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民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初期经常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合作交流时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开玩笑、冷场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设计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避免小组合作走过场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至少三个方面入手: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
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很广泛。广义上说,任何一个有多元价值的话题都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们展开合作学习研讨。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选择广义的教育话题:如诚信、正义、友谊、感恩、尊严等;通过班会、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狭义的学科课程内容中,一个有价值的话题或内容往往不能偏离教材、偏离教学文本。换句话说,文本的选择依然受限于现有的教材和考试内容。现实中,这一类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最为普遍、最为直接有效。因此,我们提倡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它更侧重于围绕教材文本的合作研讨。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
1. 思想性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重视其思想性和价值观。思想性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響不言而喻。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内容必须在思想性上是积极向上,是能够给人以启发的,并最终能够使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或升华。
2. 适宜挑战性原则。如果按照5分满分的情况来给分。下面的这些情况将依次获得1分、2分、3分、4分、5分。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理解;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大部分参与者能够理解;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只有部分参与者能够理解;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参与者能够理解;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只有极个别参与者能够理解。如果一个合作学习内容在预设评估中得分低于或等于2分,我们认为是不合适的。学生合作学习目标很容易就到达了,就会失去兴趣。如果一个合作学习内容在预设评估中得分高于4分,我们认为也是不合适。这说明预设的合作内容太难了。难度太大,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后仍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提倡合作内容介于3、4分之间,也就是个人单独学习有困难,多人合作才能解决。难度应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3. 相关性原则。主要指合作学习内容必须与新课程标准有密切的相关性,必须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建构有关联性。教师选择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依据教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各项技能,应该能够与学生们先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建构,从而给学生以兴趣,给学生以动力。
4. 模糊性原则。主要是指合作学习内容能使参与者产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思考,能够产生非统一的参考答案。如果合作学习的结果只有非常明确的一个,那么它意味着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价值。学生们想当然地就会去偷懒,走形式。因此,合作学习内容必须具有模糊性。我们要注意区别模糊性和迷糊性。迷糊性是指合作学习内容不明确,学生们不知道做什么,处于糊涂的状态。这是我们反对的。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设计
一旦我们确定了合作学习的内容,我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诱导产生合作动机——明确学习任务——独自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反馈结果。整体教学过程确定后要注意细节预设。例如,独自学习阶段,我们必须是每个学生明白通过什么样的自学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我们要根据文本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等情况预设好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结果以及结果的呈现形式等。在合作研讨阶段,我们就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人的角色、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的结果形式等。
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学生们参与合作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当我们与同行们依据一定的原则精心选择了一个合作学习内容并科学合理的预设教学过程之后,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合作学习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场景就会减少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