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云
乔安妮最近感觉不大好。
每次户外活动时,总是感觉好像有一千把刀插入胸腔,尤其是身处喧嚣繁忙的都市街头,这种痛感更为强烈。
八年前,她顺利诞下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就在出院后的第四天,因为一次极其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又回到了医院,因心脏不能正常供血,医院决定为其植入一个起搏器。
如今,枯草热症状以从未有过的频次困扰着她。令她没想到的是,罪魁祸首竟是空气污染。
乔安妮的担忧并非个例,研究表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能增大心脏出现问题的风险,同样,还能加重已然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的症状。
如果乔安妮居住在北京、新德里或是任何其他重度污染的城市,那另当别论。但她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的谢菲尔德,那里曾经是工业革命的中心,现在则和欧洲很多其他工业中心一样,变成了一个远比以前更为安静和清洁的地方。
空气的跨境污染难辞其咎。
中国成全球公敌?
跨境污染已是老话题。相较于核爆炸、水污染、原油泄漏等事件爆发的偶然性,空气的跨境污染更具杀伤力。
因为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同样活跃的还有大气中的细颗粒物。欧洲环境署数据显示,至多95%的欧洲城市居民仍生活在细颗粒物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标准的环境里。细颗粒物是危害最大的污染类型之一。虽然距欧洲治理其压城之霾已过去60年,但这仍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
新兴工业化地区的污染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因为这种污染飘到了空气更加洁净的其他国家。作为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代表,中國成为众矢之的。
近两年,北京的雾霾浓度飙升至令人震惊的水平,严重时其PM2.5的浓度达每立方米900微克,36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可接受水平(日均PM2.5浓度每立方米25微克)。根据中国国家环保部公布的有关74个城市的数据,在2013年,有71个城市的年均浓度超过了35微克/立方米的二级标准,11个城市甚至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全国平均有35.9个雾霾天,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多。
与之相比,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伦敦的年均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空气13.5微克,洛杉矶为14.8微克,多伦多则仅为7.1微克。
治霾刻不容缓,早已达成共识,但难度巨大也是共识。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之后,现在全球70亿人口中已有逾一半生活在城市地区,生活在人口1000万以上的所谓超大型城市的人越来越多。联合国(UN)预计,今后12年里,超大型城市数量将从23个增长至37个,其中绝大多数将位于亚洲。
城镇化虽然不是导致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但随着人口密集程度增高,细颗粒物浓度极易达到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程度。就中国而言,未来几年预计将有2.5亿人从农村迁移至城镇地区。急速涌入城市的人口为治霾带来不少麻烦,时刻在扩散的PM2.5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来自邻国的焦虑
虽然中国的污染物可飘洋过海,去往加州,去往波罗的海甚至更远的地方,但最焦虑的莫过于紧邻中国的日本和韩国。北京到首尔,坐飞机只需两个小时,到东京,只需三个多小时。从酸雨、沙尘暴再到PM2.5、臭氧,韩国和日本这两个位于中国大陆下风向的国度一直关注中国的空气跨境污染,而自近年“灰霾”成为中国焦点以来,这种关切尤甚。
金谷有刚博士是日本环境省的专家会委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PM2.5的研究,他最近的一项关于“越境大气污染”的报告中指出:从最西边的九州到中部的东京,日本的PM2.5中,中国的贡献率分别是61%和39%。
但如果就此认为中国一旦遭遇重污染时,日韩等国就一定会受到影响,未免太过武断。PM2.5的形成和传输过程相当复杂,空气跨境污染当然取决于大气的稳定程度和传输方向。“当大气流动速度较快,就会导致比例很高。而当大气相对静稳时,当地的影响就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认为东京主要受到当地的影响,而九州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中国。”金谷说道,在东亚版图上,九州岛是日本距离中国最近的地区。
就贡献率的数据而言,中日韩学者并未达成一致,却对空气质量的改善都持乐观态度。
据金谷一直以来的计算,中国只需减少20%的排放,就可以提高日本PM2.5的达标率。如果中国的政策朝着减少健康风险的方向执行,跨境污染问题也就随之消失。
相较雾霾、沙尘暴等跨境影响,更大的难题是臭氧。由于臭氧比PM2.5在大气中的时间更长,其来源就更为遥远。一篇论文曾指出,日本2000~2005年春季的臭氧来源中,22%来自日本国内,12%来自中国,6%来自朝鲜半岛,7%来自欧洲和北美……因此,区域减排只能带来很小的受益。针对空气的跨境污染,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全面,还需要全球范围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