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含金量全国排第二
2014年年初,《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经济数据(截至2月23日),以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为基础,计算得出《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云南、江西、安徽、海南、重庆、山西、福建、黑龙江、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天津、辽宁、河南、甘肃、河北、宁夏、吉林、山东、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京津将共建中关村科技新城
日前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了解到,在天津市宝坻新区,一座“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即将崛起。天津宝坻“北方水乡”的宜人环境和高端制造等长处,将与中关村高科技研发和创业服务等优势“双剑合璧”,共同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2013年11月,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建设组正式组建,由京津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反复沟通考察,讨论方案,在新城的产业规划中,既有天津得天独厚的物流业和高端制造业,更有中关村引领全国的新能源、环保产业、创业服务业,将形成以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制造、智慧物流、创业服务为主的五大产业板块。
六十八家单位打造跨界创新平台
在市科委的倡议下,2月21日,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23家联盟和服务机构发起的“首都创新大联盟”正式成立。来自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内的68家成员单位,将互通有无、携手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创新研究,有望快速实现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到产业崛起的发展。
北京首条“空中小火车”拟今年开工
北京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空中小火车)——玉泉路线有望于今年开工,2015年建成通车。2月23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网站对玉泉路线进行了环评公示,并公布沿线21座站点名称。 根据铁科院网站上关于玉泉路线工程环评公示,其是本市首条推出的跨座式单轨。该线路起于永引渠北路与金顶北街交口东北侧。该工程计划于2014年开工,2015年建成通车,总工期2年。
总部经济占全市GDP近一半
3月7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北京总部经济最新调查报告。2012年,全市共有各类总部企业1533家,比上年增加228家,总部企业创造的GDP为8655.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北京总部企业以占全市0.4%的单位数,实现了全市近6成的收入,创造了全市近一半的增加值和利润,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底,总部企业拥有资产70.4万亿元,增长11%,占全市资产的63.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收入7.3万亿元,增长14.4%,占全市收入的59.9%,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总部企业超过八成集中在朝阳、海淀、西城、东城和丰台区,空间聚集效应明显。2012年总部企业吸纳从业人员308.3万人,同比增长10.1%,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7.8%。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营总部企业实力还较弱。2012年民营总部企业197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12.9%,创造的增加值仅占全市总部经济的2.2%,拥有资产和实现利润则不足全市总部经济的1%。
北京投百亿资金扶持文创产业
北京将打造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近日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研讨会”上,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表示,近期将面向社会公布北京市各个区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周茂非表示,北京市每年统筹100亿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扶持在北京发展的文化创意企业。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者、经营者与发展繁荣的第一推动力。”周茂非说,随着北京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市场中优秀文化人才不断涌现,但体制藩篱依然存在,国有体制内单位多为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间短,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也存在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特别缺乏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文创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