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似看山不喜平

2014-04-29 14:30:41杨彦魁
新闻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晚会日报生动

杨彦魁

长期以来,《内蒙古日报》新闻标题的主要矛盾是“平”。我们说文忌平,其实,题也忌平。从一个时段的报纸看,标题“平”的表现如下几种:

例一:数字题

数字是重要新闻事实之一。但在以数字作题时,需要考虑读者的认知度。比如,主题为《上半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62.6亿元》,副题为《开工建设里程8939公里》,两个均以绝对数为题,一般读者从中看不出投资和开工建设里程的多寡。再如《今年我区共有171629名考生考上大学》,也是如此。所以,在以数字作题时,应以体现变化为要。比如,用对比数作补充,读者会从变化中看到新闻性。

再如,《前7个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9万名》,消息导语中有“全部实现动态清零”的说法。如果以“动态清零”之意作题,是否比“3.9万名”的绝对数更鲜明?

例二:无“地”题

“何地”是新闻五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它也是标题的要素之一。虽然在标题有所侧重时,“何地”不一定非要上主题,但在需要时必须出现,否则它的新闻性就会降低。如《无人机航拍扫除废水排口》《57.59万亩马铃薯患晚疫病》等。其实,前者说的是在黄河上的废水排口,但无“黄河”一地点,在标题上就可能产生是全区域的废水排口的误解。再如后者,同样,无受灾地域,也就无法从标题上衡量灾情的大小。

从以上两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标题中的“何地”必须在不言自明和众所周知时,才可考虑舍弃它。

例三:网络题

现在,有些纸质媒体上比较普遍地使用网络题,《内蒙古日报》也有这样的标题。如《赵智臻:选对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坚持走下去》。这本是一篇通讯题,连同标点,此题共19个字,其冗长得几近于消息题的字数。而且,其中“选对方向”和“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方向”一词重复使用。同时,本题共有3个层次的表述,从而形成了多义,难读,更难记。

模仿网络题是一种学习,但别丢了纸质媒体做题的优势。《人民日报》也作类似的题,但是,一,它并非固定模式;二,它只限于最多“2义”;三,更无文字上的重复。从而使其既吸收了网络题的长处,又发挥了纸质媒体标题的优势。

报纸因其创办的年代久远,因而创造与积累了标题方面的三大法宝:一是三行题;二是虚实兼用;三是直接归纳与引申归纳。此三者,广电与网络无一可比,从而形成了报纸标题变化无穷的优势。

例四:长题及一行题

《新巴尔虎左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助推新牧区建设》——长达23字,《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讲话的通知>》——长达59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26个字。

以上三题,有的长在专用名词和它的重复使用上。如第一题,地名“新巴尔虎旗”占了5个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占了10个字;第二稿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占了16个字,再加上重复使用,占了28个字。有的长在了未对其进行应有的归纳。这样,长题势必形成。

在相当一个时段里,《内蒙古日报》各版的一行题极为普遍。除有自治区领导需要点名,为此而增加的副题外,80%以上为一行题。因此也就极易产生长题和多义题。因为失去了肩题或副题的辅助和依托,如再不善于归纳,或疏于归纳,必然失去把主题打造得简练、生动的机会。

以《包头装备制造业严把环保创新双门槛》一稿为例,标题在归纳中是用了心思的——把创新和环保用“双门槛”的形象化文字进行了提炼。但导语中则有“118个项目的偌大园区,竟然看不到一根烟囱”的表述。假如我们采用两行题,把现在的题变为肩题,而把“118个项目竟然不见一根烟囱”作主题,效果又会如何?

尽管这一主题抓住了环保这一个“门槛”,生动、形象了,但另一个“门槛”自然也会被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出来。而且,主题还少了4个字。

例五:归纳题与提炼题

就党报而言,我们在做题上“求准”是正确的,在“准”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也兼顾到简练、生动、鲜明,从而起到“抓人眼球”的作用呢?

我们来作一个对比。肩题《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主题是《要求制止豪华铺张 提倡节俭办晚会》。同日,此文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肩题为《中宣部等五部门》,主题《叫停奢华晚会》。《内蒙古日报》用的是直接归纳法,《人民日报》则用的是提炼法。所作的标题应该说都是正确的,区别在哪里呢?

从字数上看,《内蒙古日报》肩主两题共26个字,《人民日报》共13个字,相差一半;从生动、鲜明上说,“叫停”,一个动词,把这个通知说“活”了;从提炼的角度说,《人民日报》把通知的六项规定,概括为“奢华晚会”,准确而真实。所以,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标题不但做到了准确,而且更生动、鲜明、简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日报》的这一题,使用动宾词组的动词——“叫停晚会”的“叫停”,使 “死事”“活化”,形成动感。

《内蒙古日报》标题产生“平”的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说,以工作类报道为主,或者是规定动作——报道内容的同质化,造成标题的雷同化;从主观上说,传统的对党报性质的认识,使得编辑记者在潜意识中形成了“非错即对”的作题理念。或者说,标题制作上把“准确”列为“绝对”标准,以致弱化“生动”和“鲜明”。

总结《内蒙古日报》“平”题的表现:少角度、少提炼、少动词、少辅助(肩、副题)。转变方向——变“四少”为 “(转)变角度”、“(注)重提炼”、“(使)用动词”、“(增)加辅助”(兼用肩题和副题)的方法。简言之,要“变角度”、“重提炼”、“用动词”、“加辅助”。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赵萱瑞

猜你喜欢
晚会日报生动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8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