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桓仁地区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4-04-29 13:40朴东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病叶历年斑病

朴东杰

玉米大斑病是我县常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呈轻发生程度。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发病严重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果穗。田间的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的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梭形斑。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尤其以叶背面为多。若一个叶片上生有几个病斑,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的情况下,往往互相连接在一起,致使叶片枯死,直接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病斑一般先出现于植物的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多雨年份,病害流行速度很快,一个月左右即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受害果穗松软、秃尖、颗粒干瘪,千粒重明显下降甚,甚至果穗倒挂,遇到大风时易倒伏,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1.病原物有性态为大斑病毛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毛球腔菌属。无性态为大斑病突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突脐蠕孢属。菌丝体发育温度范围为10-35℃,以28-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3~30℃,适温为20℃。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为23~25℃。致死温度为52%(10min)。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侵入都需要高湿条件。光线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病菌在pH2.6-10均可发育,以oH5.7最适。

2.病害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散落于田间地表病叶上的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而病叶上经过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较低,在初侵染中作用不大。在玉米生长季节,病残体中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或越冬的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从寄主表皮细胞直接侵入,少数从气孔侵入。菌丝在叶片细胞内扩展很慢,侵入木质部导管后则扩展较快。受侵维管束的导管被菌丝堵塞,水分输送受阻,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呈现典型的萎蔫斑。从侵入到显症一般需7-10d。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上,进行再侵染。在玉米生长期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3.发病条件病害发生和流行程度受品种抗感病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综台影响。品种抗病性是决定大斑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玉米品种抗病,即使气候条件有利,大斑病也不会流行。目前尚未发现对大斑病免疫的玉米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显著。

4.气候条件在品种感病和有足够菌源的前提下,气候条件是影响大斑病发生轻重的决定性因素。温度决定大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区域,雨量、雨日和夜间露量是影响病情消长、发生轻重的主导因素。一般8-9月份,特别是8月中旬至9月初,温度偏低、多雨高湿、光照不足,可造成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因为这种条件有利于病菌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和病害的发生发展,同时高湿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降低其抗病力。

5.我县大斑病常年发生概况我县农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8.6万亩,点总面积的46.5%。从2000年起,近十多年来,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程度为,2000年、2009年、2010年为中等发生,其他年份为轻发生年份,发生面积每年0.2万亩至6万亩。轻发生年份减产率在3%以下,中等发生年份减产率在5%左右。

6.2012年大斑病发生情况 2012年为重发生年份,减产率为10-25%,发生面积12万亩,2012年受大斑病为害,全县累计减产1080万公斤。经植保站调查,2012年玉米大斑病初发期为7月末,盛发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属重发生年份。

6.1病害流行特点

6.1.1病株率、病叶率高,为害程度重 2012年,桓仁镇四河村8月6日“先玉335"t米品种平均发病率70%,每个病株上有3-5个病叶,每个病叶上有4-5个病斑,至8月30日,田间发病率达到100%,9月18日,八里甸子镇玉米部分地块平均发病株率上升至100%,病叶扩展至旗叶,植株下部叶片已枯萎。9月30日,桓仁镇平原城村的个别地块,发病株率100%,病叶率达98%,下部叶片干枯黄化,整个田间已全部枯萎。

6.1.2密植玉米田湿度大;比稀植玉米田发病重。从调查看,单粒播种的地块,发病重。适施追肥的田块发病轻,氮、磷、钾配合施肥的田块比单施。

6.1.3连作地玉米发病重,轮作地玉米发病轻间作套种玉米比单作玉米发病轻。氮、磷的田块发病轻。

6.1.4一次性施肥的田块发病重从调查看,一次性施肥的田块发病重,

7.原因分析

7.1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根据我县气象资料综合分析,7月份,平均气温与历年基本持平,降水比历年偏多21.9mm,降水次数比历年多4次,日照总时数比历年少31.9小时。8月份,平均气温与历年基本持平,降水比历年偏少11.7mm,降水次数历年相同,日照总时数比历年多6.4小时。9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高0.6℃,降水比历年偏多35.2mm,降水次数与历年相同,日照总时数比历年偏少16.7小时。7、8、9月份的相对湿度比历年略高2—4个百分点。从气象资料可看出,7月份和9月份的降水偏多、寡照、湿度偏高是2012年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7.2品种抗性差

我县玉米品种近100个品种,其中主要是先玉335以及含有先玉系列基因的品种,该类品种易感病,另外活杆成熟的抗病品种面积少,为病害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7.3管理水平低

7.3.1重茬面积大,造成土壤病菌的积累,有利于病菌侵染。

7.3.2农家肥施用量少,使土地壤养分严重失调,土壤板结,作物吸收受阻,作物抗病力下降。施肥方法不合理,往往一次性施肥,造成后期脱肥,易感病,造成病害流行。

7.3.3密植品种多,造成生长中后期通风透光差,温湿度过大,极易感病,也易引起供肥不足,植物抗病能力差。

8.防控对策

8.1调整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积极发展豆类、高梁、谷子和瓜菜作物,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距播种为宽窄行、大垄双行,变大面积平播为高低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侵染,延缓病害蔓延。

8.2推广抗病品种经销商及农民在选用玉米品种时,首先考虑其抗病性。适当压缩“先玉335”系列品种的种植面积。从2012年玉米品种抗病表现上看,下列玉米品种比较抗大斑病:抚玉10、锦玉29、抚玉20、富友99、石玉9、东单258、葫新698、嘉丰10、佳昌309、新象938、新象568以及铁研系列品种。

8.3加强田间管理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推广秸氨化处理,用作饲料,高温发酵、堆肥等。增施农家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推广包衣种子,适时早播,为玉米壮苗,增后劲、提高抗病力创造好的基础,

8.4人工摘除病叶8月初至8月末,大斑病多数发生在植株底部2-3个叶片上。及时摘除底部叶片并集中深埋,可有效减缓病害流行。

8.5做好预测预报,指导适期防治县植保部门要选择玉米大斑病历年发生较早的田块建立测报站,指定专人定期观察病害发生消长情况。当田间出现病叶开始向上扩展时,并且长时段有降雨时,应及时发出病情预报,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发布信息,及时指导农民适期防治。

8.6药剂防治方法

大斑病的流行速度快,防治时要早防,统防。积极组织机防队伍,提高防治规模和质量。可在7月下旬选用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亩用药液50公斤。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猜你喜欢
病叶历年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腊叶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