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考纲解读

2014-04-29 22:28陈金华曹祥文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考查

陈金华 曹祥文

2014年各省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已陆续公布,对于高考语文来说,每年的考纲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透露出命题走势与考查题型的变革创新,在目前,“吃透”考纲是必备的攻略。

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

北京市丰台二中特级教师 陈金华

从最新发布的考纲来看,与去年考纲相比变化不大,可以用“题型成熟,稳中求变”八个字来概括。在一些语言上可以看出略微变化,阅读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要求中,除会写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还要会写实用类文章。

变化趋势

一、小作文考查省市扩大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变化上的新体现。在语言运用题板块,部分省市已向小作文(或称微写作)方向转换,考查省市呈扩大趋势。比如湖南卷在2011、2012年的小作文命题,一直注重新闻短评类的写作,而江西卷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将“语言综合运用”题定位为小作文,要求写作200字左右的短文,实则是将写作考查一分为二,采用“小作文+大作文”模式。2014年高考,江西卷仍将延续这一考查模式,大小作文同时兼顾,两相并重,以继续强化对考生专项表达能力与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

2014年,在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上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北京市,明确表示语文学科写作考查将增设“微写作”,采用“微写作+作文”模式,即“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赋分为10分。从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来看,微写作篇幅短小(150~200字),形式灵活,命题贴近现实生活,实践性强。很明显,北京语文高考设置微写作,目的在于更全面地考查考生写作能力,体现了高考写作考查多样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二、名句名篇默写调整大

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考查篇目调整。随着各省市对所圈定的篇目持续多年地考查,很多考查已基本达到饱和,为继续引导积累,强化积淀,调整考查篇目是正常的。从2014年的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看,考查篇目调整较大的有重庆、湖北等卷。重庆与去年相比,古诗文考查范围调整增加了《师说》《望海潮》《醉花阴》《琵琶行》《秋兴八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经·采薇》《春江花月夜》《旅夜书怀》等篇目,总计达33篇;湖北卷则将2013年增加的《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文撤下,调换为《观沧海》《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篇目;另外江苏、安徽等卷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考查篇目的调整,都体现出侧重向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积累的篇目靠拢的特点,这一点体现了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力求将初高中阶段全线打通,达到真正引导考生重视祖国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是考查形式调整。纵览连续多年全国高考各卷,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清一色是采用出上句对下句或出下句答上句的直接型考查形式,无疑,这一考查形式是简单、呆板的。容易导致同学们走向机械死板的记忆。不利于大家往深层次方向进行传统文化积淀。在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上,很多省市的中考已走在了高考的前面,综合采用直接型、理解型、开放型等多种考查形式。2014年,北京高考将率先改革,古诗文的默写,不再是单纯地出上句对下句的直接默写,而是在考查上设置情境,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透彻理解。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运用。

三、名著阅读考查灵活

名著阅读,在具体考查的形式上,除江苏、福建均采用“双项选择题+主观题”外,其他考查名著阅读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选择题形式,试题难度也较小,甚至有时试题几乎等同于文学常识的考查。与名著阅读考查的要求相去甚远。2014年,江西将在2011年开启作文板块“小作文+大作文”模式后,在名著阅读的考查上再次改革,明确向江苏、福建两省靠拢,亦采取“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2014年江西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名著阅读”选用的样题,一是本省2012年的名著阅读选择题,二是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的一个主观题),将客观与主观题型结合,考查更灵活,更机动,对作品的考查在内容上更纵深。

应该说,江苏、福建、江西等省颇为灵活的名著阅读考查方式,意在引领考生在名著阅读上真正走向扎实和深入。

四、探究能力考查持续强化

自2007年新课标试卷中出现探究性试题后,探究性试题一直活跃在高考语文题中,江苏、江西、福建等卷也一直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并在试题中持续反映。2014年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持续强化,重庆卷在原来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五种能力的基础上,新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随之而来的,则是客观试题分值适当下降和主观试题分值上升。

语文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江西省2014年考试说明就探究能力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定为高层次的“F”级。探究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立足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给文本有准确、深入的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创作意图、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鼓励考生从文本出发,进行有创见的个性解读,这体现了高考命题以人为本、关注考生个性、鼓励合理创新、提倡个性识见的意图。

备考策略

首先简要谈谈小作文的备考。

一要弄清具体怎么考。做到有的放矢。不管哪一省市的小作文考查。在考试说明上都有对这一考查点的具体说明,并附了典型样题。以写作考查变动最大的北京市为例,考试说明上对微写作考查的具体说明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从中可知。北京2014年高考微写作,侧重考查描写、叙述、议论及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特别强调“精练”的要求。从所附给的样题看,5道样题中,有3道在样题后的说明中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强调“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则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抒发情感的能力”。5道样题的考查题型有观点陈述类、实际运用类(倡议书、招聘启事)和场景描写类。综合地看。北京市微写作明确指向议论性为主,兼顾描写与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

二要针对性训练。力保无写作技能盲点。仍以北京为例,要以议论、描写、叙述(记叙)、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为重点,落实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类文体训练、场景描写训练、围绕观点简要阐述的训练等方面,做到针对性强,突出系统化,不留下训练空白,不留下技能盲点。

其次,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谈五点看法以供参考:

1 不畏难,逐文过关。名句名篇浩如烟海。虽然考生要识记掌握的只是初高中在考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但要掌握牢靠,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积月累。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到逐文过关,逐句过关,并反复回顾、识记。

2 重理解,悟句篇意。要记牢,不淡忘,考时不错,就要对每一条名言名句,每一则精要段落,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入的理解,领悟其深广的含义,否则就容易出错。特别是对设置了具体情境的名句名篇的考查。这一点尤其重要。

3 多总结,破生难字。要求考查的古诗文,因时代的原因,有些现在较少用的生难字,很多考生背诵得熟,在应考时却往往失分于此。如“响穷彭蠡之滨”中的“蠡”就是生难字。考生要反复识记、书写,并强化记忆。

4 细析义,辨同音字。同学们在应考时,失分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写读音相同或相似但意义却不同的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愁”容易误写为“忧愁”。为避免写同音字而失分,考生就要特别注意在平时的背诵积累中,有意识地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字之音,又懂字之义。

5 明通假,记通假字。通假字虽和本字的含义一样,但如在默写中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而默写时通假字很容易写错。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误写为本字“凭”。平时的背诵与默写中,如名篇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弄清其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多总结、梳理,准确记忆。

第三,对现代文探究能力的考查。首先要立足文本,整体把握,先定文章内容与文体,次定文章结构、中心与风格特点等。其次,把握命题特点,分类突破。探究能力的命题,一般有观点式、启发式、评价式、标题式、主题式、关系式等多种探究类型。解答观点式试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举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依据,并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答启发式试题重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标题式试题,一般设问是标题可否替换,并说明理由,突破的主要考虑点是文章主题、情感、线索。表现手法上的悬念、双关,以及语言的简明或生动等;评价式试题的解答,既要找准解读切口,紧扣评价要求,也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更要突出关键点,言之成理;解答关系式试题,则要准确把握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者之间的关系。

你问我答

Q:听说高考要考实际应用类小作文,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类文体太多了,我们高三的时间非常紧张,要做到对每一类应用类文体进行训练,是不现实的。针对实际应用类文体的训练,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参考吗?

A:的确。实际应用类文体类型太多,训练时很难一一突破,全面训练;实际上高考命题也会大致圈定范围,以达到教考一致。实际运用类文体,因其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情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因此,不管是书信、启事、倡议书、请假条、海报、申请书等不同类型的应用类文体,在写作时,我们提其共性的东西,概为四点:一是写作目的明确,因应用类文体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二是格式体例稳定,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类文体在格式体例上有相通之处,多加总结,可以举一反三;三是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文章的语言要求庄重、简洁、严密,一般不采用大量生动语言;四是时间要素具体,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都要具体明确。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四川省邻水中学 曹祥文

高考作文试题,绝对是大比重板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高考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大规模的练习。此时,研究考纲,明确考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方向对了,我们冲刺阶段所做的努力才会以最为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作文类型的变化

考场作文。常见的有三种方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前些年。话题作文曾风靡一时,后来逐渐发展为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并行的态势,而现在,材料作文成为主流。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我们可以一窥端倪:2011年,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只有重庆卷还保留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而在命题作文中,有一半是“材料+命题”的形式,纯粹的命题作文只有四川、湖北、山东和安徽;2012年,全国十几套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占到了90%以上,只有江苏卷是“材料+命题”的形式;2013年,基本上沿袭了2012年的命题形式,除了天津卷是“材料+半命题”的方式外,其他各省市都是材料作文。

鉴于此,2014年的高考作文复习,理应以材料作文的演练为主。但在这三大类作文中,材料作文又是难度最大的,材料作文的难度主要来自于审题与立意。一般来讲,一则材料作文往往不止一个切入角度,但有些考生喜欢剑走偏锋,为了创新而标新立异,结果是走错了方向,因此失分严重。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哪怕是少写几个完整的作文,也要多训练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作文材料的多样

关于作文材料的内容,高考场上是丰富多彩的,如:现代诗(2013年福建卷《忧夭》),寓言(2012年天津卷的《老鱼与小鱼》),名人名言(2013年安徽卷、浙江卷),哲理故事(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以“诗词格言”“生活故事”类为例:

1 诗词格言

从近两年来看,诗词格言方面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比较常见,2012年有5套试题是这方面的内容,如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2013年也有4套试题,分别是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福建卷。诗词格言本身就比较精练。考生在审题时尤其要小心。要抓住其中每一个重要的词语,提炼出它要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找准切入角度。如2012年江苏卷的“材料+命题”式的作文。虽然给定了题目,但要写好,也得思考“忧”与“爱”二者的关系。材料分别由孟郊的两句诗、艾青的一句诗和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组成,其共同指向为“忧”是源于深沉的“爱”,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忧”得越深,“爱”显得也越浓,所以,考生可以将重心放在“忧”上,“忧”中有“爱”。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太宗

我此刻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交响乐团或剥桔子。——托斯凯宁尼

不要关心你无能为力的事。——狄更斯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生活故事

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各自的生命状态,一对父母牵着孩子逛公园。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躬身拉车,一名学生承载全家希望埋头苦读……这些情景时常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于我们的高考作文材料中。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深意的文章来。如2013年湖南卷“儿子看父亲剪报”的材料作文,初一看,自己不干正事,看父亲剪报,却说自己很愿意,似乎是无聊的人儿在说无聊的话。其实,联系当下“常回家看看”的呼声,我们便知,能够这样陪着父亲,看着父亲,让父亲感到幸福,这才是作为儿子最愿意的事。这则材料要抓住“我很愿意”几个字还是挺容易的,但还应注意对方的感受,这样才是材料所要传达的意思。如果只是自己愿意,别人不愿意,这幅画面也不会和谐。

[演练场]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月光如水,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威严的口吻发问:“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放屁!”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哨兵的腿发抖了。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哨兵被震住了。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作文立意的趋向

无论材料作文的内容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与人相关的一些立意,则是我们训练的重心。如:人与自然(2013年江苏卷“蝴蝶退到了山洞深处”)。人与自我(2013年全国卷一“切割钻石”)。人与他人(2013年全国卷二“同学关系”)……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大多立足于对哲理思辨的考查、对亲情友情的关注、对价值观念的疏导、对社会现象的评价等。弄清这些常见的切入角度至关重要,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后续的写作就变得相对高效一些了。

1 哲理思辨

这一类材料。要求考生具备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万不可只抓其一而不及其余。譬如2012年四川卷《手握一滴水》,“水滴”看起来很微小,但里面却有一个“重大的世界”;但“水滴”又是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所有。反观生活,其实也大致如此,看起来很不起眼,一旦失去,才发现其弥足珍贵。比如同学情,平时你来我往,不大在意,可有些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都有可能毁掉多年的情谊,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珍惜。所以,此题可从“珍惜”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亲情友情

“亲情”与“友情”是我们高中学生所熟悉的。往往会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主题。譬如2013年全国卷二关于“同学关系”方面的材料作文,就体现了这一点。该材料审题不难,它实际上就是要考生深入思考: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同学之情应该怎样维系?从材料最后一段可以找到切入角度,那就是“营造和谐氛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友情如此,亲情也不例外,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基本上都离不开尊重与包容,这样,主题得以深化,灵魂也得以洗礼。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可是小男孩患了一种病,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效。后来听说有个郎中能治,可是这个郎中的药钱很贵,母亲只得上山砍柴卖钱为孩子治病。

可是,小男孩发现,药渣全部倒在路口上,被许多人踏着。小男孩问母亲,为什么把药渣倒在路上?母亲小声告诉他:“别人踩了你的药渣,就把病气带走了。”

小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能让别人也生病。后来小男孩没见到过母亲把药渣倒在路上,那些药渣全倒在后门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才会经过。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 价值观念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但又是很现实的存在。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什么东西有价值?生活中,价值是相对的存在,有些东西,在这儿有价值,但放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没有价值;也有些事物,表面看没有价值,实则是最大的价值。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二“切割钻石”的材料,表面看是钻石自身的巨大价值,但如果细读材料,就会发现,最大的价值来自切割师的“经验、技术”与“勇气”。如果没有切割师的镇定切割,钻石就不能彰显它的最大价值。所以,这则材料可以从做事需要心无旁骛或成功需要经验和勇气方面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后来,老板又发现他比硕士还有水平,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社会现象

人是社会中人,逃离不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社会有让人厌弃的阴暗潮湿。同时也有让人愉悦的缤纷色彩,如何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作为一个高中毕业来说是应该有所体悟的。所以,这方面的材料也是高考中的常客。如2013年全国卷“捡到手机归还失主”的材料,年轻人开始并不愿意归还手机,后来却无条件归还,他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失主是一位给汶川地震很多捐助的人。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如果写慈善或做人要做好事,都偏离了主线。一个并不怎么善良的孩子。被一件善良的事情所感动,之后分文不要归还手机,这是一个爱被传递的过程,这是一个“小爱”被“大爱”感动的过程,所以,考生应从爱的传递这个角度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2007年开始,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就开始游历世界。每次大黄鸭都会引来当地粉丝的疯狂追捧,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橡皮鸭作为世界各国儿童面前经常出现的形象,可以治疗大家心灵,放松心情。

尽管大黄鸭受邀来到全球各大城市,但霍夫曼有自己的规矩:每只大黄鸭都在当地制造,从不离开水面。用霍夫曼的话说,“全球的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浴缸,我们需要保持简单。”许多商家曾将大黄鸭视作完美的广告牌,欲将自己的商标印在上面,但霍夫曼一一回绝。与大黄鸭有关的唯一“商业活动”是现场发售1000个微型黄鸭,为致力于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慈善基金会筹款。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下一站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