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4-04-29 09:52张岚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功能性

张岚

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设计实践和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以供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486-02

居家环境是否安全、舒适已成为人们日渐关心的问题。随着住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许多开发商把优美宜人的景观作为卖点以带动楼盘销售。在这样的市场刺激下,居住区景观建设方兴未艾。但是,由于国内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发展起步晚,市场还在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制度、市场、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实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国内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环节中存在诸多缺陷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融合多学科的高度复合型的活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其设计过程中涉及诸多环节,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性原则、因地适宜原则、美学原则等,而在目前的国内景观设计领域,这些原则往往被忽略,因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1.1景观设计和绿化种植过于注重构图和形式,忽略了功能性。在如今的设计市场上,甲方对于平面图和3D效果图特别“漂亮”的设计方案往往比较青睐,设计师为了迎合市场,在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种植的时候,往往会侧重于美观表现,而忽视了功能性的基本原则,使“景观”变成“仅观”[1],观赏的作用替代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1.1.2为了促销和追新求异,忽略了经济性。基于国人对于高端豪华的偏爱,一些小区的景观为了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异,结果是加大了投资成本,增大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增加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1]。

1.1.3景观与建筑风格不一致,整体环境不协调。由于现在楼盘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往往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来完成,而且景观设计往往是在建筑设计完成以后进行,因此景观设计并没有融合到整个居住区规划的通盘考虑当中。加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单位二者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够,使建筑与景观形成两个不同的体系,出现两种不同的风格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居住区内的情况,或者景观被动地适应建筑,没有形成风格协调统一的居住环境[2]。

1.1.4空间布局单调。居住区是各种人群聚居的地方,因此其空间布局应该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但是部分居住区大部分活动空间都是以健康的成年人为服务对象,没有考虑特殊人群以及老、弱、病、残等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2]。另外,很多居住区的功能空间分隔不明确,如游览空间和休息空间的界定不明确,缺乏场所感[2],进而不能满足人们多种活动对空间的不同需求。

1.1.5景观设计未能使人的活动与景观品质达到平衡和协调。一方面,景观设施的选材和施工粗糙,人们对其只能远观,不能摸,不能坐,不能玩,失去了亲近景观的乐趣,或者由于设计的缺陷导致景观的参与性缺乏,例如在水边缺乏亲水平台的设计;另一方面,景观在设计管理时未能考虑到人们的亲近和玩耍会对景观品质造成影响,例如儿童活动区秋千架下的草坪未采用耐践踏草种或耐践踏的铺装方式,并且缺乏日常维护管理,日久天长致使草坪退化,黄土浮面,景观品质下降。

1.1.6景观设计不够人性化,缺乏对人们行为、心理的关怀。居住区各建筑之间的空地应该是小区业主们交通、游憩、交流的区域,在空间布局和设施的设计布置上应该满足人们站、坐、走、跑等的需要。有一些小区建筑密集,建筑间距小,无法设置亭、廊、栈道等一些景观构筑物,有的即便设置了,在布局和体量上也不满足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的需求;还有的小区没有考虑私密空间的设置等。

1.1.7缺乏交流空间的营造。有一些小区不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户外交往空间的营造,缺乏亲地、亲水、亲绿、亲邻、亲友和亲子空间,人们缺乏足够的户外休息和锻炼场所[2]。例如,小区内没有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健身设施,没有设置足够数量的座椅和足够面积的亭、廊等休憩设施。

1.1.8植物景观一味追求绿地率和视觉感受,不注重科学搭配,忽视生态性原则。高绿地率是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所追求的指标之一[2]。很多居住区的植物栽植盲目追求绿地率,缺乏对植物本身生理生态特性的考虑,植物配置时也缺乏对植物群落生态的关注。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开发商通过移植大树来丰富景观效果,不关注被移植地区的生态平衡问题,也带来了移栽的大树水土不服、植物群落种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1.1.9景观小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近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小品设施的规模化生产,价格的优势使其快速占领市场,很多居住区的景观小品设施趋于雷同,没有个性。同时,小品设施也往往跟小区环境不协调,无法突出主题,达不到装饰、点缀、美化的作用。

1.1.10人工痕迹过多,生态性考虑欠缺。如今的国内景观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设计即人为”的设计理念。许多公司为了营造所谓“好的景观效果”,展示设计能力,往往过多地加入一些人工造景元素,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然而,过多的人工干预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因为这往往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许多地方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恶化都跟过多的人为干预有关。居住区由于面积相对较小,生态系统相对简单,人工施为的可能性大,更成为了各方设计单位“随心所欲”展示人工景观的平台。

1.2专业教育与实践缺乏规范上述问题看似规划设计中单纯的技术问题,实际上追根溯源,跟国内景观设计的专业教育现状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景观设计”在国外通常称为Landscape Design,在国内的称谓则有很多:风景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设计。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称谓的混乱导致信息交流上的不顺畅甚至误解[1]。笔者偏向于将之称为“景观设计”,既包含景观的尺度性特点,又包含景观的生态性特点。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了不同名称的相关专业,例如:农林院校称之为“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建筑院校称之为“景观建筑”。尽管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术业有专攻,各大院校专业设置的混乱模糊了该专业领域的知识范畴,容易与建筑、规划、美术、植物等其他学科相混淆。

同时,在设计实践中出现了相近学科出身的设计者都来插足的现象。现在的景观设计市场上就存在学园林、建筑、规划乃至美术出身的各种专业的人员都在搞景观设计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有所偏重,例如学建筑出身的景观设计人员往往在景观建筑方面有优势,但是对于植物绿化配置则比较欠缺。而景观设计又是一个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高度综合的专业,不仅需要懂建筑、规划、园林、生态、美学等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求设计者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有机地统一在景观设计中[1]。

正是由于专业教育与实践中存在概念模糊、市场混乱等问题,整个景观设计市场缺乏监管机制,因此,景观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特色,缺乏前瞻性和创新也就很好理解了。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居住区设计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有许多是属于技术层面的,而另一些则是属于制度和观念上的问题。要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着手。

2.1规范景观设计的教育和实践需要进一步理清各相近行业之间的内部关系,规范其学科名称以及专业范畴,使之名正言顺地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专业学科,结束各专业出身的设计人员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具体在实践中,各相关院校应该调整相关专业名称和专业课程设置,必要时可以增加专业学习年限,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系统,减轻学生在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在专业范畴问题上的迷茫。

2.2倡导设计师的理念更新一个居住区的环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否将人工因子与自然因子很好地融合,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是否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景观设计教育很多时候是处于“授人以鱼”的阶段,致使学生的设计总是在模仿、重复,鲜有独特的视角和理念。要想突破创新,就要改变教育模式,重在“授人以渔”,多从原理、根本上去指导学生,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想,不要过多过早地将他们的手脚捆绑在已成型的规则和模式中。

2.3提高设计师的责任感一个景观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也是一种调整和改变现有环境的机制和手段,对当地的环境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样,设计师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或者工程师,他同时也要为设计作品所涉及的环境的改善负责,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面对一个项目时,优秀的设计师并不盲目地进行设计以完成任务或者展现自身设计水平,而是会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通过严密的考察和分析来权衡设计与不设计,以及怎样设计会给当地环境乃至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不同后果,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师不仅会设计景观,而且会跟甲方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改变对方的固有观念和思想,传达健康、科学、环保的景观理念。

2.4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在进行居住区建设时,必须从一开始就将景观设计纳入居住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与建筑设计同时进行。景观设计人员要与建筑设计人员紧密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在设计方案中将景观与建筑紧密结合,使其风格协调一致。并且,景观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设计人员现场指导,确保设计意图能够精准地实施,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设计进行修改或调整。

3结语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缺陷与不足可以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窥见一斑。应当从专业教育与实践、规划设计理念与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设计市场、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准,使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人们居住得更舒适更安心。与此同时,城市的形象和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33.

[2] 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7.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22):7488-7491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况玲玲42卷22期邱晓玲等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自灸助你远离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中式建筑风格设计中传统窗花的应用研究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