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柱五加研究进展

2014-04-29 00:44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严登秀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中药

吴宝成 韦敏 吕晔 郑生智 徐友贵 严登秀

摘要细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S.Y.Hu]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在此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细柱五加的研究概况,对其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传统药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细柱五加;中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391-04

又名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 A.L.Jussieu)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植物[1],其干燥根皮为中国传统中药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表述其味辛、苦、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病、筋骨萎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等症的治疗[2]。历代用细柱五加野生品药用或制成五加皮药酒,国内多家中药厂和酒厂均在使用五加皮原料生产中药或制酒,其需求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供需矛盾突出;在用药上存在代用、混用、错用等五加皮的情况,影响其药效的发挥和用药安全;同时细柱五加还未有大面积的规模化种植,生产上绝大部分来源于野生资源,因此其野生资源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了给细柱五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笔者对近50年来国内外有关细柱五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1学名考证和生物学特性

1.1学名考证细柱五加又名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中国植物志、神农本草经),别名五叶木(新本草纲目)、白簕树、五叶路刺,隶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五加属在我国有26种,分布遍及全国[3]。经分类学考证广义的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以前用的是Acanthopanax Miq.)包括Eleutherococcus Maxim、Acanthopanax Miq.和Evodiopanax Nakai等3属,但分属的特征差别甚微,合并为一个属较为合理,朱相云等支持废弃不合法名称Acanthopanax Miq.,应采用发表最早且合法的属名Eleutherococcus Maxim[4-5],Flora of China等支持该观点[1],经考证修订,中国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有18个种,其中14种为中国特有种[1,4]。因此,细柱五加的正式学名为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S.Y.Hu[6],Flora of China将原属于A.gracilistylus W.W.Smith种下变种的短毛五加A.gracilistylus var.pubescens(Pamanin)Li、柔毛五加A.gracilistylus var.villosulus(Harms)Li、糙毛五加A.gracilistylus var.nodiforus(Dunn)Li和大叶五加A.gracilistylus var.major Hoo并入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S.Y.Hu[1]。A.gracilistylus W.W.Smith作为异名(Synonym)存在,目前一些出版物上仍在使用。

1.2资源分布细柱五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甘肃、陕西、山西等省。野生生长于海拔1 000 m以下(东部)和3 000 m(西部)的林缘、峡谷、路边、溪流岸边[1,7]。

1.3生物学特性灌木,高可达3 m,有时蔓生。枝条纤细,略下垂,光滑无毛,具长或短的枝,在节上具疏生反曲短刺,很少无刺。叶柄3~8 cm,无毛,常有细刺;小叶柄极短。小叶(3-)5,倒卵形或倒披针形,(3~8)×(1~3.5)cm,膜质至纸质,基部楔形,边缘圆细锯齿状,顶端尖或短尖,两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刚毛,下面叶脉间有时具软毛或具褐色至红棕色簇毛,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伞形花序单生或2~3簇生于短枝叶腋,总花梗长1~4 cm;小花梗细长,无毛,长6~10 cm;花萼近全缘或具5小齿;花瓣5,黄绿色;子房2(-3)心皮;花柱基部离生,2 mm,细长。花粉属于中等大小的单粒花粉,外壁外层表面纹饰为拟网状脑纹型或拟脑纹状网纹型[8]。细柱五加叶表皮的角质条纹扭曲,以气孔器为中心呈近似两侧放射状排列,且外拱盖表面有较多的颗粒[9]。果成熟时黑色,扁球形,直径6 mm;花柱宿存,反曲,2~3 mm。花期4~7月,果期6~10月[1]。

2传统医药应用

细柱五加根皮入药,中药名为五加皮,是祛风化湿药,又作强壮药[10]。五加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名为“五加皮”,被列为上品,气味辛、温,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形、疽疮阴蚀[11]。古代药用五加来源于五加科五加属的多种植物[12],部分省市将无梗五加、刺五加[2]、糙叶五加和红毛五加等同属植物的根皮亦作五加皮用[13-14]。

中药五加皮的代用品有土五加皮(茜草科广花耳草Hedyotis ampliflora Hance)[15],混用品有地骨皮(茄科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和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为萝藦科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16-18,2],但香加皮没有五加皮所具有的补益作用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同时香加皮含有杠柳苷,具有类似毒毛旋花子苷样的毒性,临床上有香加皮当五加皮用而造成中毒死亡者,因此二者不能混用[19],可通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性状鉴别、显色反应[20-21]、近红外光谱[22]、振荡指纹图谱[23]等方法鉴别。

3化学成分

细柱五加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除Ca、K、Mg、P等人体必需宏量元素外,所含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同时还含有谷氨酸、赖氨酸等18种氨基酸成分,可作为良好的医疗营养制剂[24]。细柱五加含有黄酮类化合物[25-26]、皂甙、生物碱、强心甙、多糖[27]、鞣质、棕榈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化学物质[28]。

根皮中主要成分是4甲氧基水杨醛[10],此外还有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紫丁香酚苷(刺五加苷B)和紫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刺五加苷D),具有与人参皂苷相似的生理活性[29-30]。邬安珍等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细柱五加的根、枝皮和叶中紫丁香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和枝皮含量相当,为0.216~0.253 mg/g,约为叶中的2倍[31]。萜类化合物是细柱五加化学成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萜类具有显著的药理药效作用,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细柱五加根皮中的萜类化合物研究较多,包括异贝壳杉烯酸[32]、硬脂酸、芝麻素、豆甾醇[33-34]、β谷甾醇、紫丁香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和刺五加甙B1[35],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