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南
我与这座城市的第一次相遇,发生在改建之前的汉口火车站里。毫无疑问,这是我见过的最为拥挤的火车站之一,还不要说这里即将变成一处大工地。那时候,我怀揣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努力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座东方大城里,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湖滨江城
武汉之大,让人难以想象。历史上,在抗日战争的时代里,中国只有两座城市,被冠以了“大”的称号:“大上海”与“大武汉”,两座英雄的城市,都曾在战火里化为了废墟。但我始终不明白,武汉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称谓,直到我来到这里之后才明白,武汉的大,乃是一种汇聚的力量。
武汉,中国东部大陆真正的交通核心,即使在没有高速铁路的时代,北上京师,南征广九,东临淞沪,西通巴蜀,都只需要一夜的时间,而东南西北互通彼此,则都需要经过这九省通衢。武汉的地理位置让人相信,这地方足以把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内涵,都杂糅在不到八千五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所以说,武汉的大,绝对不只是城市面积的大,更是纵贯东西,气吞南北的宏大。
武汉的大,还体现在坐拥大江大湖。长江,汉江,加上166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域面积竟然占去武汉市的四分之一;在这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东湖是武汉市内最大最美的城中湖。在东湖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周围,坐落着湖北省博物馆、马鞍山森林公园、磨山风景区等一大批旅游胜地,加上坐北朝南的武汉大学,如此看来,东湖俨然就是大武汉的中心地标。
我曾经徒步游览过东湖听涛风景区,那是坐落在东湖西北角,紧邻湖北省博物馆的一处名胜,在那里,先月亭、苍柏园、行吟阁、濒湖画廊、碧潭观鱼、落霞水榭、鲁迅广场、楚风园和九女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在这山色湖光掩映的狭长地带里,所以,游人既可以透过湖边的杨柳树,看到东湖碧水蓝天的全景,又可以包揽岸上的古朴与典雅。在其中,行吟阁是最富魅力的,这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风尘仆仆,暗含怀古幽情。武汉的文化旅游,总是与楚文化和屈原文化分不开。大概由于这里地处先秦时代的楚国腹地,而屈原,则又是那个时代里最具人文气质的诗人;传说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而千年之后,我穿行在这大美无形之地,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诗一般的大操守大气质。
千年华夏,百年武汉
武汉就像一部书。厚厚的全都是历史。与坐享五千年文明的古都西安不同,也与辉煌数十载的东洋上海迥异,武汉的历史,多了些许沉重。武汉的历史,其实何止百年,上溯至距今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陂区境内的张西湾城以及东湖放鹰台等等,都是那个时期人类活动的见证;但真正让中国历史记住这里的。却仍然是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汉口开埠,始于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而仅仅三年之后,德、俄、法、日五国租界便纷纷出现了,汉口也开始了由传统商镇向摩登城市的转型。
十九世纪末,张之洞主政湖广,其间他大力兴办洋务,中国最早的钢铁工业、轻纺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业都诞生在此地;到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汉口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通商口岸、金融中心和工商业都会,武汉也在瞬间拥有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如今,长江天堑天然地隔开了武昌和汉口两大镇,而就在两岸江滩之上,依旧耸立着一栋栋民国风格的建筑物,乍一看去,颇有些上海外滩的感觉,这就是开埠时期建造的西式建筑物,也难怪“大武汉”会在“大上海”之后迅速崛起。扬名海内外。
民国时期的“万国建筑博览园”,坐落着三十多家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今天还能够看到的,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四明银行和台湾银行等等,这些建筑,大部分仍在使用,例如汉口汇丰银行大楼旧址,就坐落在如今的汉口沿江大道上,是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的所在地。这是汉口最典型的西式建筑,它临江而立,造型平稳,比例适当。它那希腊风格的外观,采用三段构图,以中央一段凸出为主入口,确立了建筑的主从关系,是十八世纪西方最流行的古典主义设计手法,看上去严谨对称,可谓当时武汉银行建筑之冠。
此外,位于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汇处的江汉关大楼,则更具一番独特的风味。这是汉口旧海关的所在地,整个建筑物线条清晰,棱角分明。江汉关四方形的基底主体建筑分为四层,周围均以立柱装饰,看上去庄重厚实;上层塔尖则高耸典雅,富有艺术特色。
但武汉历史的沉重,只有在每年的10月25日才能够体验到。每到这一天,响彻全市的空袭警报如期而至,因为这一天,是武汉沦陷的纪念日。在南京沦陷之后的1938年初,武汉仍然是国府许多重要机关的所在地,也是国军战略大转移的交通枢纽,在沦陷日之前,日机共对这里进行了72次空袭,而从那一年的二月份开始,中国空军与日本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空战,在整个武汉会战当中,成为抗击侵略的重要环节。
那一段历史还体现在市区内无数的防空洞当中。武汉大学的珞珈山里面就有一座巨大的防空洞。穿过防空洞,就能够从梅园宿舍区直通珞珈山另一端的珈园小观园。在夏天的时候,防空洞是躲避武汉酷热天气的好去处,但每到金秋十月的末尾,总有那么一天,站在珞珈山下防空洞门口,你就会听到那尖利刺耳的警报声从山头上传来,然后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开去。那声音穿透了历史。也照进了
现实,即使是生活在如此平静的岁月里,由历史深处传来的沉重的回音,也依旧时时刻刻敲打着中国人的内心。
武汉,是一种精神的自由
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在一起被称为“武汉三镇”,而每镇里面又有无数个分区。但只有东湖畔的武昌区。才是城市里名副其实的文教中心,在那里,除了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之外,还有素以“小清华”闻名的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湖北大学等一大批全国重点高校。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力作为基础,如今的武汉成为了中国三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在整个中南地区,武汉的高等教育最发达,高校最密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名在校大学生齐聚这里,构成了城市人力和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储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武昌区教育和科研资源发展而成的“武汉·中国光谷”地区,已经是国内的一大智力密集区——华中科技大学的光通讯和激光技术,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和农药学。武汉理工大学的光电材料及微电子技术,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其科技开发实力在海内外都处于领军地位。
作为中南地区文教中心的武汉,与中国其他文化事业繁荣鼎盛的城市相比,依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初来江城的外地客都会觉得,武汉人并不那么温文尔雅,而且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脾气,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直来直去。他们大声说话,大手做事,从不拐弯抹角,遮遮掩掩,无论男女,都从不愿意压抑自己而屈从于礼教,颇有一种南方人少见的彪悍性格。
在武汉生活,只要能够融入那种文化当中去,便也能够和当地人一样,不必忍受异乡人的孤独与压抑;只要随时随地把自己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满腔热情发泄出去,就可以体验到精神的解放,这就是我所理解到的武汉式的精神自由。
武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突然爆发的地方、当代中国文教繁荣的地方,同时也是精神自由的地方,一切都非偶然。在武汉生活,你可以抛去精致,抛去束缚,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展示自己,表露心态,不会感受到沉闷,反而更多的是一种专属于大江大湖的洒脱与不羁。所以说,从汉口火车站的邂逅,一路走来,包揽湖滨江城的文物风华,翻看武汉厚重的中国近代史,终于,我们走进了这座城市丰富的精神世界。于是,在武汉学习的四年时间,将是我们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