者”来比喻第一个作某种坏事或兴某种歪风邪气的人。由此可见,以俑随葬至迟在春秋末期已经普遍流行。由于俑是代替活人随葬的,最终目的是让它们在地下侍奉墓主,因而俑的身份包括了墓主生前的侍卫、仆从、厨夫、歌女、舞伎等各色人物,甚至还有衣饰华贵、有较高地位的属吏、宠姬、近侍等。俑的形象不追求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而比较侧重于表现代表各种人物不同身份的服饰特征。它们生前应当是善于察言观色、伶俐能干的,所以五官必须端正,四肢必须健全,在制作上,往往穿衣戴帽,衣冠楚楚。俑的四肢加榫卯,可以装卸,甚至上下活动。
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体比人略高,陶制,是已知最大的俑;另外还有铜生肖群俑等。汉俑种类比以前增多,有兵士、女侍、仆役及乐舞俑。南方以木俑为多,有的彩绘衣着。其他地方多陶、石、木、金属等多种材质的俑,注重传神。两晋南北朝制作多样,南方承中原传统并有了瓷俑;北方出了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
隋唐时期俑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文官、武士、仕女、牵驼、牵马、戏弄、骑俑、胡俑成为这一时代的常见种类。隋唐俑的大量出现,与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全面繁荣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唐三彩”的出现,成为唐代陶瓷美术中的代表作品。隋唐文化与艺术的全面繁荣,为陶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千姿百态、形象各异、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的陶俑艺术,正是借鉴了各种艺术成就的结果。
隋唐时期俑的兴盛,同当时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相关。汉唐同西亚的文化交流,基本上是通过西北丝绸之路进行的,但汉唐同西亚诸国的交流,却各有特色。汉代的文化交流,多侧重在物质方面,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带回内地的,多为葡萄、胡桃、西瓜、石榴、蚕豆、骆驼、驴等,音乐、舞蹈等虽也有传入,但影响甚微。唐代则不然,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隋唐时期已经对双方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侧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所以,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境内的,更多的是音乐、舞蹈服饰……表现在隋唐陶俑上,突出的特点是“胡化”。小袖窄衣、着男装、骑马出行等女子时尚,男装中的翻领皮衣、靴子、蕃帽,胡腾舞、朝旋舞、说唱、马球在此一时期陶俑中都有反映。域外的驼、马、胡人俑,甚至来自非洲等地的黑人俑,更是司空见惯。隋唐陶俑表现范畴的扩大,是与“胡化”——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没有这种交流,就很难出现如此之多、如此之美的隋唐陶俑。
古都西安
西安是一座典型的开放型城市,旧称长安、京兆,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
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或伊斯坦布尔)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曾拥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不计陪都),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汉长安城是鼎盛时期罗马城的6倍大。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朝鲜古都以及日本的奈良、京都等城市都是严格按照唐朝京师长安的建制规划。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核心;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中国古代鼎盛王朝的首都,帝陵是首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围绕在西安周围的著名帝王陵有黄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等等。西安也是中国古代产生盛世最多的古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秦始皇兵马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长陵
长陵为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陵,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北。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了这里确为长陵。长陵又称“长山”,也叫“长陵山”。刘邦的陵墓以“长”名陵,因长陵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的缘故。也有人认为,“长陵”是以西汉首都“长安”的第一个字命名的。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现在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于长乐宫,先葬长陵,15年后吕后死于未央宫,与汉高祖合葬于此。
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汉代皇帝陵墓讲究“堆土成陵”,外型呈覆斗形,好似一座截去顶端的金字塔。
汉阳陵占地20平方公里,有190多个外藏坑,其中围绕帝陵的81个外藏坑地位和等级最高,出土了大量陶俑,包括武士、仕女、文官,还有陶塑家畜、木车马;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帝陵东南区域进行大规模考古钻探工作,发现了南区丛葬坑并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彩绘着衣式裸体陶俑,这一成果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裸体陶俑也被西方称为“东方维纳斯”。
汉阳陵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文物保护和展示理念建成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被2005年召开的国际古迹保护理事会第十五届年会确定为全世界文物保护和展示的示范工程,是目前中国第一座紧贴帝陵、将文物和游客分隔在两个不同小气候环境中、对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国际上先进配套设施的现代化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
乾陵
乾陵被称“天下第一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乾陵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这里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被视作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于是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一些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更有甚者,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事实上,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昭陵博物馆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zōng)山,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徐懋功)墓前,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西距县城15公里,北距陵山11公里,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现有陈列室四座,即昭陵文物精品展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碑石陈列室两座(昭陵碑林)。四座陈列室共集中展示昭陵陵园近40座陪葬墓出土的精品文物400余件(组)。在昭陵文物精华展厅里,陈列着昭陵祭坛遗址和部分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既有瓷和红陶,也有昭陵独有的彩绘釉陶和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张士贵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文武官俑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唐墓壁画陈列室展出诸多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壁画,有婀娜多姿的侍女,翩翩起舞的乐伎,神态各异的给使,还有贵夫人乘牛车出行的场面。这些都是唐代政治、外交、文化和军事活动的视觉再现。昭陵碑林始建于1974年,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60余通,出土墓志40余合,60余通碑石中有22通197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书法艺术名碑,定为国家一级文物。40余合墓志,有26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日本友人称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为国家4A级景区。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博物院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00余件。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博物院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13朝古都、一千多年建筑都史为主线,突出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责编: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