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冕宁的“打和尚”习俗

2014-04-29 00:44龙圣
寻根 2014年4期
关键词:庙里老和尚和尚

龙圣

我国古代由于缺医少药,老百姓遇到自家孩子体弱多病、易哭易闹等情况,往往举办各种仪式加以缓解,如拜干爹干妈、拜自然物(山石、大树、江河、井塘)等,长期以来在各地相沿成俗,体现出他们关爱下一代的情感和心理。然而,四川冕宁县的老百姓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却并非如此,而是举行奇特的“打和尚”仪式加以解决。

打和尚的缘由

“打和尚”,又称“打懒和尚”“还俗”“脱白”,是四川冕宁民间流行的一种为小孩保平安、解关煞的习俗。

冕宁旧时因医疗条件不发达,常常出现小孩哭闹、久病不愈之事,家长无奈之下,便去请算命先生给孩子“考时候”,也就是根据其生辰八字推算吉凶。算命先生如果算出某个小孩命中关煞多、关煞大,便会建议家长将其许给庙里做和尚,通过佛祖来保佑其渡过难关。许给庙里的小孩仍然住在家中,但要遵守戒律,不能提前订立婚约,等等,待到年满12岁,再举行还俗仪式,由庙里的老和尚将其逐出山门,故称打和尚。

打和尚习俗在冕宁由来已久,下面是一张清代冕宁县新白村吴姓儿童的算命单,显示当时就有打和尚的习俗。据主人家介绍,这位先祖小时候体弱多病,请郎中看过,但一直没能治好。最后,家里请来算命先生给他“考时候”,结果发现他命中有关煞,需要送到庙里做和尚,才能保其平安过关。

吴姓先祖被许到庙里做小和尚的说法,在下面这张算命单中有简单的记载。算命单左上部有一大大的“关”字,表明其命中有关煞、多灾多难,需要化解。而“关”字之下,则是具体的化解方法和注意事项:“童造,忌满百天生人,椅座架,铜盆洗脸,庙内南方,少行,父母相生。”其中提到的一个化解方法便是许到庙里做小和尚,并且要拜庙里位于南面的菩萨,这样才能获得平安。尽管我们不知吴姓这位先祖12岁时还俗的情况如何,但从上面的记载仍可部分地窥见打和尚习俗在冕宁历史上的流行。

打和尚仪式的昔与今

打和尚习俗主要分为“舍白”和“脱白”两道仪式。“舍白”即将体弱多病的小孩“舍”到庙里做和尚,由于穿白色僧服,所以称为舍白。脱白即小和尚脱去白色僧服,从庙里还俗,故称脱白。

据老人们回忆,民国时期将体弱多病的孩子舍入庙里做和尚的习俗在冕宁非常普遍。舍白的方法是,由家人将孩子领到庙里给菩萨磕头,由老和尚为其念经祈福,换上白色衣服,表示进入佛门。念经完毕,小孩先将衣服穿回家中,然后再脱下来保存,不得用水清洗。等到小孩满12岁时,再由家长领到庙里去还俗。去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香烛、纸钱、供品、素食以及一只雄鸡,一把扫帚。还俗之时,先将面条、面饼等素食送给庙里的和尚,请其在山门处的菩萨面前念一整天的经,并用数条长板凳搭成一道桥,延伸到山门外面。第二天早上,需还俗的小和尚披着舍白时的衣服,站在搭好的桥上。老和尚先跪念经文,然后立起身来,一边用扫帚打在小和尚身上,一边大声地呵斥:“你这个一不烧香、二不扫地、什么事都不干、好吃懒做的和尚,留你何用,逐出山门,从今往后不准你再踏进山门半步!”小和尚听罢,随即脱去白衣,顺着搭好的桥跑出寺院。出了寺院,在回家的路上,家长找一随缘碰到的人给孩子起个名字,不管此人什么身份、什么职业,只要愿意取名就行。有了名字就表示小和尚已经还俗,不再是佛门中人了。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小和尚还俗是通过老和尚用扫帚“打”出山门的,所以这一还俗仪式又俗称“打和尚”或者“打懒和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冕宁民间打和尚的习俗不如过去那么兴盛了。但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增多的缘故,许多家庭对小孩倍加珍爱,使这一以保小孩平安为目的的传统习俗仍得以在民间延续。不过,打和尚习俗在当下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如今,若冕宁某家小孩体弱多病不好养,家里会找来道士给“考时候”,如发现关煞多,便需举行舍白仪式。先由道士把孩子的生辰八字以及家庭住址写到一张红帖上备用,然后孩子家长去找一位富贵双全的年老长辈(不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带孩子到庙里去舍白。以前去哪座庙舍白,都由算命先生测算决定,现在冕宁民间小的庙宇大多颓败,而且没有和尚在里面主持法式,所以大家一般都去县城东北方向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灵山寺舍白。灵山寺由开山祖师杨学信创修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灵山寺大殿外有四根大柱子,舍白时,家长就将道士事先写好的红帖贴在其中一根柱子上,口中念道:“某家有某小孩,体弱多病,现在把他送给你灵山寺做小和尚,在你佛祖膝下,请保佑他健康成长。”贴好帖子后,家人带着小孩进入大殿找住持法师,然后在殿上上些功德,再请其给孩子起个法名,因为灵山寺的开山祖师姓杨,所以法姓为“杨”,字辈统一取“法”字,名则根据男女而定,如男孩可叫杨法明、杨法善、杨法刚等,女孩则可叫杨法美、杨法妙、杨法柔等。如此,舍白仪式就算完成了,舍入庙里的小和尚不用像以前那样象征性地穿上白色僧衣和请老和尚诵经祈福。此后,小孩与家人回家,等到12岁还俗即可。由于现在已经废除了以前订娃娃亲等陋俗,所以舍白的人家也不用再担心犯提前订婚等戒律。

待到舍白的孩子12周岁时,家长又得为其举行脱白仪式。仪式之前,事先找一位富贵双全的长辈(要求同上),并预备好香纸一刀、蜡烛九支、雄鸡一只、扫帚一把、新衣服一套、新鞋一双以及素食若干。然后家长和长辈一起带孩子去灵山寺还俗。去还俗的一般都赶在早上,有些路远的甚至凌晨两三点钟就动身前往。到了灵山寺,家长先在大殿外点燃香纸敬神,然后再点九支红蜡烛,叫作“九品”。如果“九品”燃烧顺利,则寓意一切平安如意。敬神完毕,家长带领小孩去请寺里的住持老和尚,为表诚意,家长先向其献上糖食果品等素食,当地称为“三色米”。此外,还要给庙里上些功德。然后,脱白仪式正式开始,老和尚将家长准备好的雄鸡握在手里反复念经,小和尚则穿着一件旧衣裳,肩膀上搭件旧裤子,脚上穿双旧鞋,手里拿着把扫帚,站在一旁。

念经完毕,老和尚问:“你扫地不?”

小和尚回答:“不扫!”

老和尚又问:“你挑水不?”

小和尚回答:“不挑!”

老和尚大声呵斥道:“不扫地、不挑水,就把你赶出庙门去!从今往后,不准你再回来!”并顺手做一个扬手要打的动作。

然后,小和尚把拿在手里的扫帚一丢,接着就往大殿外边跑,边跑边脱下身上的衣服、裤子,一件件地丢掉,等到出山门的时候,再把鞋子也丢掉,光着个脚板跑出山门。出山门后,家长将事先准备好的新衣服和鞋子给小孩穿上,或者让事先请来的长辈给其穿上,再由这位长辈按照自己的姓氏给起个俗名,并在孩子胸前戴上一朵大红花,然后家长、长辈、小孩一同下山回家。从跑出大殿那一刻起,一直到回到家里之前,都不准小孩回头看,也不准其说话。这就算是从庙里还俗了。还俗以后,小孩三年之内不准进入任何寺庙,三年满期则不再受限制。打和尚习俗的传承、变异与社会功能

打和尚习俗从古至今在冕宁民间流传,虽然目前在总体程度上不如以前那么兴盛了,但依然受到欢迎,当地一位孩子的妈妈曾表示:“现在灵山寺每天都有去打和尚的,而且从开山门到封山门,祖师殿下都有人打和尚,围观看热闹的也很多。”有意思的是,打和尚习俗产生于缺医少药的年代,体现出人们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但是,如今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为什么民间却依然热衷于这一习俗呢?窃以为,打和尚之所以能在当今传承不息,主要在于人们关爱后代这一社会心理和情感因素的长期存在。换句话说,虽然落后的社会条件改变了,但是古往今来,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平平安安的夙愿却始终未曾改变过。正是这一强大的情感因素造就了稳定的社会心理,为打和尚习俗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尽管如此,打和尚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发展的,这主要体现在习俗的若干细节上。例如,以前脱白后需要起俗名,办法是在回家路上碰到谁就找谁起,一切听天命、看机缘,碰到条件好的自然就好,碰到条件差的也认命,总认为是由天意决定的。而现在的办法是提前物色好“富贵双全”的人,图个吉利。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出民间功利性的日益增长,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人们在思想上的逐步开放,即从原来那种随缘、天命注定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谋得孩子将来的幸福,这一转变不再把人当成是被动的、毫无作为的、逆来顺受的,而是主动的、可以作为的、可以争取的,极大提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一种思想上的解放和进步。

在仪式细节变化的同时,打和尚习俗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调整,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旧时,人们迷信打和尚的治病功能,而在当下,人们更愿意相信现代医学。因此,家长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的是医院,打和尚只是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心理安慰,也就是通过仪式表达一种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的愿望。从“仪式功能”的角度来看,当下的打和尚习俗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戏剧性色彩,而不是其宗教神秘性。不论是老和尚与小和尚一问一答式的对话,还是他们一打一逃的象征性动作,都具有极大的表演成分,打和尚正是通过这种有趣、轻松又带有娱乐性的表演和互动,给家长、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和正面的精神鼓舞,帮助孩子增强健康成长的信心。而这些孩子健康效果的取得其实也不完全是一种心理引导的结果,还包括这时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因为那些体弱多病的孩子成长到12岁时,身体已经获得进一步的发育,抵抗力也逐步增强,打和尚仪式在这一时间举行,符合人的生理发展规律,因此往往显得比较“灵验”,这可以说是该习俗受人们欢迎的一个小窍门。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结婚年龄推迟、对象不好找、离婚率升高等问题的出现,打和尚习俗不再局限于小孩子的保平安,也涉及成人婚姻方面的保顺利,在功能上进一步多元化。有的成年人也像小孩子一样进入庙里当上一阵子和尚,然后再还俗,希望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而获得婚姻的顺利。不过,与小孩子相比,成年人打和尚的要少得多,并非这一习俗的主流。

猜你喜欢
庙里老和尚和尚
猫闹鸟
小和尚打水
小和尚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祈祷
瞎编
老和尚的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