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金杰 李俏
[摘要]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教育、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场文化教育和多种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的就业率等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同。
[关键词]职业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作者简介]毕金杰(1971- ),女,蒙古族,辽宁昌图人,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李俏(1983- ),女,蒙古族,山东龙口人,呼伦贝尔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三少民族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082)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67-0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崛起使得国外部分国家感到紧张,他们会在民族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代表,他们对于整个国家的认同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国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失业率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影响他们形成国家归属感的关键。
一、国家认同的概念内涵
(一)认同
认同一词最早是从英文单词“Identity”及其衍生词汇“Identification”而来,该词汇有“认同感”与“认同的行为”两层含义。后在心理学的研究上,认为认同就是回答人对自己在与其他人、群体之间的比较差异和同类特征的归属感。在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中,“认同”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做出选择、与他人建立可能的关系和使人获得力量和复原力。
(二)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对于其共同的文化和自然倾向性的感受和认同。民族认同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在含义。第一,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民族内人们彼此之间的认可和亲近就是民族认同的核心。这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界限。第二,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区域繁衍,会产生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认同的外在载体,能够将同一民族人们在精神、行为和其他方面统一在一个范畴内。综合来看,第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是整个民族认同的内在核心内容,第二层次的民族认同是外在表现。
(三)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公民对于国家在历史文化、道德价值、思想理念等方面共同的感受和认同。国家认同是超越民族的一种高层次上的认同。在一个国家中,各个民族将自己的民族认同归属于国家之下,从而形成了跨越民族界限的高层次认同。只有当各个民族认为自己的利益与整个国家利益休戚相关时,才能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感受。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国家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认同教育上的特殊性
相对于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民族文化影响较多。在我国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域,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和文化上都与普通汉族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如曾经在网络中传播较多的新疆“切糕”事件,就很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切糕”误解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缺乏。因此,提升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的关键。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偏远地带,要想吸引大量汉族教师过去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培养,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要提升少数民族同胞的国家认同,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对少数民族地区精英人才的国家认同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但是,在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大学,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基本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从相对偏远的地区来到内地大城市,会有一段适应期,在此期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没有一个常态化的国家认同教育,就会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不适感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出现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通过很多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具备相应的民族文化和科学知识,可以成为民族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栋梁。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可以使得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交流和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也导致部分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因此造成的国际摩擦也随之增加。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始终在不断制造麻烦来阻碍中国的重新崛起。少数民族同胞由于在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在与其他民族交流时容易产生一些误解,西方敌对势力就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制造矛盾,扰乱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到学校之前,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因此整个民族认同感不是很强,基本上与国家认同差不多。但是,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会使得他们的民族认同开始超过国家认同,加上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就容易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模糊认识。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利诱等,容易造成一些问题。
三、加大职业教育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一)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小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完成的,这些地方的师资力量整体比较缺乏。进入高校学习后,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授课,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语言障碍。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可以使得这些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要采取多种措施共同进行。首先,利用业余时间,学校要给新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个汉语能力筛选,然后按照不同的汉语能力进行分班輔导。其次,要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分配在一个寝室居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汉语能力,也能进行一些潜移默化的认同教育。在选择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居住的汉族学生时,要选择那些人品正直、政治理念正确的学生。最后,要多增加一些专门的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
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们的职业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地区,那里教学水平较低,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有高考倾斜政策。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在高考的时候分数不高,因此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我国的大学教育中,教学计划和难易程度往往针对的是班级中等水平来安排,这就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效果不好,从而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出现问题。
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学校进行多方面努力。首先就是要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课教育。授课教师要在课前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向沟通,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课后师生之间也要加强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学校可以选拔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让他们与少数民族学生建成一对一帮扶小组,有针对性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课能力。最后,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专门的奖学金,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场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边疆地区,他们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多,因此影响他们学习、生活和就业最大的困难往往是文化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会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整个国家的认同感降低,会使得他们在就业等方面遇到较大的问题。进入職场就业后,工作压力往往会比学校的学习压力大,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差异压力和职场竞争的压力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于职场竞争的不适应,会加大他们对于自我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徘徊和犹豫,使得他们很难真正融入社会。
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场文化理解能力,就要通过切实可行的职场模拟来提高他们对此的适应。首先要建立和培养一批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就业指导教师,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就业辅导课程。其次要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多增加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践的机会。最后要建立一个学生进入企业后的一至两年的追踪辅导过程,从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职场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四)多种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的就业率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语言、专业技能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就业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比汉族学校要多,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政策倾斜,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同学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加。
各个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专门的就业档案资料,了解每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意愿和想法。其次要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专门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最后,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与招聘企业共同向学生说明国家对于吸纳少数民族同学就业的优惠措施,从而促进企业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2-1011159876.htm,2013-01-01.
[2]高琪.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1(5).
[3]黄羽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6(9).
[4]黄羽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2-2007046923.htm,2013-01-01.
[5]贾志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6]刘伟.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7]彭剑勇.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8]徐柏才,孙明福.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