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4-04-29 10:57高立刚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

高立刚

摘要:以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阐述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况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武汉东湖;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01-04

1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建立在城市及其周边,具有一定自然特性、科学研究和美学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发挥一定的科普与教育功能,并兼有游憩休闲作用的特定地域。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它在改善生态状况,为人们提供游憩、康乐的场所,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国家湿地公园是指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这一概念主要使用于中国。

自2005年2月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获批,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13处。

2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的指导和支持下,2006年底,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启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2008年12月,由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编制《武汉东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成为第二批获批的20处试点单位之一。

2.1区位概况

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隶属大东湖景区规划范围,地跨东湖吹笛、落雁景区,水域主要包括团湖、后湖、喻家湖。场地东接武汉中环线,南靠马鞍山森林公园,西至东湖磨山余脉,北边临近东湖清河桥,总面积约102 km2,其中水域面积455 km2。外围保护范围东至建强村,南至梅山、猴山一带,西至郭郑湖,北至落雁岛,用地面积61 km2;周边景观控制区主要涉及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及磨山景区的湖泊湿地区域,用地面积约为27 km2。

2.2地质资源概况

东湖地貌类型非常丰富,有江河、湖泊、港湾、岬湾、湖滩、山丘、谷地、岗地、平原等。东湖为壅塞湖,受湖区地质地貌影响,湖岸十分曲折,形态相当复杂,为江汉湖泊群中所少见。湖泊最大宽度为81 km,平均宽度为2.9 km。全湖岬湾交错,有大小岬湾120多个,岸线长1115 km。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构成为景区野生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3生物资源概况

(1)湿地植物资源:在滨湖湖汊和岛屿分布着50余种湿地水生植物。比如芦苇、水烛、梭鱼草、再力花、芦竹、苔草、香蒲、灯芯草、茭笋、荷花、睡莲、野生菱角、荇菜、萍蓬草、芡实、黄丝藻、黑藻、聚草等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分布广泛。目前生境较好、人为干扰较小的湿地植物聚集地主要在落雁和吹笛景区,磨山、听涛、白马景区也有少量分布。

东湖湿地湖岸人工营建的湿地植物景观以池杉、水杉、垂柳、夹竹桃等群落为主,构成了湿地景观背景林。

(2)湿地动物资源:东湖湿地公园是众多鸟类栖息的天堂。湿地中常见的鸟类有白鹭、灰鹭、红嘴鸥、野鸭、百灵、兰雀、白头翁、丝雀、鸠、八哥、啄木鸟、戴胜等30余种。东湖湿地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有50多种。此外,湿地中还有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3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2009年,在吹笛景区渔村处设立“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石一块。2010年,东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上报市林业局,纳入省、市的“十二五”林业规划,并通过省林业厅上报国家林业局,纳入了全国“十二五”林业规划。

3.1成立专门机构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与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滨湖湿地基本重合,根据武东景\[2011\]6号文和武编\[2012\]17号文,同意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增挂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牌子,承担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组织实施,负责湿地公园相关项目申报,湿地公园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不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

3.2建设现状

目前,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尚未正式开工建设,现状主要是依托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配套资金建设的一期、二期滨湖步行道及配套绿化,沿湖栽植了一些观赏水生植物,修建了15 km沿湖步行道以及栈桥、休闲亭、星级公厕等。

3.2日常管理

目前主要由吹笛景区进行管理。东湖湿地湖面漂浮着外来入侵物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不定期地采取人工打捞和定桩搭网阻拦的方式对其进行清理;沿湖步行道两侧每年进行多次打草机打草;对岸边水生植物过密处疏减、过稀处补栽;对沿湖步行道进行绿化改造提升,补栽了夹竹桃、木芙蓉、池杉、垂柳、山茶、紫薇、麦冬等;设置垃圾桶,派保洁人员对湿地沿线步行道进行日常保洁管理。目前湿地核心区域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美,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始终奉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开发利用。

4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4.1缺乏配套资金,经济、社会压力较大

东湖湿地地处城市中心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由于资金匮乏,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设备严重缺乏,目前没有配置专用的相关办公设备、科研设备、野外巡护设备等;没有对河流水文、水质、动植物种群进行动态监测的设备及能力。

东湖湿地位于武汉市中心区,城市交通十分繁忙,境内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极大影响,东湖湿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4.2周边群众湿地保护意识差

东湖湿地周边社区的经济情况比较复杂,周边工矿企业、“景中村”、农民自留地等遍布在东湖湿地周围,对东湖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给东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4.3鸟类栖息地日趋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东湖湿地风浪大,以前鸟类集中栖息地——团湖鸟岛受风浪影响仅存一条带状植被,鸟类栖息地面积逐年下降。除核心区域外,东湖湿地周边多为石板、水泥等人工硬质驳岸,沼泽、滩涂区域少,不利于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5对策分析

5.1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配套规划

湿地公园规划至关重要,将影响到湿地公园能否实现其目标和功能,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原则贯彻到湿地公园整个规划过程中,坚持少改造、多保留,少建设、多修复,少人工、多自然,实现对生态平衡的最小干预,维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3\]。

“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委托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在做规划。将按照规划逐步实施完成。计划投入1 700万元在不破坏现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整个湿地公园规划由七大部分组成:湿地鸟类观赏区、东湖渔家观赏区、湿地花园观赏区、湿地科普观赏区、“湖光山影”景观展示区、水乡田园风光展示区和湿地原生态保护区。

在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方面,将设置界碑、界桩,建设相关管理、科研用保护宣传站房,配备用于鸟类和野生动植物科研的相关仪器设备,配置快艇、船只、摩托等巡护设备,修筑驳岸、栽植水生植物等。

5.2加强宣教能力的建设,扩大社区共管参与

使东湖湿地的保护事业由管委会管理变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重视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社区居民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旅游服务;将湿地公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机制,为居民提供就业和替代生计项目,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鼓励社区制定“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并参与管理决策。

5.3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逐步恢复生境原有机能

合理规划鸟类保护区,建立鸟类栖息地核心区和缓冲区、水上廊道、动物运动的踏脚石,增加景观异质性;严格控制人工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应本着尊重自然与当地文化的理念,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设风格,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旅游服务设施,大体量的旅游配套建筑物尽可能远离湿地。

6结语

随着国家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湿地公园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建设将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要将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湿地公园的设计者、管护者要以“生态为先”,实行分区管护,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全民旅游素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湿地公园切实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5.

\[2\]江泽慧.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战略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阮坚勇.关于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园林科技,2006(3):3-5.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