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墨初
清朝雍正年间的国子监司业(官衔,监内副长官)胡宗绪,10岁丧父,由母亲勤耕苦织抚养教育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者。不仅胡宗绪终身难忘母亲的大恩大德,而且天下做父母的都无不对胡母由衷地敬慕。
胡母本是潘家的千金小组,父母将她许配给桐城的一位读书人胡弥禅。胡弥禅功名未就即含恨早逝,抛下三个儿子和一无所有的几间茅屋。当时长子胡宗绪刚刚10岁,两个弟弟更小。胡母擦干眼泪,埋葬了亡夫。
第二天,她拖着病体,领着胡宗绪到一个离家很远的私塾,恳求善良的塾师收留了他。从此后,胡母在白日拼命劳作,干着男人的农活儿,夜里浆衣缝补,纺纱织布。没日没夜地拼命苦做,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能够上学。每日清晨,刚刚鸡叫三遍,她就起床给儿子生火熬粥,等儿子吃完离家时天才放亮。善良的母亲,总担心儿子害怕,含着泪将儿子送过村外山头,直到看不见儿子的身影才回家。傍晚,她再忙也要到村外,又把儿子迎回家。晚饭之后,她让宗绪坐在身边继续读书,告诫儿子要珍惜这难得的读书机会,刻苦学习,不要浪费大好时光。
灯光下,母亲一边纺线,一边细听着儿子的读书声。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转眼三年多了。胡宗绪学习十分刻苦,进步很快,胡母很高兴。但是,细心的母亲知道儿子读书的兴趣很浓,什么书都阅读,没有选择,怕他走了偏路。于是,她经常让宗绪把读的书念给她听,然后凭着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帮儿子选择学习内容。一天,胡母听儿子读程朱之书,讲的都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忍不住站起来,要求儿子不仅要多读这样的书,深刻领会程朱教人的大义,而且要身体力行,因为只有这样,儿子才能成为她所希望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还有一次,胡母听到宗绪读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喝令儿子停止,以后不许再读这样的文章。
胡母对几个孩子的教育很严格,而且十分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启发与教导孩子养成正直的品德。儿子要出门时,她总是叮嘱要走正路。待儿子回家后,如果发现衣服被草上的露水打湿,她就拿起竹板子训打,斥责道:“奈何不走正路?从小不习好,正路不走,长大成人了什么妄为的事也敢干。你要知道,歪门邪道是害人的泥坑,只有行得正,才能做正人君子!”胡母就是这样因势利导,依事引申,给儿子们讲述做人的道理。
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胡母自己每天只是吃些瓜蔓、野菜充饥,而把麦子熬粥给孩子们吃。即使孩子们剩下一口稀粥,她也舍不得吃,总要留给上学的儿子在夜间读书时吃。后来,胡母积劳成疾,家庭生活实在没有办法,懂事的胡宗绪只好辍学。为了不让儿子因一时的困难就此废学,胡母要宗绪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夜间仍在她床前读书,并忍着病痛辅导儿子学习。
在母亲的精心抚养和教导下,胡宗绪不仅在学业上大有长进,而且逐渐养成了诚实正直的品德。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胡宗绪没有辜负母亲多年的教育和期望,一举考上了进士,后来官至国子监司业,成为清代德才兼备受人敬仰的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