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模型
2003年,美国歌手芭芭拉·史翠珊将摄影师肯尼思·阿德尔曼和其网站告上法庭,理由是阿德尔曼所拍摄的12000张加州海岸照片中出现了史翠珊的住所,出于保护隐私的要求,史翠珊要求网站删除这些照片。结果是史翠珊败诉。
这个案件不但没能保护她的隐私,还在第二个月里为阿德尔曼的网站吸引了42万人浏览。
2005年,美国作家麦克·麦斯尼克根据此案例提出了“史翠珊效应”这个概念,意指某些信息如果被刻意压制、阻止民众浏览,或者将信息打磨出特定的导向,反而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或者将民众的关注点引向相反的方向。
现实实例
摇滚乐的鼻祖是一首叫《昼夜摇滚》的歌曲,这首歌作为电影《黑板丛林》的插曲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影片和歌曲都引起巨大争议,保守的人认为不管是电影還是歌曲都非常的“不健康”,极力反对青少年观看此片。但是,这样的舆论非但没能阻止电影与歌曲的流行,反而吸引了更多人进入影院看个究竟,无形中造成了“史翠珊效应”。
“史翠珊效应”是指“不想让人知道反而被更多人知道”的现象。今天的“丑闻炒作”逆向利用“史翠珊效应”,通过放出部分负面新闻并做出掩盖的姿态,激起受众的好奇心,引得受众自觉地关注。这种炒作方式在今天大量存在,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