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职生网络心理调查报告

2014-04-29 18:32:26刘霖程尧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

刘霖 程尧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上网媒介不断增多,手机上网越来越便捷,使网络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全面渗透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在给学生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因网络使用不当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对学生成长和校园环境和谐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网络使用现状,分析网络对高职生的各方面影响,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三年制高职生;网络;心理健康

一、当前我国网络发展情况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较2012年增长0.4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在学生群体中已經处于高位。

二、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三年制在校生个人及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等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我院护理系三年制高职2011级13、14、15班及2012级5、11、12班在校生,共发放问卷份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

表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三、高职生网络使用现状

当今,互联网以空前迅猛的发展态势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次调查中219名受调查者全部使用网络,手机随时上网者达到116名,占调查样本数的52.96%,每天上网时长3小时以上者达38名,占调查样本数的17.35%。

表2 受调查者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统计表

网络以其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给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世界上没有完美存在的事物,网络也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多媒体性、全时性等特点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潜在与现实的影响和冲击,对高职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呈现积极与消极并存交错的复杂状态。那些“难以抵挡的诱惑”亦或是“异常美丽的风景”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值得每一位高职教育者深思。

四、网络对高职生心理影响分析

1.网络对高职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网络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以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园及校园周边的狭小环境,沟通对象不再局限于父母、同学和教师,有效地开阔了其认知视野,激发了其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使他们的生活得以延伸,也促进了其心智潜能的开发。网络的虚拟性、雅俗共赏的全方位开放性及大众化特点打破了组织、民族、身份、地位等的限制,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张扬现实生活中隐蔽的个性色彩。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另类的个性舞台(表3)。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学生承担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219名受调查者中,6人表示压力主要来自教师,113名表示压力来自家庭,100人表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认为学习压力非常大的为87人,占比40%;认为学习压力不打的仅有12人,占比5%。适当的压力促人奋进,但压力过大则让人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释放压力的有效渠道,给大学生创造了尽情宣泄压抑内心的不良情绪的场所和空间。

表3 网络满足的心理需求

2.网络成瘾对高职生心理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由于自主时间较多、精力充沛、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强烈等,比一般人更容易迷恋网络。尤其是高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人文学科教育薄弱,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在网络这艘无人掌舵的航船上常常会迷失方向。上网自我控制调查中,219人中150人表示有时上网上瘾,占比69%;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者仅有18名,占比8%;另有51人认为想控制上网时间,但难以做到。

受世俗的观念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名牌学校、重点专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则不受关注甚至被遗忘,加之高职生本身知识基础较差,自我管理和纪律约束力不强,学生中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者确有人在(表4),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网络更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利的影响。

表4 受调查者对未来的看法和对高职生活的规划情况

(1)沉迷于网络。网络友好的界面、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以及大量色情、暴力信息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进而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特别是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无节制地沉浸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

(2)沟通能力下降。对即将走向社会的高职生来说,高职院校学习阶段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网络上的种种“虚拟”人际关系减少了其正常生活以及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和机会,使得实际人际接触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使人趋向于社会分隔化和个人孤立化,导致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疏淡,交往能力的下降,难于获得在与实际群体间相互交往中得到周围环境对其言行的评价,从而缺少认识、反省、完善自我的过程。特别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那些因此受骗者,往往容易对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怀疑、敌意和悲观态度,对那些原来不善人际交往但又渴望关心、理解的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逃避现实。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生更加趋向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并不现实的快乐体验,期望从网络中找到安慰,往往会出现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情况。

(4)伤害对方感情甚至犯罪。缺乏真诚、责任,出于对异性的好奇或情感愉悦而追寻网络虚拟的情感交往,可能对真诚的一方造成伤害甚至严重感情创伤,或者导致犯罪的发生。

五、对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心理健康建设的讨论

1.注重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想教育

学校要更加注重高职生的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引导,发挥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变空对空的说教方式,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典型案例剖析、社会现实形势讲座、观看励志影片等形式,并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立足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为上网者提供自我表现、合理宣泄的场所,营造宽松、舒適的氛围。

2.开展多样的校园课余文化活动

校园课余文化活动对丰富学生生活、克服学生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充实的课余文化活动可帮助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脱离出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正确对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课余文化活动中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兴趣的激发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趣,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舒缓高职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努力营造良好沟通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的纷繁挑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3.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尽管各个层面均在强调加强网络管理,加强网络管理的工作也确实取得了可喜实绩,但面对网络普及、上网手段多样的形势,网络不良信息仍然客观大量存在。可以通过主题辩论、专题讨论、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善于网上学习,使他们在诚实友好交流的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引导高职生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4.家庭方面

(1)父母要言传身教。父母要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有节制、高效率地利用网络学习。尽量避免让孩子独自学习,而父母却在旁做“低头一族”的现象出现。

(2)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接触,陪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多地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以及正确的沟通之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之多给儿女金钱物质的关照更显可贵。

(3)父母要多和学校、教师沟通。家长平时要尽可能多地主动与学校联系,主动与班主任交流自己子女学习生活情况,和教师、同学的相处情况,把握子女成长的脉搏。同时,教育方法上要宽严结合,注重技巧。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馨,父母的可敬,从而深切感受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乐趣所在,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恋,重拾对生活、学习的信心。

六、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成果

在高职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是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我院已于2013年开设这门课程,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希望科任教师能更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育成果,以适应网络技术和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将各项措施贯彻下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体会到现实世界的美好,才不会被网络所打倒,真正拥有健康的心灵,为铸就我们健康的家园、实现“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网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2期)2022-03-14 08:49:56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