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字平
摘要:本文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际情况,总结目前兵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具体分析了退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对兵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图分类号:S7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69-03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生态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所处的地区多属沙漠、戈壁、盐碱滩地带,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异常恶劣。40多年来,兵团延续革命精神,在漫漫的黄沙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实现了农区条田林网化和居民点绿化,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将绿化工作推向高潮。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兵团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注重质量、稳步推进和先易后难、逐步突破的原则,让退耕还林工程真正改善生态、提高职工收入,发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进的良好带动作用,为兵团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兵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之路,截至2008年末,兵团实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658万hm2,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面积1128万hm2,封育153万hm2,工程实施单位涉及兵团14个师、12个团场,共享受国家政策补助资金1669亿元。据调查,兵团退耕地还林保存面积1103保存率977%,合格面积837万hm2,合格率75.9%,达到了国家干旱地区造林标准;宜林荒地封育保存面积1554万hm2,保存率963%。
1兵团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兵团退耕还林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既改善了生态环境,遏制了草场的沙化、荒漠化和盐渍化,同时大幅度提高广大职工的收入。新疆是中国特色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为发挥当地光热资源丰富、品种资源独特等优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原则,兵团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经济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种植、乔草结合、灌草结合、灌木林种植等4种种植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1.1经济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种植
兵团第一师十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林业投入,稳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十团北缘垦区风沙、风灾严重的9333 hm2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开展“六万亩红枣基地”建设项目。如该团职工龚孝军承包20 hm2的土地,2005年水资源较为充足时种植沙枣,后因水资源匮乏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全部改为栽植红枣,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其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沙枣和红枣种植模式及产值分析见表1。
1.2乔草结合
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共有退耕还林地1 6667 hm2,该团确立了生态立团理念,提出建设兵团生态示范团场的目标,抓好防风固沙基干林建设,保护天然植被,开展退耕还林和农田林网生态治理工作。该团职工张兵承包了10 hm2退耕还林地,以杨树林套种苜蓿的模式为主,同时发展生态养殖业,年收入达8万元,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拓宽了增收渠道。
1.3灌草结合
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园艺场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种植枸杞、苜蓿4667 hm2,同时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了以草养牧、以林促农,农林牧结合的发展模式,让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了解特色养殖就让职工年收入人均增加1 500多元。该团职工李杰承包了8 hm2退耕还林,种植枸杞和苜蓿,利用苜蓿养田园鸡,综合收入达到了15万元,明显超过外出打工或单一种植收益。
1.4灌木种植
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某职工承包该场一处地域偏远退耕还林地,该地缺树少水,是农场有名的风灾区,实施退耕还林后,通过栽植耐寒、抗盐碱的柽柳,并利用冬季雪墒进行种植,如今昔日的弃耕地披上了绿装,成为农场一道靓丽的景观,显著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减少春季风沙对作物的损害,增加作物亩产量约150 kg,实现每亩产值500元。
2兵团退耕还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重造轻管”现象突出
尽管兵团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师林业局、团林业站也不同程度地加大管护工作,并落实了“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但由于管护措施要落实到一家一户,操作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从自查验收情况看,有些地块“年年检查,年年补植,年年兑现”的现象依然存在。
2.2干旱少雨的气候严重影响林木成活、生长和保存
兵团很多退耕还林地属于坡耕旱地,例如第九师的绝大多数垦区自然环境恶劣,灾害性天气频繁,仅依靠250~300 m左右的年自然降水量,且主要为冬季降雪自然降水,基本上“十年九旱”,加之蓄水设施少,生长季节降水更少,远远满足不了林木种植需求,造成该地林木成活率低和生长不良。
2.3确权发证工作进展缓慢
林权证是退耕还林者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重要法律凭证,是否发放及时直接关系到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影响其造林、抚育和管护积极性。目前,兵团普遍存在林权证发放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耕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4档案管理不规范
工程档案是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和国家政策兑现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工程档案要求完整、准确,然而实际上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截止目前,兵团退耕还林只具备了部分图、表、卡、册,未形成规范的管理系统,少数团场至今没有一套完整、合格的检查验收资料和齐全的规划设计,有的甚至随意改动材料,导致上下不一致,个别连队未按要求建立台帐,导致资料不全,家底不清。
2.5缺乏对后续产业的培植
兵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退耕以后诸多问题缺少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只注重目前生态利益,替代产业的培育未能跟进。目前大部分地区生态林比例占了工程建设的98%以上,经济效益特别低下,长期以“输血”为主,缺乏“造血功能”的培育,一旦国家减少政策扶持力度,甚至工程停止后,职工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势必会出现反弹和复耕现象。
3对兵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抚育管护,巩固建设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见成效,退耕地林木管护是关键,因此,一要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动员退耕户对历年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补造,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二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可行有效的管护办法,明确林业站、连队以及退耕户的责、权、利关系,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三要建立健全师、团、连三级管护网络,明确职责,严格奖惩兑现;四要依法治林,加大对各种毁林案件的查处及打击力度。
3.2加快退耕还林工程林权证发放进度
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配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时按户发放退耕还林林权证,使退耕户吃上“定心丸”。 各师、团场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并抓紧落实林权证发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手续。
3.3规范工程档案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既是财政和粮食部门兑现粮款的依据,也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和强化行业监督的依据,搞好档案建设,利于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对历年退耕工作进行跟踪检查,也有利于对退耕职工的统一管理和政策兑现,因此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各林业站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档案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的立项申报、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施工栽植、检查验收、粮款兑现、林权证发放等各种技术、文书等档案进行登记管理,确定专人负责、专柜保存,做到图、表、卡、册、证齐全。
3.4加快后续产业培育
加大后续产业的培育,是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兵团要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培植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退耕还林附加值,增加退耕户收入,一是适当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经济林的种植比重,在南疆、东疆垦区以红枣、核桃、杏等兼用树种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梨、苹果等经济林,北疆则以枸杞、山杏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沙棘生态林;二是推广和应用退耕还林的有效模式,推广应用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技术,间作苜蓿、薰衣草等适生草,形成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合理局面,通过林草间作、舍饲养殖、发展沼气能源,栽植食用菌,既能改善生态,又能发展养殖,解决农村能源,促进职工增收。
参考文献
[1]柳吉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3个问题及几点建议 [J ].新疆林业,2007,(4):21-24.
[2]李志.镇平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J ].现代园艺, 2011,(3):13-14.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