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
摘要:中职职业道德课“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中职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学校专业资源,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进行重新设计与组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以体验式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程式。这一模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课;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26-03
一、建构主义:
“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
(一)体现专业特色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决定着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构建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其对就业的直接关注而对专业特别重视。尤其对艺术职业学校而言,大多数学生出于兴趣选择了专业及学校,故其专业学习的兴趣浓厚、动力充足。因此,“专业特色”是中职职业道德课的最好载体,体现专业特色的德育课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将学生的专业兴趣迁移到德育课堂,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德育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教学交往中的“协作”与“会话”
“协作”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与分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对学习成果共同评价。因此,分组教学法是基础,任务布置是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是主要的组织形式。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长,因人制宜地布置任务、指导分工、完成协作;“会话”是“协作”的基础,是推进“协作”的必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活动和机会,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会话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会话”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三)活动体验中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同时,内在治理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2]因此,活动教学法的运用不仅符合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的特点,更是“协作”和“会话”实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桥梁。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内化,在内化中建构生成。学会如何协作、如何会话、如何学习,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和核心。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即“情境设置——会话协作——讨论思考——活动强化”,当然,这四个环节并无固定的次序,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调整。该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当作变化发展的个体,充当好教学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二、特色彰显:
“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一)基于教学对象设置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2012级评弹表演专业的学生,年龄为十六七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表演欲强,对苏州评弹表演专业兴趣浓厚。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理解苏州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并自觉养成苏州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习惯,激发他们热爱职业、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基于行业规范确定教学内容
由于课本没有苏州评弹表演行业规范明确具体的内容,苏州评弹表演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还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没有经过系统归纳、总结、成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师生从演艺行业中收集归纳提炼。为此,我们的教学准备分为两项内容:一是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收集、整理与提炼,二是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与呈现。
首先,笔者课前指导学生通过采访专业教师、评弹演员、网上查阅等方式搜集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形成第一手资料;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整理、归纳、提炼;最后师生分别向评弹表演行业行政领导、艺术家、演员及观众求证这些职业道德规范,最终确定评弹表演行业认可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一课前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受问者的“协作”与“会话”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辨别能力、归纳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构起对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根据学生喜欢活动、专业表现欲强的特点,笔者运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让他们呈现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故事会有两条线索,即明线——孙可、王勤、邢晏芝的故事,由学生分别以评话故事表演、拍摄采访视频、答记者问等形式呈现;暗线——盛小云的故事,由教师补充讲述。另外,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故事的背景图片(专业教师的演出照片)及音乐资料(晏芝调)等,完成专业特色的“情境设置”。
(三)基于模式程式推动教学进程
本课教学共两大环节,即职业道德规范认知和职业道德规范养成。
课堂从德育教师的“从艺经历”导入,由教师展示自己用过的琵琶,并讲述自己因为练习琵琶弹奏时不能吃苦耐劳、不能坚持到底而以失败告终的反面故事引出故事会的开始。
第一环节,由学生分组进行故事呈现,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分别归纳出评弹表演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即“诚信服务,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模范争优;传承创新,乐于奉献”。既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同时又是评弹演员的孙可、王勤、邢晏芝、盛小云的艺术人生故事有力地感染了学生,以榜样示范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目标的向往、对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可。学生的评话故事表演、视频播放、答记者问等活动完成了“会话协作”,促进了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从体验中完成意义建构。
第二环节,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和互动交流完成。讨论完成后,各组代表到黑板上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琵琶拼图上(如图1),达成“实践强化”。琵琶是评弹表演行业的象征,通过“议一议”、“写一写”、“拼一拼”三项活动,让学生理解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对行业的支撑性和基础性作用。学习共同体的讨论和交流也帮助他们明确了养成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途径。
最后的课堂总结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当学生因找到了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而暗自庆幸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教师需要利用好这样的关键时机进行情感升华。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老师今天要把自己的琵琶带到教室来?”“那是因为老师的琵琶与你们的琵琶不同,不同在于老师的琵琶上有名誉校长陈云的“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校训题字(如图2)。该校训是对评弹表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概括,虽然同学们的琵琶上没有这几个字,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它刻在心里,不负领导的期望,不辱评弹演员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发展所应担当的使命。”琵琶与校训的展示,在震撼中升华了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职业情感。
三、缘艺求德:“有专业特色的
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理性
(一)激发情感共鸣: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紧密融合,避免了德育课的空洞说教。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专业行业资源,让其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会话与交流零距离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活,行业榜样更激发了他们的职业情感共鸣,这样自然于体验中达成了情感态度目标。
(二)创设活泼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利用“两个琵琶”进行了专业特色的情境设置。无论是学生进行的拼图活动,还是学生的表演、采访、讨论、交流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激发并满足着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身心活跃,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由此生成。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体验着活动的喜悦,更给予了他们成就感、快乐感和课堂主人的幸福感。
(三)促进专业学习:教学评价的体现
本课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并自觉践行的吃苦耐劳、勤奋练习、团结协作、诚信奉献等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便是他们志存高远、言行规范,乐于钻研、勤于练习。这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实效——实践的评价是最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实践的结果是最有力的证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践行的一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实效性。这些教学模式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构建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核心能力的培养。笔者践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也正是这些成果的活学活用。
从实践效果看,本节课作为示范课在江苏省文化厅组织的全省艺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推出后,全省听课教师以“创新、震撼、精彩、感动”来形容听课的感受,对本课所采用的“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教学模式符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的要求。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都亮.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探究[J].英语广场:学习研究,2013(3).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
An Exploration of the Activity Teaching Model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A Case Study
ZHENG Ying
(Suzhou Pingtan School, Suzhou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the activity teaching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course redesigns and rearranges all the teaching elements by using the schools' specialty resources to form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is model, being close to the reality and life,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ies and develop their sound personalit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course; activity teaching model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