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洪花
桃白粉病,是最耐干旱的植物真菌病害,一般在温暖干旱气候下严重发生。在温室高湿情况下,尤其是苗期很容易蔓延。该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核果类的其他树种。
1 发病病原
桃白粉病有两种病原,其一是三指叉丝单囊壳菌,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桃叶,也危害幼梢。其寄主还有李和樱桃。三指叉丝单囊壳菌的菌丝外生,叶上菌丝很薄,发病后期近于消失。分生孢子稍呈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孢,在分生孢子梗上连生。分生孢子梗着生的基部细胞肥大。其二是桃单壳丝菌。桃单壳丝菌的分生孢子,为椭圆至长椭圆形,无色,单孢,主要引发果实症状。
2 危害症状
桃叶片染病后,正面产生褪绿性的、边缘极不明显的淡黄色小斑,小斑上生有白色粉状物(为分生孢子和菌丝、分生孢子梗),斑叶呈波浪状。夏末秋初时,病斑上常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子囊果)。病叶常提前干枯脱落。果实以幼果较易感病,病斑圆形,被覆密集白粉状物,果形不正,常呈歪斜状。
3 发病规律
病菌菌丝以寄生状态,潜伏于寄主组织上或芽内越冬。子囊果是白粉病越冬的重要形态,一般在落叶上休眠存活。次年早春,在寄主发芽至展叶期,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气流和风传播,形成初侵染。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即能发芽,一般产生1~3个芽管(吸器),旋即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分,以外寄生形式于寄主体表营寄生生活,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形成重复侵染。夏末秋初,于寄主体表产生子囊果,初为白色至黄色,成熟后呈黑褐色至黑色。
桃白粉病在一般年份,以幼苗发生较多、较重,大树发病较少,危害较轻。砧木品种间感病差异很大,以新疆毛桃抗性最差,发病最重。桃白粉病菌对硫及硫制剂很敏感。
4 防治方法
①增强抗病力。桃园合理施肥与灌水,加强树体管理,注意肥料三要素的适当配合,多施钾肥及硼、硅、铜、锰等微量元素,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长,增强树体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予以深埋。及时喷洒50%硫悬浮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2 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0.3波美度石硫合剂,对该病防效颇佳(但夏季气温高时应停用,以免发生药害)。
③消除病源。桃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桃园落叶、枯枝和病果,予以集中烧毁或结合施肥深埋,以减少初次侵染源。芽膨大前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