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2014-04-29 08:11:51易志学顾欣熊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5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雷山县气候特征

易志学 顾欣 熊永花

摘要 利用1981~2010年雷山县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县气候特征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雷山县乌开产业园区日照时数资源丰富,为1 209.4 h/a;温度适宜,年平均温度为15.4 ℃,四季气温季节变化明显,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降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286.7 mm,主要降雨集中在6月,12月降雨量最少,呈单峰型;影响乌开产业园区建设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等。

关键词 乌开产业园区;气候特征;农业气象灾害;雷山县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53-02

贵州省雷山县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主要从事茶叶、竹笋、蕨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天气气候对农业发展及其相关园区规划建设具有较大影响,为此笔者分析了1981~2010年雷山县的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全面考虑农业生产气候有利和不利条件,从风险的角度讨论气象灾害对经济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为雷山县农业生产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提供合理布局调整和稳定种植规模提供气象决策服务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雷山气象台台站1981~2010年各月的日照时数、月平均温度、降水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李玉柱等季节划分标准[1],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

2 雷山县气候资源

雷山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地带的山地,境内最高海拔为2 178 m,最低海拔480 m,有1 694 m的垂直高差,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基本同季,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0%以上等特点。

2.1 光照条件

雷山县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 209.4 h,由于森林植被好,太阳散射辐射相对较多,弥补了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光线较多的不足[2]。从各季节日照分配中,冬季日照最少,占年日照的13.61%,夏季日照最多,占年日照的36.94%,春秋季为过渡时段,分别为23.95%和25.50%。主汛期(4~9月)日照时数占全年66.03%(图1)。

2.2 温度条件

雷山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5.4 ℃,其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4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7 ℃;气温年较差达19.7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6.8 ℃,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出现在2009年7月18日。一年四季温度的季节变化明显,由于位于山区,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2.3 降水条件

雷山县降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286.7 mm,其中极端年最大降雨量达1 743.7 mm,出现在199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22.9 mm,出现在1989年;差值820.8 mm。由于降水量年际不稳定性,常造成雷山县局部洪灾和大面积干旱。以各季降水分配而论,冬季降水仅为106.9 mm,占年降水量的8.31%;春季降水量迅速增大,为367.6 mm,占年降水量的28.57%;夏季降水达584.5 mm,占年降水的45.43%;秋季降水为227.6 mm,占年降水量的17.69%;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75.2 d,最多201 d(1982年),最少为153 d(2009年),大雨或暴雨多集中在4~9月。

从月际降水量分布(图2)来看,呈单峰型[3-4],6月平均降水量最多,为261.4 mm,12月平均降水量最少,为25.8 mm,最大月份与最小月份降水量相差达235.6 mm;主汛期4~9月降水量为976.9 mm,占年降水量的75.9%。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雷山县雨热同季气候特征较明显。

3 雷山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3.1 暴雨 雷山县1981~2010年暴雨日数达109 d,年平均暴雨日数为3.6 d,除1、2、12月外,各月均出现暴雨天气,6月最多,共出现过38 d,7和5月次之,分别出现过22和20 d,8、9月较少,分别出现12、8 d;3、4、10、11月最少,分别出现2、3、2、2 d。由此可见,暴雨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暴雨天气往往导致洪涝,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水冲砂压,影响其生长甚至绝收等。

3.2 干旱

统计雷山1981~2010年气象数据资料,得出11月~翌年3月总降水量仅占年雨量的17.22%,在此采用贵州省干旱标准中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单位:%)方法,以月尺度来看,累年年平均达轻旱月数为1.77个月,中旱以上为0.53个月,除4、5月外,其余月份干旱均有发生,但中旱以上出现在8~12月,以9~11月频次为最高。干旱常常引起作物减产,又会造成水果等水分不足,口感差,影响其品质。因此,雷山县每年均有干旱发生,尤其以秋末-春初少雨干旱最为明显。

3.3 冰雹

统计分析雷山县1981~2010年冰雹发现,冰雹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每次持续时间一般5~15 min;间歇性降雹可达3~4 h,70%以上的降雹发生在13:00~19:00,以14:00~16:00最为常见。30年中共有19年出现过冰雹,冰雹日数最多出现在1998年,为5 d;1991和1993年次之,为4 d;年平均冰雹日数仅为1.3 d,但就是这平均为1.3 d的冰雹天气常常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3.4 倒春寒

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倒春寒天气过程是每年3月21日~4月30日出现日平均气温≤10.0 ℃,并持续≥3 d的时段。1981~2010年中就有22年出现倒春寒天气,共发生过26次,出现的概率达73.3%,其中,中级倒春寒4次;重级倒春寒5次,为1983、1989、1991、1992、1998年;特重级倒春寒2次,为1988、1996年,其余为轻级。

倒春寒是雷山县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当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下时,连阴雨天达3~5 d,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至5 ℃以下时,均可造成雷山早稻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早稻的成熟期有所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倒春寒除了对早稻影响较大外,严重的还会冻坏春茶、春桑萌发的新芽和新叶,且影响油菜的开花授粉等正常发育,降低产量[5-6]。

3.5 秋风

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秋风天气过程为每年8月1日~9月10日出现日平均气温≤20 ℃,是雷山县水稻生产期的气象灾害之一。1981~2010年中就有16年出现秋风天气,出现频率为53.3%,共发生过19次,其中,中级4次,为1984、2000、2002、2005年;重级2次,为1988、2002年;其余为轻级。秋风灾害对雷山县水稻生产的危害较重,主要表现在水稻抽穗困难,闭颖不开花,抽穗后也无法授粉,严重的出现颖花退化,甚至枝梗退化,造成减产或绝收。

3.6 霜冻 经统计,1981~2010年中雷山县除1998年以外,每年均出现霜冻,初霜平均出现日期为12月4日,终霜平均终止日期为2月11日,平均霜期为70 d。霜冻会使农作物局部伤害,特别对雷山茶叶生长影响最大。

4 结论

通过对雷山县乌开产业园区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雷山县乌开产业园区属亚热带润湿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光、温、水同季等气候特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而影响雷山县产业园区的农业生产建设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等,这些灾害随季节分布各有特点,为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柱,许炳南.贵州短期气候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吴俊铭,谷小平,宁国强,等.贵州稻作气候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9-20.

[3] 严小冬,金建德,雷云.贵州冬、夏季气温和降水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05(S1):3-6.

[4] 张宇发.贵州气温近五十年变化趋势与突变[J].贵州气象,1998,22(5):17-18.

[5] 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20-227.

[6] 陈耆验.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1-48.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灾害雷山县气候特征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东西南北(2018年18期)2018-11-27 21:41:44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建立气象灾害评估机制 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基于VB.net的农业气象灾害查询系统研究
沈山高速公路大雾气候变化特征的海陆差异
临夏州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趋势分析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