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张秀芳
【摘要】人的自我構建分为两种:独立型自我构建和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创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受到学生自我构建类型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我构建,科学地实施、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我构建 创新型教学模式 自我观点展示 分组完成项目
【基金项目】此论文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T70743)资助。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42-01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也会采纳和使用多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如课堂讨论、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学生自我观点展示等,以期活跃教学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些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否真正行之有效?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呢?在本文中,作者将基于自我构建水平理论研究不同个性的学生对“自我观点展示”和“分组完成项目”这两类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并讨论教师如何通过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
一、自我构建
自我构建指一个人认为自己与他人分离或联系的程度(Mar
kus and Kitayama,1991)。人的自我构建分为两种,独立型自我构建和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独立型自我构建指一个人认为自己与所处的社会环境间的联系性不强,他们总是希望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对于这一类人而言,他们的关注点是自己的成功与否,因此并不特别关心自己与周边他人之间的关系,除非这些关系能够给他们带来益处(Cushman,1990)。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强调(1)自我内在能力、思维和感觉;(2)具有独特性、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追求自我目标;(4)在交谈中直来直往。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人喜欢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来提升自尊心和强化内在自我特征(Markus and Kitayama,1991)。
与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人截然不同,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高的人会认为自己与他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认为与他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相互依赖型构建高的人通常会展现出对建立相互联系的强烈愿望、并对他人非常关注(Chiu and Hong,2007)。他们会努力平衡关系,并会因为提高集团利益而感到高兴(Markus and Kitayama,1991)。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高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外在的、公共的特征,如身份地位、角色和关系;(2)强调自己属于某一群体;(3)希望自己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匹配;(4)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会“察言观色”。如果一个人的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高的话,他会顾忌他人的利益,并认为自己与他人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他们而言,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自尊心的主要来源(Markus and Kitayama,1991)。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同时存在独立型自我构建和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因为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有三个维度,即私人的自我、公共的自我、集体的自我(Markus and Kitayama,1991)。但是对每一个人而言,这两种自我构建的强度会有所不同,因而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仍然会表现出非“独立型”即“相互依赖型”的特征。
二、创新型教学模式
自我观点展示和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进行自我观点展示时,教师通常会为学生设定主题,由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课堂中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分析,因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收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因为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因此自我观点展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在进行自我观点展示时,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这对于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学生而言正中下怀,因为他们喜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但对于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水平高的同学而言可能会有点强人所难,因为他们更加在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会担心意见不同会影响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而不希望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观点。因此,作者认为“自我观点展示”这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更加适合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同学。
在进行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时,教师也会为每一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让每一个小组独立地完成整个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会共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结论。因为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所以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成员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小组的项目将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作者认为学生分组完成项目这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更加适合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高的同学。
三、实证检验
为了验证以上两个推理,作者在武汉大学79名大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研究。作者使用Singelis(1994)年开发的量表测量了这些大学生的自我构建水平。测量结果表明17名大学生属于独立型自我构建类型,因为他们的独立型自我构建水平超出了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水平。62名大学生属于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类型,因为他们的独立型自我构建水平低于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水平。学生自我构建水平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这种社会文化会对个人的自我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使得人们展现出更多的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特征(Markus and Kitayama,1991)。在独立型自我构建高的学生中,6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自我观点展示这种教学方法,而只有44%的学生喜欢分组完成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在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高的学生中,42%的学生喜欢分组完成项目这种教学方法,而只有3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自我观点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因此,作者依据自我构建理论提出的推理得到了证实。具体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研究结果
四、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创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受到学生自我构建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我构建,以更加科学地实施、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如果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属于相互依赖型自我构建类型,那么教师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分组完成项目”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在没有“群体孤立”危险的前提下更加自主地学习知识。如果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立型自我构建类型,那么教师则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自我观点展示”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希望展示自己独特观点的欲望。
参考文献:
[1]Chiu, Chi-Yue, and Ying-Yi Hong (2007), “Cultural Processes: Basic Principles,” in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ed. Arie W. Kruglanski and E. Tory Higgins, New York: Guilford, 785?鄄806.
[2]Cushman, Philip (1990), “Why the Self Is Empty: Toward a Historically Situated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5), 599?鄄611.
[3]Markus, Hazel R. (1991b),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 224?鄄53.
[4]Singelis, Theodore M. (1994), “The Measurement of Indepe
?鄄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elf?鄄Construal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 (5), 580?鄄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