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才 气韵之脉络(节选)

2014-04-29 00:44
艺术沙龙 2014年3期
关键词:画品南宗董其昌

196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成都艺术学院,研修于四川省诗书画院郭汝愚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及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成都市工笔画会常务副会长。

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在《南北宗论》中将柔韧性用线的画山石的披麻皴法及水寒渍染的画法归为南宗,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石涛、八大山人、“四王”等,把刚硬性用线的斧劈皴法类归为北宗,代表人物有李思训、李唐、马远、夏圭、沈周、文徵明、唐寅、赵伯驹、赵伯啸、吴伟等。北宗画家多属宫廷画家,南宗画家则多属文人士大夫。董其昌在《南北宗论》里没有贬低北宗画的意思,但他骨子里是崇尚南宗画的,这与他重“韵”的关系很大。他认为北宗画法,刚硬单调,虽能表现阳刚之美,但不能像南宗画法能表现阴柔、丰富、含蓄之美。董其昌以史学家的鉴古眼光欣赏那些“得之于象外”之画品,推崇那些有文气、有诗韵的画品。从根本上看,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是在结合了魏晋时期人伦品鉴理论和“气韵生动”以及宋代苏轼、米芾等文人画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的理论灵魂仍以“气韵生动”为中心之轴,品画思维与宋代文人画理论有相同之处。如苏轼谓“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米芾认为李公麟师吴道子而不能去其气,所以“神采不高”,而董其昌自己“尚米而不学米”,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即是苏轼、米芾、董其昌对他们所品评的画家都非常钦佩,但又感其不足而遗憾。就此也可以看出,董其昌及其文人画理论目的是欲改造和完善绘画。文人画理论以“气”“韵”是否并举去品论绘画,强调主体的心性,至今,这在当代绘画思维中仍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其实,历来人们都在争论艺术史上背景的作用,风格个性表现以及它们的历史一直都被作为纯艺术问题来研究,研究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促成了文化意识与社会活动。了解历史,梳理传统绘画并非复古,而是借古鉴今,开拓艺术精神。“气韵生动”的理论,是历来画家与学者的研究问题。本文从“气韵”的脉胳去阐述,由古而今,以气韵的走向为线索,旁及哲学、文学等,是必要的。当绘画水准达到一定高度时,欲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提高自己文化的综合素质。而“气韵”的含义正是对画家自身学识修养的一种要求,也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种体验。对历史的研究,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内在律动,揭示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一些本质特征,而且能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然而,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必须要分清古与今的时代关系。古人如“元四家”等,我们可以去体味他们的绘画实际也是他们各自生活的侧影,即他们心性、思想、情绪的一种曲折表现。他们萧散、孤寂、苍茫、沉郁的画风,正是他们面对现实,寄寓自然观感的不自觉的流露。当今时代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着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不仅只是去了解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要以当代的审美眼光去结合传统思维中的优秀成分,经过比对,思考取舍,随着时代的节奏,开拓自己的艺术精神,结合当今时代的审美要求,创新出具有当今时代风格意义的画品。

猜你喜欢
画品南宗董其昌
明 董其昌 行书辋川诗册
董其昌作品欣赏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试论董其昌早期绘画的“不和谐”感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姚最《续画品》成书与流传考略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也谈人品与画品
墨太白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