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怡敏 潘丰
【摘要】全日制专业硕士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完善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些策略,即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真正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硕士;质量监控体系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2009年以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其主要生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如何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由于我国以前一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几乎操控着一切,学校自身缺乏应有的活力。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大投资者,在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这项重大工程之中,政府拥有着多重身份,即宏观管理者与评估的主体。一方面,政府要依法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干预高等教育运行;另一方面,要以评估为手段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以及实践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在现今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将依然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一大特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它的优势地位。
政府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起着三方面作用。一是指南针;二是调节器;三是守卫者。政府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首先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1],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明确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标准,法律法规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开展教育教学评估活动,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建立和发展教育评估机构,对教育评估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最后完善财政拨款制度[2],政府可以采取根据学科排名进行财政拨款的措施。将财政拨款与教育质量评估结合起来是政府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监控和调节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
二、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社会逐渐参与了高等教育的一些事务。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督作用越来越凸显,对高等教育管理也拥有了部分权利,这主要是通过承担更多的高等教育的责任来体现的,比如资金上的支持、高校与企业联系的加强等等。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作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第一,社会将质量作为杠杆,对高等教育中各种服务选择性的接受,然后对高等教育提出一些基本的质量要求,或者对高等教育运行采取多样方式进行监督,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提醒,并对其进行调节和干预。第二,社会通过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的方式,将信息和决策参考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性和质量监督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是社会组织评价。教育评估评价是各种社会组织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他们根据各自组织的要求和利益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控,这样既可以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社会大众对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意见等信息反馈给学校,确保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确保它按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社会可以运用认证、排行榜、评估评价等方法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二是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发挥着较强的质量监督作用[3],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社会舆论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制约力迅速有效、现实性强等特点。社会舆论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将有关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现象及问题传递给大众,从而使这些现象和问题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无形中也会给高校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促使高校采取各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解决社会舆论所反映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很好监督。
三是毕业生信息反馈。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会走入社会或者他们在校期间也会不断地与社会进行交往和沟通,社会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高校研究生培养信息,并做出反馈。比如学生的家庭成员对学生进入专业学位学习后各方面情况的感受和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适应情况的信息反馈,这届毕业生的素质和以往毕业生素质的比较等,总之社会可以从多维角度监督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真正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
不断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质量的提高最终必然要依靠学校落实。学校作为办学的主体,必须明确其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学校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以往高等教育由政府全盘操控的局面已逐渐被打破,学校的主体地位逐日得到提升,但仍未完全落到实处。在此种情势之下,高校应主动出击,建立一个全过程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政府来转变职能。
具体来说,学校应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首先是制度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监控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基本依据,它主要由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等)、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及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构成[4]。全日制专业硕士目前包括39个专业,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需求也就不一样,学校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确定不同录取标准。其次是过程监管。教育过程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过程必须得到有效监管。第一,学校应制定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相关管理规定与制度,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规范性[5]。在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导师、企业以及学校这四方可以先签署一份协议,明确好各自的责任或任务,确定好学生津贴保险、知识产权归属等事项;为确保学生在校外实践的安全,学校要为这些学生购买人身险、医疗险以及校方责任险,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考虑到学生校外实践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问题,学校要在学生实践之前组织专门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好事先签署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派专人负责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联络工作,与企业方合作管理专业实践的学生。建立专业实践激励机制,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第二,针对有些学生可能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或者无人对他们的实践情况、实践过程进行监管的这种情况,学校要严格对实践单位进
行筛选,确保其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从中挑选出的优秀实践单位还可以发展为院校级公共实践基地,使之更好地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第三,建立专业实践考核系统。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这个专业实践考核系统发布他们的实践岗位、内容、要求等,学生进入系统根据所发布的信息进行在线申请,系统自动发出审批邮件给校内外导师及学校信息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学校、校内外导师及学生共同签署一份协议。学生进入企业开始实践后,企业管理部门登记学生报到,包括学生的报到日期、实践内容等。企业进入系统可以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管理。学生的实践开始后,每个星期要写一篇周志,描述这一星期的实践情况、实践内容、收获等,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表格、图片、文字等,周志要上传到专业实践考核系统。系统每个一个月自动发出月审核提示给校内外导师,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月考,月考以学生的周志为依据,考核成绩包含评分和评语。学校和企业管理部门每个季度对学生的实践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学生的专业实践过程得到了有效监管,保障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再次是评估评价。高校内部应该构建一个自我评估机制,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与科学性,评估小组除了高校内部的人员的参与外,还可以邀请校外的同行专家一并参与,经常性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活动,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构建起的自我监控机制,更能保证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最后是信息反馈机制的改进。信息反馈机制是高校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信息反馈机制由于不完善,不能及时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或者就业信息反馈回学校,学校因此也不能很好的改进相关教学。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建议:一是建立随访制度。①学校每隔一段时间要对企业进行一次随访,每半年至少要有一次;建立校内导师联系卡制度。校内导师定期与学生见面沟通交流理论学习、实践学习情况;建立校外导师培训制度。学校定期对校外导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特点、培养模式、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建立培养质量专家督导制度。成立专门的校内专家督导小组,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改进,以此保障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二是对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等反馈信心,以此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改进。
四、结束语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科学的构建首先需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其次是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这三个主体的全力合作。
参考文献:
[1]李瑞,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9。
[2]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陈蕾,主体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8。
[4]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2。
[5]孙延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