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29 01:50杜利民邵冠男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杜利民 邵冠男

引言:目前,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各个学科发展的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是高等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教学改革等进行分析探讨。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偏重

现如今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早已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改革到多媒体大屏幕教学和机房实验教学。大部分院校都采用M节理论课+N节实验课的模式(通常M:N为1:1)。理论课上让学生被动的看、听,从根本上也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由于投影的闭光性,数百人的教室里黑压压一片,唯有投影屏幕的亮光照着昏昏欲睡的学子们,效果可想而知;实验课上学生早把学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操作上已无从下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浪费了资源。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部规划在21世纪的前十年,逐步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现如今的大学生在进校前都基本上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些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部分在中小学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中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的掌握只停留在上网聊天水平;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孩子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这些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导致高职院校新生之间计算机操作水平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3 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创新,学生积极性不高

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一方面,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创新,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等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

2.1 教学模式的创新,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面对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如此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摈弃传统的千篇一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让有基础的学生感到学习本门课程不是炒现饭,而对无基础的学生学习又不感到吃力。

2.2 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用集中的“灌输式”课堂授课,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传统的单一式课堂教学已不能顺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宗旨,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指导思想,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路线。学院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开展了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2.2.1 理论实践一体化

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上,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授课。机房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进行广播教学,教师所有的操作演示都会直接传到学生机的屏幕,使每个学生对老师的操作都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模仿的信心。在老师讲解和演示之后,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操作,学习效率会更高。利用多教软件收发作业、课堂提问、个别辅导,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 实行任务教学

实行任务教学,教师“设置情境,安排任务”——“点出知识要点,找到解决办法”——“完成任务,同化知识”——“分析知识要点,顺应知识”——“自主练习,实现意义建构”的顺序引入相关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完成自身对新知识的建构。例如,在WORD章节的设计任务是“个人自荐表的制作”,涉及到字符设置、段落设置、艺术字、图文混排、表格等知识点,這样的教学使得教师教的有方向,学生学的有目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2.3 以实际出发,活化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

书中的例题大多数是对某些语法功能的解释,脱离生活实践,现实意义不大,无法吸引学生联系实际应用计算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从实际中出发,模拟职业环境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每个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完成期末整个班级的《家长通知书》的撰写(知识点:邮件合并)。再比如,每位学生当班干部,按等次排查出可以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知识点:高级筛选)。作为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如何打印才能更节约纸张(知识点:文件打印)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的方法,是针对解决问题和计划的行为环境中,形成学生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同时还应注重讨论式、启发式地教学,在各个章节结束以后,开展对于本章内容的综合应用讲座,请同学们上台演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2.3 以证书考试来代替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强教学气氛。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种导向,我们采取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式,考试不再局限于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形式主义,以证书的成绩来替代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成绩的办法,这样可以做到教考分离,教学气氛有所增强。既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感,使得教师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竞争,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拿到过硬的证书,能够真实地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是高等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应尽的职责。为适应新形式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敏.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2011(7):55-57.

[2]贺忠,谭咏梅.《计算机应用基础》[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张志峰,徐鹏.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魅力中国.2010(3).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