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月,道旁的迎春花却已绽开金黄的华服,粉嫩的樱花也在杨柳风里嫣然甜笑,难得的无霾日,北京画院美术馆门口一位衣着质朴的大叔静静地坐在花坛边,消遣着春光,似乎并不着急向路人推销面前仅剩的一套《齐白石画集》。
“上午拿过来三套,这才中午,就剩这一套啦!”精装本的画集,书封里有上下两卷,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400多页。“定价380,本来卖150,最后一套了,算你120吧。”
田大叔介绍,他原本一直在中国美术馆“蹲点”,一天出售十套八套没问题,最近北京画院有齐白石的展,才到这边来“赶集”,“这套画集是好东西,来看展的人都识货,很好卖!”
他说自己干这一行已经十来年了,从2005年开始,生意越来越好,“以前画画的老师、学生买的多,尤其男的、长头发,一看就搞艺术的;现在买画册的普通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家丫头说,这叫文化消费,艺术生活化,我觉着挺好。”
田大叔说的北京画院的展,指的是“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他说的“这一行”,则是艺术衍生品行业。
艺术引导消费
什么叫艺术衍生品?艺术衍生品是以艺术为媒介,将艺术家原创的艺术精品经过设计再加工,然后转化为可供大众消费收藏的艺术商品。目前,市面可见的艺术衍生品包括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发行的专供收藏和欣赏的版画,印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以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等。
曾举办艺术衍生品展览的白盒子艺术馆负责人认为,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急剧转型,带来了国人精神需求的巨大释放和生活方式的迅疾变化。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家居条件。普通、无个性的设计元素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艺术化生存、时尚化生存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艺术家通过艺术衍生品把更新颖的艺术观念和更精致的美学气质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借助日常化、生活流的方式将当代艺术的语言和精神传达给社会,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艺术衍生品正在给中国式日常生活的变革注入全新的体验,也必将在未来的全球大众文化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国外,所有美术馆、博物馆几乎都配有自己的艺术商店。衍生品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博物馆营收的经济支柱。
“朕知道了”堪称榜样
艺术衍生品的光景,如同窗外三月的景致,春虽浅,意已深。
近的来说,在春节期间,北京后海恭王府游人如织,许多人离开时手里都拿着一个“福”字画轴。据恭王府管理处介绍,这种条幅利用王府中所藏康熙御书“福”字碑制作,多年来一直卖得很火。“福”字画轴的热销,折射出的便是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远的来看,则不得不提台北故宫博物院,把艺术衍生品做得颇为风生水起。
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2013年的艺术品衍生品收入,竟达到9亿元新台币,数字直逼10亿元新台币的门票收入。可见,艺术衍生品日趋成为大众消费品。而在201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年的文创礼品生意已达到7.2亿元新台币。
2013年夏,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一款创意胶带纸,上印康熙的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四个字,这种售价仅为40元新台币的小玩意推出伊始,即在网络上爆红,1500个3天卖断档。而台北故宫的馆藏珍品翠玉白菜更是有200多种衍生品,类型涵盖了公交卡、项链、挂饰、文具夹等,可谓无所不及。
近些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衍生品这个市场逐渐打开缺口。从几元的明信片到几万的版画,艺术衍生品的价格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艺术已经不再让大众感觉遥远了,价格也不再让人感觉望尘莫及。
北京798艺术中心的白石茶馆、今日美术馆的艺术礼品店、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深圳22艺术区的艺术生活超市等,已经成为国内艺术衍生品销售的行业样板。
甚至,衍生品生意已经由线下发展为线上,美国的艺术衍生品销售网站ART.COM有约150万件高清复制品,与ART.COM销售形式相类似的国内网站有hi小店、HIHEY.COM等线上商店。其中hi小店既有线上销售平台也有线下门店,其网上平台多是年轻艺术家的原作,价格从2000元到5万元不等。
由文化部、中拍协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其中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仅占整个市场的10%。在欧美国家,艺术版权产业的发展使艺术衍生品交易额达到艺术品直接交易额3倍以上。中国市场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