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一、作业内容要有典型性
作业内容直接影响作业的效果,如果作业内容选择不恰当,学生的作业效果肯定是低的。在选择精选、精编的化学习题时,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 基于教材,选择作业内容。在一些教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放着课本上的习题不管,只注重于讲解资料上的习题。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个习题都是编写者精心编制和设计的,它们看似简单,却涵盖了教学最基础的内容。如,在教学内容“钠、镁及其化合物”一课时,课后的习题设计就包括了钠和镁的性质、属性、特点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在教材中都有讲述,但通过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再做一遍,取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习题的功能无外乎巩固和提升,如果巩固都没有做好,又何谈提升呢?而课后习题正是巩固学习最好的资源,希望教师不要浪费。
2. 基于学生,补充作业内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作业与教师沟通。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到知识掌握的情况。可见,作业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枢纽。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中总会犯“阶段布置”或者“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于学生常错、易错的题目,如在教学“钠、镁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库”,系统地整理知识点的遗漏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能在总结中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有效地针对复习。补充作业的难度应该适当高于我们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注重对基础的巩固,而补充习题则要在基础巩固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作业难度要有层次性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面对选择习题的教学难度问题。一方面,学生在简单的习题中得不到知识的显著提高和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偏难的习题往往存在知识不足与认知负荷。整体而言,弹性的作业把教学的进程拉近一大步,使课堂高效。
满足学生差异,在设计弹性习题时,教师应该注重:一是知识的递进;二是知识的应用;三是知识的拓展。这三个层次的习题应该是充满差异性的,它能让后进生得到知识的巩固;让中等生得到知识的应用;由此可见,高效的化学课堂就在差异性的习题中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时,教师进行相关的演示实验以后,出示这样的作业:
(1)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2)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____。
这样的作业就具有差异性,学生在问题(1)中巩固了气体性质这一知识点。而问题(2)中的反应现象则是学生对于知识应用的体现。问题(3)中的体积比则是学生对于整个方程组与知识体系的掌握与应用。这样的问题,是知识的拓展与迁移。
三、作业形式呈现多样性
1. 阅读类作业。新课改之后,新教材加设了不少关于化学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这一些作业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2. 口头表达类作业。化学是揭示物质本质的学科,而物质本质是可以寻求规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规律性的记忆内容(化合價、金属活动顺序表、前20位元素)。教师在布置一些口头表达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会死记硬背,从而达到教学的不良效果。对于规律性知识,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总结规律,其次是巧背的技巧。
3. 书面类作业。在化学教学中,书面作业不仅只停留于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应该要求课本简答题、实验报告、仪器的绘制图、装置的接口等需要书面的作业。
4. 生活类作业。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教师首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然后,更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延展到课外。例如,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的药品说明书:正常人的胃液中盐酸浓度大约为0.1 molL1,每日分泌胃酸2 L左右。某胃酸过多患者经测定盐酸浓度为0.126 molL1。医生建议该患者服用Stomachee,按说明书要求服用即可。通过阅读这一张药品说明书,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正常服用此药物能否使该患者的胃酸恢复正常?这样的作业是很能够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并且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