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原因分析

2014-04-29 00:44吴昊
中国市场 2014年21期
关键词:内部化交易成本

吴昊

[摘要]传统的贸易理论注重从宏观方面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利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有了新贸易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的突破,学者开始从企业内部探讨贸易的动因。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内部化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结合为解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司内部贸易;内部化;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098-02

1问题提出

跨国企业内部贸易占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但是传统贸易理论对于内部贸易却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内部化理论强调了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了交易成本和治理成本的比较从而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这两个理论都能用来研究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

2理论描述与解释

新贸易理论对跨国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描述内容较少,Krugman和Helpman(2005)对公司内部贸易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本文主要从内部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司内部贸易的原因,并试图找出内部组织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边界。

21内部化理论

Buckley和Casson(1976)提出,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形成了内部化,而跨越了国界的内部化则形成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在跨国直接投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内部化理论先解释了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因。Buckley和Casson(1976)指出外部市场的缺陷主要有五个方面:

(1)时间差。在期货期权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宁愿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贸易机制,通过与子公司的信息交流消除时间误差,保障供应链流畅。

(2)中间产品差别价格。对于跨国企业需要获取的技术,从外部市场上购买是昂贵的,如果在跨国企业部门中存在,则可以通过与附属公司较小成本得到。

(3)讨价还价。多次的外部讨价还价让跨国公司更愿意建立与子公司之间的价格机制。

(4)买方不稳定。跨国公司面临市场买方不确定的风险,建立当地子公司可以避免因为买方违约造成产品供给过剩问题,同时保证源源不断长期供应。

(5)政府干涉。跨国企业通过内部贸易可以通过转移价格逃避税收,也可以绕过贸易许可方面的壁垒。

从内部化理论来看,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跨国企业内部贸易的产生。

22交易成本理论

企业理论最初从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为何存在的问题,交易成本经济学则更有利于说明内部贸易的问题。Coase(1937)开创性地指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交易成本也成为企业选择组织形式还是市场形式的权衡点。Wiliamson(1971)指出企业不仅是一种生产函数,而且是一种治理结构,同时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专用性投资、契约不完备、道德风险、外部性、信息处理和制度适应六个部分,这与Buckley和Casson(1976)对市场缺陷的描述有相同之处。Williamson(1985)对交易维度的描述中突出了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在选择组织形式中的地位。

221资产专用性

Williamson(1985)指出,资产专用性在交易成本理论中是再怎么提也不过分的。本文认为这些与跨国企业贸易有关的专用性资产以人力资产和特定用途的资产为主。

跨国企业拥有人力资源和特定技术资产方面的优势,属于较强专用性的资产,这会使企业治理成本小于通过外部交易成本。虽然会牺牲大量需求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但跨国企业因为自身的持续性需求也可能在内部形成规模经济。从跨国企业结构来看,内部贸易发生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及附属机构之间,将母公司看成是供给方,子公司看成是接受方,这种纵向一体化的关系同样通过资产专用性来解释。Williamson认为当资产专用性极高时,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治理收益超过外部市场规模效应时,M型公司将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倾向。

222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理论的不确定性在于交易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市场的控制力不够,在对多样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市场治理不能及时、按要求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确定性存在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自从专用性资产引入以后,跨国企业更加要求解决市场不确定性的问题,跨国企业的专用性资产不能承受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因此它会选择建立子公司与附属机构,通过技术出口、内部转移定价等方式保证资产的赢利能力。

223交易频率

跨国公司的需求巨大,与外部市场发生的交易频率极高,这是交易成本理论所在意的。Coase(1937)就注意到市场的频繁交易会产生大量交易费用,企业的出现在于对这些交易费用的节省,通过订立内部合约的机制可以避免外部大量交易费用。这种内部机制就是建立一体化的子公司,至于为什么会建立子公司,这只是由于跨国公司投资于各国地域和法律上的限制。另外,如果资产专用性很高,大量交易的签订在发生纠纷时,面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问题,与子公司的交易就变得简单多了,在管理上能有一致的目标,内部的大量交易也能够形成内部规模经济。

3内部贸易的动机与边界

跨国企业选择自产还是外购,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生产成本的控制;第二,及时适应的难度。一般来说,由于外部市场的专业化能够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中间产品的提供与最终产品的制造之间的适应性是由企业内部决定的,这决定了企业的治理有可能弥补生产的外部规模经济。

Williamson(1984)将治理成本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建立了简单的模型,如果再将资产专用性放入传统的生产函数中,则可以求出一个关于利润的最优解。假设跨国公司内部治理成本为β(k),市场治理成本为M(k),其中k是资产专用性指数,初始的成本β(0)>M(0),随着资产专用性增加,二者之差△G=β(k)-M(k)是向下倾斜的,△C指外部市场的规模经济。即使外部存在规模经济、内部存在官僚主义成本,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增强,内部治理收益也会超过外部市场收益,在k点,两种方式将会造成同样的效果。

由交易成本理论解释跨国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找到利润最大化均衡。Helpman和Krugman(2005)将总部服务(h)和中间产品(z)作为计入成本函数,进而通过要素价格均等化得出最优成本结果。

本文将上模型中的G(k)作为资产专用性变量,为了考虑k的影响,忽略了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则成本函数设为:C=C(L,G(k),Q)(1)

由于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因此将市场设定为寡头垄断市场,且进行伯特兰竞争的定价均衡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生产函数为P=a-bQ,那么跨国企业的利润为:π=PQ-C(2)

将各式代入利润函数:π=MC×(a-MC)/b–C(3)

由于MC与C都是关于G(k)的函数,因此k可以作为变量,对π求关于k的导数π(k)=(a×MC(k)′-2MC×MC(k)′)/b-C(G)′×G(k)′(4)

令(4)式为0,能求得对企业最优的k值。再将此k值代入(3)式,便能与非纵向一体化的利润比较(不同之处就在于成本函数中不包含资产专用性变量)。从模型来看,加入新变量以后的利润函数是有可能超过原函数的,这解释了通过纵向一体化确实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种设立子公司内部贸易的制度能对外部市场进行替代。

纵向模型考虑了企业治理因素和外部成本因素。专用性指数的计量本身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而且因每个跨国企业经营手段的不同而不同,这使得衡量跨国企业组织的数据依据没有标准化的指标。Williamson也指出,对企业组织的比较可以不用定量的数据对比,凭借定性的分析即能得出结论。

4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通过内部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描述,公司内贸易得到了较好的解释。由此我们知道,内部化的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中间产品的优势,跨国企业的专用性资产越强,越能摆脱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研究对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的今天也有指导意义,首先是内部化治理对成本的节约,其次是通过海外资产的转移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强大,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研究企业治理行为也将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陈丽娜,马瑞,朱元甲北本┦猩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研究[J]敝泄市场,2011(46).

猜你喜欢
内部化交易成本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共享单车运营中的负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研究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视角: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成本的控制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阻力及对策分析
综合能源系统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