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华君
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眼镜、无人驾驶的汽车、穿在身上的电脑……这些美国科幻大片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玩意常常看得人头晕目眩。在电影院里看到忘情时,有人不免想入非非,有朝一日自己要是拥有这些新玩意儿那该有多酷!一旦从电影回到现实,难免心情一灰,因为那些不过是科技幻想而已。
不要难过,幻想从来都是发明创造的引航标。美国科幻大片里的那些新鲜玩意儿正一天天变成现实,走进生活,走向你我。
钢铁侠的手表
在影片《钢铁侠》中,钢铁侠的手表太神奇了。它可以导航,可以上网,可以通话,可以拍照……
现在这种手表已经初现端倪。国外媒体报道,去年十月,谷歌向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提交的手表设计,展示了带一块洁净触控屏的手表。这个触控屏幕可以像盖子一样翻起来,作为第二显示屏使用,能够提供指路、产品信息和电子邮件通知等。这种手表像钢铁侠的手表一样,其实就是一台戴在手腕上的微型电脑。有了这样一台电脑,你就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你个人需要的一些功能和用途。想想就觉得简直酷毙了。虽然专利并不一定会,甚至常常不会变成产品。但索尼和耐克今年都推出了他们自己的可穿戴式电子产品。
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钢铁侠的手表一定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芯片大脑
电影《黑客帝国》中,把芯片植入人的大脑这样的场面一定让你感觉非常震撼吧。
这项技术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师生共同开发成功。他们通过人脑接口技术制造出一种电路,将其植入老鼠的脑组织中,以创造出新的记忆。尽管这样的技术只能够为实验体植入约为5~10秒的短期记忆,但它仍然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2012年9月,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al Neuroscience》(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中。研究者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来治疗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的一些与记忆相关的疾病。
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显得很“幼稚”,但是要相信,科学发明从来都是从非常幼稚的起步阶段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随着时代进步,“芯片大脑”一定会成为现实。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到那时它会带来哪些副作用,也足以令人担忧。
阿凡达机器人
电影《阿凡达》中,机器人军队威力无比。机器人由人在它内部操控,比人类体型、力量大几十倍,有着敏捷的速度,永不疲倦。
美国已经研发了一种单兵作战装备,把它“穿”在士兵身上,通过附着在膝关节两侧的液压传动装置,可以使士兵负担起平时几倍的装备和补给,更有效地保障了士兵的生存。再配上其他现代化高科技设备,这些普通士兵就成了“阿凡达机器人”。
除了这种巨型机器人,《惊异大奇航》中那种可以注射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和飞船也不再是幻想。大到几毫米,小到几微米的纳米机器人已经出现,它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修复基因,激活细胞,维护人体健康。虽然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可以肯定,在未来几年必将带来一场医学革命。
特种部队黑鸦
在电影《特种部队》中,战斗机黑鸦真是神奇,上下左右自由飞行,不受起落场地限制,速度快如闪电。
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架私人飞机那该多好。超级吃货们就可以早晨在纽约吃甜甜圈,中午在东京吃寿司,晚上去重庆吃火锅。去年底,一家英国公司宣布他们取得了“自飞机引擎发明以来航空航天推进技术领域最大的突破”,可以数小时内抵达全球各地。该公司最新研制的高超音速引擎将可以让飞机轻松突破现有飞行速度。
在航空航天领域,超音速飞行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军方痴迷于超高速导弹概念,甚至设想着超高速炸弹的可能性,而我们大多数民众则都梦想着能在数小时内从太平洋的这边飞到另一边。当然,实现这些梦想最大的障碍便是推进技术。当速度超过2马赫左右,引擎将难以及时获得足够燃烧的氧气供应,这就好比坐在一辆时速300多公里的动车上探出头去尝试深呼吸一样,几乎不可能。
这种超音速引擎的设计中包括新的空气冷却方式,空气被冷却后其中的氧气会被引擎使用,速度达到5.5马赫,随后启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巡航飞行阶段。
真正的终结者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可以独自完成刺杀任务,而现在,这一科幻产物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
近日,美国的一项报告称,最多再过20年,拥有一定独立意识,可以单独完成任务的“杀戮机器人”将会诞生,其主要需求者将是世界各国的军方组织,这项技术将可以避免人类进入危险地区执行任务,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在中东战争中频繁遭遇炸弹袭击的美军来说,智能杀戮机器人将是梦寐以求的发明。
其实,自主系统已经被部署在美军的一些军事设施中了,比如雷神公司的方阵枪系统就被部署在美国海军的船只上,可以自动搜索并摧毁敌人发射的炮火。而诺斯罗普·格鲁曼X47B则是一个无人驾驶飞机,它可以在航母上起降,执行无飞行员的空中战斗甚至是空中加油任务。
托尼·斯塔克显示屏
《钢铁侠》里的托尼·斯塔克在发明钢铁战衣时,可以在一个3D显示屏上随意抓取虚拟零件进行拼装。
如今,这一幕已经变为了现实。由美国加州科研人员开发的一种显示屏可以追踪用户头颅和手臂的转动,适时调整用户看到的3D图像,让用户看到的3D图像更具现实感。这项技术称为“虚拟全息3D”技术。通过特制3D眼镜,用户可以看到从屏幕中延伸出来的3D物体,甚至可随意操纵这些虚拟物体。配备了专用笔,内置传感器,允许用户在3D空间内追踪物体运动。对于设计师来说,这项技术意味着从此他们只需移动空间内的虚拟设计元素,而无需面对改了又改的稿纸。
夫妻两人能够同时在一台电视上观看不同的节目而不互相影响、真实感“扑面而来”的3D照相机、戴在头上而不是塞到耳朵里的“耳机”……这些目前看起来还带有“科幻色彩”的电子产品很快将流向普通家庭。
伊森视网膜相机
影片《碟中谍4》里, 伊森的视网膜照相机让人叹为观止,它可以像隐形眼镜一样佩戴,只须眨眼就能把人物图像拍下来并且传送给接收装置,还能识别人物身份。
比利时微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嵌入隐形眼镜的微型球形液晶显示屏,虽然目前只能显示极其简单的符号,但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医学专家已经设想将来利用它帮助虹膜受损的人限制视网膜的进光量。
不仅如此,美国一家创业公司科研人员发现,每个人的眼白都有不同的纹理结构,利用这个原理,他们打造出来了一种全新的安全软件,将眼睛当成了“密码”。当你为手机解锁的时候,你只须要盯着手机的摄像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即可。该公司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这款软件,目前已有手机厂商有意将这款软件嵌入手机中。
试想,当纳米技术让电脑可以植入隐形眼镜,再配上视网膜识别技术,不就是一款真正的伊森的视网膜照相机吗?
美国科幻大片里的新科技玩意儿并不仅仅是上面所举这些,它们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想象丰富奇特,常常看得人目不暇接,头晕目眩。因此看了电影令人不免浮想联翩:不久的将来,这些新科技一一变成现实,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