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与油画技法课程写生的感悟

2014-04-29 11:19:00贾瑞秀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暗部冷暖形体

摘 要:造型与油画技法研究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造型与油画技法的能力。通过造型与技法的学习,加深对油画的认识,提高造型与油画技法局部和整体的控制能力,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关键字:造型 油画技法 课程 表现力

本阶段开设的是女青年肖像写生课,选定的模特是一个穿着具有浓重现代气息的年轻女青年,人物的皮肤在大红色围巾,灰绿色外套,黑色毛衣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醒目和白皙。模特的五官长得是非常“精彩”,大眼睛,双眼皮,长脸,眉毛细长而有神,鼻子高挺,嘴唇微小,更配合的莫过于她那微微露有红晕的脸颊和一头黑黝黝的直竖于身后的长发。整个人物给人的感觉是具有十足的青春活力,同时也不缺乏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向往。

开始作画的时候,有万千的想法,想去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人物丰富的色彩变化,皮肤细腻的质感,灰绿色并且粗犷的棉上衣的厚重,表现人物与背景整体和谐的色彩关系和充满神秘感的空间深度,岂是一旦画起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而困难的。而这一些想法的交织,构成我对于画面整体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这张习作中,笔者在最初阶段运用余光观察的色彩关系方法去寻找画面的整体效果,即是用大块的色彩概括的表现人物形体的起伏,删除掉以前追求一些细小的色彩变化的用色习惯。认识到过早地追求局部细节的丰富性,会失去最初的对人物的整体感觉,而使画面支离破碎,结果恰恰是这种细节追求让自己失去了画面中一直最需要保留住的东西,这些东西笔者认为是自己对于造型的把握认识不够造成的。

从本次课题的写生来看,存在的仍然是造型与油画技法上的问题。在整幅习作之中人物的动态的表现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整幅画面看起来还是比较松散,不够结实,没有建立起人物的体积关系,因此色彩感也没有较好的表现出形体的转折与空间位置,这与自己对于造型的理解有关系。例如,在五官的塑造,从画眼睛开始,我习惯的眼睛色彩偏红,眼睛色彩在冷暖变化中丰富眼睛形体的空间和质感。与实物???????-作品中的红色相比多了一些浮躁,色彩冷暖不明确,所以一开始笔者是先将眼球的明度上进行了调节,使得眼球的红色变得灰性一些,不会像以前那样显得那么的火,眼球的冷暖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在刻画的过程中,笔者由内外眼角开始延伸使得形象之间有了较好的联系。眼睛的玻璃体有了透明的感觉,眼皮的厚度和眼白的冷色以及与面部形体之间的起伏关系,这些用以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中国画论中有:“传神写照意在阿睹之中”的说法,其实就是指对人物眼睛的表现。同时又将眼睛与额头,鼻子,面部的形体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塑造眼睛的过程中,强化了对人物面部整体的概括能力,使一个具有起伏转折变化关系的物体统一在了人物整体的体积关系之中,色彩要表现的正是体积与空间的位置。而色彩的冷暖和明度也在形体的起伏里去变化。而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之处是素描。人物明暗转折的地方是形体起伏的交点,是十分生动的地方。一方面要衔接,一方面要在比较中完善色彩的变化,这些是和造型和油画技法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在色彩的比较变化之中加进去一些群青会使得画面的层次更加清晰一些更加向后退一下等。有冷有暖而不是黑,要有色彩倾向的暗部地方,暗部颜色要稍微的有些变化,模特画的地方,暗部形体变化以不破坏眼部的整体感觉和色彩的冷暖关系为目的。用手抹一下,减弱暗部形体的边缘,整体的对比就会好一些协调一些。这种协调就是主动处理画面中那些过于抢眼的地方,亦可以随后就是用笔调了一些稍微暗一点的颜色,在眼球的明暗交界的地方画上了一笔调节了一下。后面的几笔就是对于前面那一笔调节模特形体边缘线的变化,是形体边缘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强化节奏感,并且可以使形体更有空间的变化。注意做到在强化任何局部色彩时不可失去大的整体变化,强化色彩面积的对比,在对比中求协调。在协调中明确色彩变化与暗部变化,把自己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充分的表现出来,并且注意用笔的方向和因颜色厚薄产生的肌理变化。使色彩的厚薄和用笔的点,拉,扫,拖,抹,揉,堆等成为丰富画面的表现方法。同时用笔也要有一定的秩序,后面的几笔就是对于前面那一笔重的衔接衔接再衔接,随后的随后慢慢的累积,使形体既明确又不孤立,塑造起来的体量感更加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笔颜色的衔接都是围绕着结构的,因为结构的空间方向变化了色彩的冷暖形成形体的空间体积和相应的质感以及虚实关系。在随后的人物肖像写生的过程中,笔者需要注意观察步骤的重要性和造型与油画技法的关系。记住:一切手段都不是目的,手段是达到目的地的工具。

画面中的冷暖关系是把形体与技法很好承接起来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个重要的要素要求在画面的颜色的调配上要很悉心,在暗部在亮部的冷暖关系上要有层次,这是笔者在画面之中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比如说:在画面之中,暗部的颜色是偏薄偏冷或者偏暖的,而亮部的颜色是偏厚偏暖或者偏冷的,在这里所指的冷和暖是相对应的,厚和薄也是相对应,这样一上一下的配合,就使得画面之中的节奏感强了很多,更重要的还有就是画面中对于型的塑造因为冷和暖的关系也显得更加强烈。还是象我上一段提及的那样子,如塑造眼睛部分的时候,冷暖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暗部的颜色是加入一些群青,使画面之中暗部是往后面走的而不是使画面的暗部向前面走,这是冷暖关系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群青与玛丽紫,些许象牙黑些许橘红进行调配的时候,暗部的颜色退了下去,现在想起来就好像一台精彩的戏剧表演,人物就这样先下到台下,而后面上场的就是画面之中的更加突出的部分,心里深感到这个画面之中微妙而神奇的关系,同时为自己在演绎和观看这一场演出深表荣幸。在这里指出的是戏剧的下半场——画面的亮面,这个亮部是同暗部的群青对比起冷暖起伏关系很大的暖色调。在画面之中的亮部和暗部一开始拉开的距离是很大的,乍一看会觉得中间要怎么衔接才能把亮部和暗部连接起来?这些得归功于对冷暖关系的微妙变化的处理以及形体造型与颜色冷暖关系的衔接。

在这幅习作之中,人物的油画技法主要体现在局部的揉搓的头发上面。拿头发来说,平时使用的方法就是用油画笔往上面画颜色,有厚的有薄的,每一次因为头发的层次,自己对于色相的捕捉差,以至于反复涂抹,造成人物头部的造型十分臃肿不灵动。在这一点上,笔者根据手的力度和自己对于手中画笔驾驭来达到和解决的,在拿捏画笔的时候利用画笔本身所具有弹性将圈儿不卷的头发,弯曲的旋转的画出来,而这些笔法的运用是绘画之中的实践心得体悟。注意观察发丝的飘逸丝顺质地。

从这张人物肖像写生中笔者感受最深得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方法的重要性,二是:作画步骤的规范性。因为任何局部的观察看哪里画哪里,看一眼画一笔的方法是被动与错误的。让模特的形象牵着笔者的感觉走,画面的生动性与准确性只能是荡然无存。局部观察很难正确的表现人物的色彩关系,只有在比较中,在相互的,在整体的观察和感受中才能正确捕捉对象的色彩变化和正确人物的比例动态与特征。而在观察的基础上只有正确的作画步骤才有可能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才能生动的产生画面的空间,色彩,质感,虚实。头像写生才能既生动又耐看。因此:多画,多想,多看,勤能补拙,才是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主编,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

[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主编,视觉思维[M], 滕守尧译

作者简介:

贾瑞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2012级油画专业学术型硕士。

猜你喜欢
暗部冷暖形体
素描暗部中的形式语言探析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56
交织冷暖
女报(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蚕要暖”与“麦要寒”——在冷暖中成熟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30
青莲冷暖有谁知——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怎样拍摄夜景照片
怎样拍摄夜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