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关系浅见

2014-04-29 13:53柴佳茵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硝酸解决问题化学

柴佳茵

本文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的内涵,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案例分析,以克服教学情境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标的缺陷,从而丰富中学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

探究关系如下: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情境应对应着该知识点的概念图;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这种素养的培养应始终存在于问题的解决中,并且培养要循序渐进;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应随着情境问题发展的脉络而发展和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教师应构建适当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突出学科中的STSE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迄今,关于教学情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察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前人在理论方面主要探讨情境创设的途径、方法、原则等;在实践方面主要探讨如何在具体学科中创设情境。而关于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关系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建构主义影响,广大化学教师十分关注教学情境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但由于许多教师对教学情境的使用尚存在某些误区,如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情境偏离知识点等,导致教学情境设置的目的偏离了教学目标,也使得情境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有必要论述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使教学情境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安排和组织学习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考察八次课程改革,可以发现我国化学教学目标大体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过程。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宗旨。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张小菊和王祖浩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事实证明,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挖掘化学课程的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更全面地落实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培养。

三、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是选择教学情境的重要依据。根据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内涵,探究二者关系如下:

1. 教学情境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关系。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体现知识的结构体系。對于一个知识点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应该对应着该知识点的概念图,而教学情境的故事情节就是概念图中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

2. 教学情境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系。在情境教学中,对于过程和方法素养的培养应始终存在于问题的解决中,并且这种培养要循序渐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科学地选择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教学情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系。因为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分层次的,所以该维度的目标也应该是有层次的。这不仅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层次要不同,而且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其目标也应该是有层次的,即伴随问题发展的脉络,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应该是发展和提升的。

(二)案例分析

根据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以及课程标准,以硝酸为例,设计如下案例:(表1)

1. 教学情境中的知识与技能。以硝酸的化学性质为例,将知识点设计成如下概念图:(图1)

通过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当已解决问题(1)时,(见表1)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硝酸的强氧化性,能使金属钝化,教师可以再具体引导学生学习硝酸与碳和铜的氧化还原反应;当已解决问题(2)时,说明学生已经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挥发出的NO2是有毒气体;当已解决问题(3)时,说明学生掌握硝酸的酸性,并在教师引导以及以前学习盐酸知识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意义建构,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工作。可见教学情境设计应该就是教师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点(节点)来构建概念图,然后按着节点的相互关系构建成一个事件(故事)的过程。

2. 教学情境中的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规定“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我国现代课程专家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而“过程与方法”中能力的培养却难以靠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来完成,它们只能在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得。

当学生观察到情境一(见表)时,便会思考硝酸为什么不会腐蚀金属。当学生观察到情境二时,便会思考红棕色的“浓烟”可能是什么物质?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并推测出“浓烟”是NO2,并给以合理解释。当学生观察到情境三时,便会思考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引出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依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迁移、描述、概括、归纳能力。

3. 教学情境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时以“硝酸泄露”事件为情境,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情境一,学生对“硝酸可以储存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装置里”感到震惊,并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通过情境二,可以促发学生兴趣的继续发展,发现化学的存在和价值,并内化为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情境三,学生将兴趣发展为热爱,通过“险情得到缓解”事件,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意识。综上可以看出在恰当的教学情境中,随着事件情节的发生,学生的感情也会升华,这是促使学生真正学习的重要原因。

可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素材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若将教学情境所提供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恰当地转化为化学学科问题,加强化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均衡发展,同时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结论

情境教学中每个情境的创设都应对应着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情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也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否则教学情境就毫无意义可谈。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设计出关键的“眼”,每个“眼”对应着目标中的“点”,即故事情境中的事件对应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伴随事件情节的发展,每个维度的目标层次要得到提升,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恰当融合,会使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更好的落实。

猜你喜欢
硝酸解决问题化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含铜硝酸退镀液中铜的回收和硝酸的再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