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焕敏
摘要: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本节应用题的相关内容作一些知识、能力及心理的准备,能有效地实行正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题;准备;思维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解答应用題,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如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而应用题教学的“准备”,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为学生学习本节应用题内容所作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的准备。它对于教师完成一堂应用题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很有必要的。
1.围绕新知识的重点,复习有关知识
应用题教学,就基本内容而言,确实是一个相互关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循序渐进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每一个要素又都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所支撑的,找出这些重点,并围绕这些重点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就现在课堂教学几分钟内集中学生注意力,指明思维的方向,为学生顺利地、较准确地检索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意义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实行正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有关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意义知识点的复习,借机梳理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知识包,不仅让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具体问题,而且进一步与整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沟通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让这种对分数乘法本质意义深层次的认识为后续分数除法意义的学习积蓄生长的能量。
2.抓住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分析思维
数学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学生弄懂了应用题的情节,初步了解题意之后,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依关系,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的“准备”阶段,应当根据具体的题目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的能力,抓住数量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恰当地提供正确思维载体,以使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去。例如,“有5只黑兔,又跑来3只白兔,一共有几只兔?”学生很容易弄清,把原有的5只和跑来的3只合并起来,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只兔。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例如,“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多少只?”有些学生往往不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简单地看到“多3只”就判断用加法,结果与遇到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的题发生混淆。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由于通过操作和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表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对每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也就不需要再教什么计算公式。
3.针对教学重点,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任何一道应用题,就其教学目的任务,从知识和能力,可能同时涉及到几个方面,但是总有一两个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这就是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例如:商店新进一批化肥,用小四轮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千克数是小四轮运的3位,一共运化肥多少千克?这一道含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其教学任务多,有理解题意的问题,有分析数量关系进而找“中间问题”的问题。有解答步骤的问题,有思考方法的问题等等,针对上述任务进行一些准备似乎都是必要的,然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学生在三年级就已学过,而四年级是第二次出现,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分步解答,后者则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怎样将分步解答算式组成综合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成了这节课的重点,为此要针对重点,设计准备题,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深入最深发展区创设激疑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射,思维也应用而生,而设疑,既要适合儿童的知识和智能水平,又要有一定高难度的思考价值,显然这个设疑区域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最深发展区”,设颖时间和区间就需要并且在准备题中去实现。其间,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显示出充分的信心,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这种较好的心态环境,必将在探疑中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要做好应用题的知识准备教学,通过有效的应用题教学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