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却大多创意缺乏,产品单一,如何更好地发掘博物馆的文化元素、更多精彩的创意,并且传播推广创意产品,获得更多人喜爱?
好的市场离不开策划和推广
在这个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了解,台北故宫近些年推出了2400多种的文创产品,不论是“朕知道了”胶带爆红,还是翠玉白菜卖到断货,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这些文创产品巧妙地将居庙堂之高的艺术珍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才能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
自今年开始,故宫密集推出了艺术衍生品。但相关专家指出,要让这些衍生品深入人心,还需要找准传统和现代和结合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故宫在内的国内博物馆要做的还有很多。
此外,艺术衍生品也需要好的策划和推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说,博物馆不能远离观众,博物馆要做到与人亲近要依靠与人们亲近的活动。台北故宫博物院曾推出衍生文创商品设计竞赛,进行特展预热和推介。为了提升设计品质,博物院特别为参赛者举办了国宝100之美学解析讲座、设计创想营等,以增进参赛者对院藏文物内涵及创意化潜力的理解。这些艺术衍生品是博物馆与超过90家厂商合作的“让文物再生与重生”的产品,这也让“时尚”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新形象。
“朕知道了”胶带纸便是由两名大学生创意设计,他们希望故宫文物能活泼起来,吸引年轻人。“朕知道了”来自康熙的御批“朕安”和“知道了”,他们巧妙地把两句话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新鲜词语。被网友称为“霸气侧漏”,新鲜、有趣、话题性强,令这种售价仅为40元新台币的艺术衍生品颇受欢迎。但这款产品本身是有严格的文物史料出处的,堪称高端文物与低端文创产品结合、衍生的典范。
推广公众艺术审美扩宽消费基础
“衍生品是博物馆知识消费的延伸”,中央美术学院国家数字媒体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彦风说,希望在未来,博物馆每一件文化产品都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将“博物馆带回家”。
此外,陈履生认为,没有很好利用藏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利用藏品需要投资,需要社会群体的支持,但这方面往往缺位。另一方面是购买力的问题。这两方面原因都来源于社会公众并不了解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也未能普遍具有审美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艺术衍生品本身就具有艺术审美的普及功能,而要公众接受艺术衍生品,又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能推广艺术审美,加强公众对艺术品的关注意识,艺术衍生品才能发挥其社会功能。”
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指出,中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是4万多亿元人民币,但2013年文化消费实际规模是1.6万亿左右,还有3万亿的空间没有发掘出来。如果开发的好,艺术衍生品完全可以在3万亿的空间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