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召浩
摘要: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中都在运用劳务派遣员工这种全新的用工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较多的特点和优点,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实现最优人力资源调配、优化组织结构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员工归属感不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积极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简单分析目前电力企业中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根据现状提出几点简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
一、电力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后,它所经营的各项业务也开始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简单的员工劳动合同制度都难以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将劳务派遣机制引入企业运行中,而且劳务派遣员工也逐渐发展成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将劳务派遣引入电力企业的过程中也开始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劳务派遣员工考核渠道不通畅、薪资待遇差别较大、缺乏集体认同感归属感等等,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劳务派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近几年市场上劳务派遣相当混乱,在部分劳务派遣公司中时有劳动者权益受损事件发生,尤其是很多劳务派遣单位对于员工在派遣期间的工伤、疾病等故意拖延、推卸责任,不予赔偿和治疗,对派遣员工造成一定身体和精神损害。
劳务派遣是属于第三方介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那么劳务派遣公司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时候会有不同层度的抽成,而各个劳务派遣公司抽成又不一样,就导致了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员工之间、隶属不同劳务派遣公司员工之间的待遇有所差别。他们的工作内容都是一样,但是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就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使有些劳务派遣员工心中愤恨,对待工作也不积极,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劳务派遣员工的来源各有差别,有些是由旧的电力企业体制下转入的,部分是招入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就容易出现,有经验的员工不懂新的理论知识,而懂得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则严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尽管有些电力企业会安排一定的培训课程,但是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做到真正深层次讲解实践技能或者是最新的理论知识。而且电力企业在引入劳务派遣机制的过程中,没有较为完善的员工考核机制,导致企业内的劳务派遣员工专业知识不对等,参差不齐的问题非常严重。所以说劳务派遣的员工存在较为明显和严重的素质不一问题。
劳务派遣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些有经验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依仗自身经验,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较为随意,而且多数抱有十分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依照《安全操作规范》执行非常麻烦。在一些临时作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如不办票、不带验电器、不验电、不接地线等等。
二、电力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策略
电力企业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的时候必须选择合法的公司,不仅要是受认可的企业,还需要有劳动人事部門注册,另外所选择的劳务派遣公司需是发展完善,公司内有良好的制度和执行度,在行业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受市场认可。
管理体系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标准,对企业内部人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企业员工管理人性化、法制化、合同化、规范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不仅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对员工的考评依照员工管理体系来进行,实现多劳多得的社会劳动准则。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劳务派遣员工都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因素,选择用人的时候就能够减少劳务派遣员工素质不一、不注意安全防范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也能够将优秀的人才留在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入新的血液,促进企业发展,劳务派遣员工中的大中专毕业生是非常好的引入和发展对象,他们拥有较为丰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善企业培训机制,对这些拥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新人进行大力实践培训,避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经验不足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另外对于有经验的老工人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培训,让他们不仅仅是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做支撑,更有最新的理论来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效率。除此之外,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按流程而出现意外等问题。
由于企业体制和社会体制,电力企业中的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薪酬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瓶颈。企业在劳务派遣员工管理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措施,来减小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争取做到公平、公正。
结束语
劳务派遣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但是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还需要多加注意和发展,争取以更好的方式改变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农电用工模式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2]叶海龙,王绍钧,韩瑜.电力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3]钱丽平.关于开展对农电员工职业规划激励机制的研究[J].经济视野,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